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是誰的作品

2022-02-04 01:50:27 字數 5707 閱讀 1098

1樓:美劇風向標

「天下第一行書」是指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蘭亭序》。《蘭亭序》全篇寫的從容嫻和,氣盛神凝。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

第一行書:《蘭亭序》。作者王羲之。蘭亭書法,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內懨」的筆法偏重骨力,剛柔相濟,點畫凝練簡潔。

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作者顏真卿。《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作者蘇軾。《黃州寒食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黃州寒食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

第四行書:《伯遠帖》。作者王珣。

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五行書:《韭花帖》 。作者楊凝式。《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2樓:金六福

1、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遊之事。共計三百二進位制十七個字,逸筆天成,而且變化結構、轉換筆法,匠心獨運而又不毫無安排造作的痕跡。全篇寫的從容嫻和,氣盛神凝。

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確實是當之無愧的。

2、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紙本,縱28.8釐米。橫75.5釐米,共234字(另有塗抹字30餘個)。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3、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詩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4、第四行書——《伯遠帖》

《伯遠帖》行書紙本,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為晉代真跡,王珣書,故列希珍之寶。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後歸吳廷,曾刻入《餘清齋帖》,至清代時歸入內府,並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5、第五行書——《韭花帖》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3樓:詬湊謨琅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唐代顏真卿所書《 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 天下第二行書」。

蘇軾的《 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 天下第三行書」。

天下第四行書為王珣真跡《伯遠帖》的年代僅次於陸機的《平復帖》,堪稱無上至寶,其書體為成熟的行草,運筆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灑脫,確實是晉人特有的風神,堪與二王爭輝,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楊凝式的《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 行楷和 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 楷書、 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 彌補楷書的 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 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 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 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4樓:

天下第一行書指的是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東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並稱三大行書書法帖。

5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 《蘭亭序》

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 《祭侄稿》

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 《黃州寒食帖》

天下第四行書 王珣 《伯遠帖》

天下第五行書 楊凝式 《韭花帖》

天下第六行書 柳公權 《蒙詔帖》

天下第八行書 米芾 《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書 黃庭堅 《松風閣詩帖》

天下第十行書 李建中 《土母帖》

6樓:後廠村的希望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7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第一 行書,天下第一,行書

天下第一行書是誰的作品、

8樓:江南黛眉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他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關於《蘭亭序》,世間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趣聞逸事。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於是就把它作為傳家至寶留給子孫。後來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

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列舉。

9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關於《蘭亭序》,世間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趣聞逸事。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於是就把它作為傳家至寶留給子孫。後來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

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列舉。

《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過相當激烈的大公論。

10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上,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

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行書第一」。 《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可惜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埋入昭陵,從此真跡永絕於世。

流傳於世《蘭亭序》有兩種。一是唐太宗時馮承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張晏評雲:

「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

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蘇軾的《黃州寒詩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12樓:豐琲晁仕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13樓:粒粒子

被稱為天下第一韓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什麼?

14樓:忠肝義膽嶽老三

毫無疑問,被稱為「天

下第一行書」的正是王羲之創作的《蘭亭集序》,而這也是宋代書法大家米芾所提出的。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三月,也就是公元353年所創作。當時王羲之是會稽內史,他與朋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歡聚一堂,這些文人在一起當然離不開吟詩作賦,曲水流觴。而後,在集會結束以後,王羲之就將這次友人所創作的詩詞歌賦全部整理成集,並親自作序。

在這篇序文中,王羲之不僅記載了這次盛會,更是借景抒情,表達了自己的對時光流逝,宇宙之大的感慨,而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蘭亭集序》。

後來歷朝歷代,無論是尊如皇帝,還是文人墨客,都對《蘭亭集序》評價極高,像唐太宗也是對其推崇備至,甚至還想將其作為殉葬品,只是後來《蘭亭集序》真跡就已經失蹤,後來傳世的也都是各種臨摹版本。

從書法角度來看,《蘭亭集序》也是公認的完美書貼,所用字型是行書,全文28行,324字,這篇書法文字遒媚飄逸,每個文字都十分精妙,點畫有如舞蹈一般,給人感覺美不勝收。王羲之作為書法大家,經典作品也不少,但是最為出名的還是這副《蘭亭集序》,而《蘭亭集序》更是被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奉為極品。而且,這部書法作品也透露出東晉的書法文化,其字型圓轉流美,可以很明顯感覺到東晉楷書的成熟,在這副行書作品中隱隱蘊含著楷書的骨力。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是毫無爭議的,因為這幅書法作品完全符合書法的基本審美,正如古人評價「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最為難得的是筆法剛柔並濟,線條變化靈活,懂得書法之人欣賞《蘭亭集序》時,總能感受到一種非凡的藝術美感。

只是很遺憾,到現如今也沒有見到《蘭亭集序》的真跡,可能早已在歷史中被毀壞了,如果《蘭亭集序》真跡在世,那絕對是無價之寶。

天下第三行書是什麼,被譽為 天下第三行書 的書帖是什麼 何人所作

天下第三行書是 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 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

中國天下第一鎮是哪裡,天下第一鎮?

天下第一鎮是羅布泊鎮,面積5.2萬平方千米,人口1,000多人,為國內面積最大的鎮,集工業和旅遊業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城鎮。2002年1月批准設鎮,2002年4月正式成立,基本全為漢族人口,只有少數維吾爾 哈薩克等民族,轄3個社群,4個自然村。天下第一山 泰山 泰安 天下第一奇山 張家界 張家界 黃山...

黃山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山,黃山是天下第一山嗎

黃山在我國安徽省的南部,因為傳說古代的黃帝曾在這兒修身煉丹,所以取名叫黃山。黃山風光,舉世聞名。這兒著名勝景有2湖 3瀑 23溪 72峰。許多人都認為 泰山的雄偉 華山的峻峭 衡山的煙雲 廬山的飛瀑 峨眉的清涼,黃山都兼有了。難怪人們稱讚說 天下名景集黃山。元帥曾把黃山贊為 天下第一山 古往今來,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