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壁之戰為例,分析《三國演義》如何在戰爭中突出表現謀略的

2022-02-17 09:08:05 字數 4790 閱讀 2480

1樓:匿名使用者

注重表現「智謀」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戰爭,既是力的較量,更是智的較量。《三國演義》寫戰爭,不僅寫力,更重在寫智,寫指揮員在戰略決策、戰術運用、力量轉化等方面運籌的正確與否。全書百二十回,僅標題直接帶有「計」、「智」、「謀」等字眼的就達三十回之多。

各種計謀,無所不用,上演了一出出「鬥智」的活劇。著名的三大戰役,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原因都在於取勝一方智術和謀略的正確運用。比如袁曹官渡之戰,僅有7人馬的曹操所以能把有著70萬人馬的袁紹打得一敗塗地,主要就是靠了謀略的正確;而袁紹的慘敗,則主要敗再不採納好的建議,敗在主觀指導的錯誤。

當初袁紹的謀士沮授分析得很對:「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

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這緩戰堅守,本來是一好的建議,可袁紹不僅不採納,反責沮授「慢」了軍心,將其「鎖禁軍中」。後來許攸獲悉曹操軍糧已盡,建議袁紹乘虛進軍許昌,可袁紹聽信讒言,又懷疑許攸「與曹操有舊」,致使許攸遭到斥責後背袁投曹,洩露了袁紹屯積糧草的機密。

結果曹操用許攸之計,親率五千精兵燒了袁紹屯積烏巢的糧草,進而大破勢力比他大得多的袁軍,奠定了曹魏立國、雄踞中原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赤壁之戰是一次最著名的由防禦轉入進攻、以劣勢打敗優勢的戰役,也是描寫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戰前的曹操,在北方的軍閥混戰中,已破陶謙,平張繡,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擊烏桓,縱橫天下,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接著又乘勢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荊州不戰而降,劉備節節敗退。

當曹操以八十三萬馬步水軍逼近長江、進軍江南的時候,孫劉聯軍不過

四、五萬人,但最終硬是以少勝多,其中起決定作用的當然也是智謀。這次戰役用了八回的篇幅鋪寫,但真正的戰場廝殺卻只有一回,其他幾回都是鬥智的場面。

面對曹操的號稱百萬大軍,諸葛亮、周瑜先是分析了曹軍的弱點。諸葛亮對孫權說:「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日夜兼程,其勢所謂「強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並非真心附操。

周瑜則向孫權分析了曹軍所犯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猶存後患,而曹卻久於南征;二是北軍不熟水戰,曹操卻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三是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四是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最後說,曹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

這些分析,是中肯的,說明他們「知彼」。三江口一戰,曹操失利,發覺自己短處,命令「深得水軍之妙」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加緊操練水軍。而孫、劉則盡力打破曹操爭取主動的努力。

周瑜利用蔣幹第一次過江搞了一個「群英會」,使曹操中了反間計,殺掉了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費力地使曹操損失了十萬支箭,並以次裝備了東吳。周瑜又利用蔣幹第二次過江,內外策劃,讓龐統給曹操獻了連環計:

曹操只注意了連線戰船有利於防止風浪,卻忽視了不利於防止大火。最後曹操又中了黃蓋的苦肉計,相信了黃蓋的詐降,為黃蓋直入曹軍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這樣,赤壁火起,孫、劉無需非多大力量,已是全勝無疑了。

這次戰役,智鬥寫得最充分。孫劉一方每次鬥智的勝利,就是對曹操力量的一次削弱。就是優勢劣勢的轉化。

赤壁之戰的全過程,是一個鬥智的全過程。其結果是由此遏制了強大曹軍南下統一全國的攻勢,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得已形成。

彝陵之戰也是以少勝多。西蜀劉備為報殺關羽之仇,不顧一切,親率七十五萬大軍討伐東吳。初戰時,西蜀勢如破竹,東吳朝野震恐。

後來,孫權大膽起用年輕的陸遜總督兵馬。陸遜準確分析了敵我形勢,在時值酷暑,蜀兵多有疾病,利在速戰的情況下,果斷採取堅守避戰、後發制人的戰略,忍辱負重,與蜀兵相持半載有餘,使得蜀軍將士欲戰不能,「兵疲意阻」,鬥志懈怠,不得不依林木深處安營紮寨,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綿延七百里,明顯犯了兵家大忌。東吳雖只有五六萬人馬,但由於兵力集中,養精蓄銳,出其不意,火燒西蜀連營七百里,致使西蜀全軍覆沒,劉備死於白帝城。

這次戰役主要是描寫陸遜的戰略,他上任後堅守避戰,人們不能理解,多有抱怨,但他卻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後發制人,反敗為勝。東吳的勝利,顯然是智勝。

2樓:小巫魔

《三國演義》謀略高深,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手法高明,後來東無打敗了曹操,打敗曹操用的謀略是現在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以赤壁之戰為例,分析三國演義是如何在戰爭中突出表現謀略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注重表現「智謀」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戰爭,既是力的較量,更是智的較量。《三國演義》寫戰爭,不僅寫力,更重在寫智,寫指揮員在戰略決策、戰術運用、力量轉化等方面運籌的正確與否。全書百二十回,僅標題直接帶有「計」、「智」、「謀」等字眼的就達三十回之多。

各種計謀,無所不用,上演了一出出「鬥智」的活劇。著名的三大戰役,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原因都在於取勝一方智術和謀略的正確運用。比如袁曹官渡之戰,僅有7人馬的曹操所以能把有著70萬人馬的袁紹打得一敗塗地,主要就是靠了謀略的正確;而袁紹的慘敗,則主要敗再不採納好的建議,敗在主觀指導的錯誤。

當初袁紹的謀士沮授分析得很對:「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

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這緩戰堅守,本來是一好的建議,可袁紹不僅不採納,反責沮授「慢」了軍心,將其「鎖禁軍中」。後來許攸獲悉曹操軍糧已盡,建議袁紹乘虛進軍許昌,可袁紹聽信讒言,又懷疑許攸「與曹操有舊」,致使許攸遭到斥責後背袁投曹,洩露了袁紹屯積糧草的機密。

結果曹操用許攸之計,親率五千精兵燒了袁紹屯積烏巢的糧草,進而大破勢力比他大得多的袁軍,奠定了曹魏立國、雄踞中原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赤壁之戰是一次最著名的由防禦轉入進攻、以劣勢打敗優勢的戰役,也是描寫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戰前的曹操,在北方的軍閥混戰中,已破陶謙,平張繡,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擊烏桓,縱橫天下,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接著又乘勢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荊州不戰而降,劉備節節敗退。

當曹操以八十三萬馬步水軍逼近長江、進軍江南的時候,孫劉聯軍不過

四、五萬人,但最終硬是以少勝多,其中起決定作用的當然也是智謀。這次戰役用了八回的篇幅鋪寫,但真正的戰場廝殺卻只有一回,其他幾回都是鬥智的場面。

面對曹操的號稱百萬大軍,諸葛亮、周瑜先是分析了曹軍的弱點。諸葛亮對孫權說:「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日夜兼程,其勢所謂「強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並非真心附操。

周瑜則向孫權分析了曹軍所犯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猶存後患,而曹卻久於南征;二是北軍不熟水戰,曹操卻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三是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四是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最後說,曹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

這些分析,是中肯的,說明他們「知彼」。三江口一戰,曹操失利,發覺自己短處,命令「深得水軍之妙」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加緊操練水軍。而孫、劉則盡力打破曹操爭取主動的努力。

周瑜利用蔣幹第一次過江搞了一個「群英會」,使曹操中了反間計,殺掉了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費力地使曹操損失了十萬支箭,並以次裝備了東吳。周瑜又利用蔣幹第二次過江,內外策劃,讓龐統給曹操獻了連環計:

曹操只注意了連線戰船有利於防止風浪,卻忽視了不利於防止大火。最後曹操又中了黃蓋的苦肉計,相信了黃蓋的詐降,為黃蓋直入曹軍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這樣,赤壁火起,孫、劉無需非多大力量,已是全勝無疑了。

這次戰役,智鬥寫得最充分。孫劉一方每次鬥智的勝利,就是對曹操力量的一次削弱。就是優勢劣勢的轉化。

赤壁之戰的全過程,是一個鬥智的全過程。其結果是由此遏制了強大曹軍南下統一全國的攻勢,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得已形成。

彝陵之戰也是以少勝多。西蜀劉備為報殺關羽之仇,不顧一切,親率七十五萬大軍討伐東吳。初戰時,西蜀勢如破竹,東吳朝野震恐。

後來,孫權大膽起用年輕的陸遜總督兵馬。陸遜準確分析了敵我形勢,在時值酷暑,蜀兵多有疾病,利在速戰的情況下,果斷採取堅守避戰、後發制人的戰略,忍辱負重,與蜀兵相持半載有餘,使得蜀軍將士欲戰不能,「兵疲意阻」,鬥志懈怠,不得不依林木深處安營紮寨,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綿延七百里,明顯犯了兵家大忌。東吳雖只有五六萬人馬,但由於兵力集中,養精蓄銳,出其不意,火燒西蜀連營七百里,致使西蜀全軍覆沒,劉備死於白帝城。

這次戰役主要是描寫陸遜的戰略,他上任後堅守避戰,人們不能理解,多有抱怨,但他卻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後發制人,反敗為勝。東吳的勝利,顯然是智勝。

以赤壁之戰為例,分析《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的藝術成就

5樓:

三國演義關於赤壁之戰幾乎佔全書的三分之一,戰爭前中後描寫得非常詳細,包括背景,人物,心理,謀略,主要是赤壁之戰是一個轉折點,赤壁之戰拉開了三足鼎立的序幕,也為蜀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論述題。以赤壁之戰為例,分析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的藝術特點 15

6樓:蔡琪琪

說創作的主要任務bai,在於塑造人物

形du象。

zhi《三國演義》在描寫

dao戰爭時,注重人物的刻畫專,屬在緊張激烈的戰爭中展現人物的性格和神態,成功的塑造出各種各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就是如此。例如在赤壁大戰中,在緊張激烈的環境下,曹操卻橫槊賦詩;赤壁慘敗後他卻「三次大笑」。他在硝煙瀰漫、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敗局中倉皇逃命。

仍笑說:「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諸葛、周瑜畢竟智謀不足,到底是無能之輩。

」這種敗軍之將反過來譏笑對手無能的反常行為,表現了曹操這一人物的獨特性格:雖處劣勢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墜青雲之志。再如在討伐陶謙的戰鬥中,曹操為洩其父被殺之怒氣,下令功破城池後,將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還發掘墳墓,暴露了曹操的**。

在西涼與馬超的大戰中,曹操為了逃命脫袍割須;在被追趕落馬後,巧妙的繞樹而行。雖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著應對,體現了他的機智。在當陽之戰中,當曹操在觀陣中,看到趙雲力殺眾敵時,讚歎「真虎將也!

」並說「吾當生致之」。命令眾將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一句讚歎,一個命令,把曹操重才愛將的形象成功地刻畫出來。

通過這一系列戰爭的刻畫,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躍然紙上。

與赤壁之戰有關的事件是什麼,《三國演義》中與赤壁之戰有關的事件有那些????

您好,與赤壁之戰相關的事情有黃蓋苦肉計詐降,龐統獻鐵鎖聯船計,孔明借東風,一氣周瑜,長江上曹孟德賦詩 短歌行 殺韓馥。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諸葛亮舌戰群儒 諸葛亮智激周瑜 周瑜使用反間計斬蔡瑁 諸葛亮草船借箭 諸葛亮借東風 鳳雛巧獻連環計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 草船借...

詠赤壁在三國演義中這首詩的意思,三國演義中的詩詞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關於此詩的寫作地點,一般都認為是黃州赤壁,如明弘治 黃州府志 著名地方誌學家王葆心的 黃州赤壁沿革考 等皆持此說。當代丁永淮先生甚至還專門對此詩進行過考辯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數次順大江上下,遊覽過古城黃州和古蹟赤壁,是完全可能的。李白寫...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頂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 第一,曹操 挾天子令諸侯 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 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 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 以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