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陶侃惜谷《晉書》
【原文】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2樓:小松部落格
【原文】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陶侃檢厲》和《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譯
3樓:閱讀與表達
陶侃檢厲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
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譯文】陶公(侃)辦事認真嚴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荊州刺史時,命令造船官收集鋸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後來正月初一集會,正遇上久雪初晴,廳堂前的臺階下雪之後一片泥濘.於是用鋸木屑鋪在上面,人來人往,絲毫不受阻礙.凡公家用竹,把鋸下的竹頭也收集起來,堆積如山.
後來桓宣武(溫)征伐四川,修造船隻時,用來做竹釘.又聽說陶公曾經就地徵用竹篙,有一個官吏把竹子連根拔出,用根部來代替鑲嵌的鐵箍.他就讓這個官吏連升兩級,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陶侃曾經外出遊歷,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我走在路上看見的,隨便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對他說:「你既不努力種田,竟然還為了遊戲而破壞農民的莊稼!
」於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這件事廣為流傳,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4樓:娛粒粒
《陶侃檢厲》譯文如下:
陶公(侃)辦事認真嚴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荊州刺史時,命令造船官收集鋸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後來正月初一集會,正遇上久雪初晴,廳堂前的臺階下雪之後一片泥濘。於是用鋸木屑鋪在上面,人來人往,絲毫不受阻礙。凡公家用竹,把鋸下的竹頭也收集起來,堆積如山。
後來桓宣武(溫)征伐四川,修造船隻時,用來做竹釘。又聽說陶公曾經就地徵用竹篙,有一個官吏把竹子連根拔出,用根部來代替鑲嵌的鐵箍。他就讓這個官吏連升兩級,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譯文如下:
陶侃曾經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十分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陶侃(就把那人抓起來)拿鞭子抽他。(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對農副業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陶侃檢厲》全文如下: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
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陶侃惜谷》全文如下: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文言文《陶侃惜谷》的翻譯
5樓:藍楚紜
陶侃惜谷《晉書》
【原文】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7樓:揚翠受聽筠
陶侃惜谷《晉書》
【原文】
陶侃嘗遊見持未熟稻侃問:用何雲:行道所見聊取耳侃怒曰:汝既田戲賊稻執鞭百姓勤於農植家給足
【譯文】
陶侃曾經郊外遊覽看拿著未熟稻穗陶侃問:拿些東西幹說:走路我看見隨便拔罷陶侃怒說:既種田竟糟蹋家稻抓起抽頓鞭陶侃護莊稼執嚴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寬裕豐衣足食
8樓:喵喵的師傅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陶侃惜谷的翻譯
9樓:回顧
譯文:陶侃曾經外出巡遊,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
」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隨便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對他說:
「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破壞農民的莊稼!」於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原文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選自《資治通鑑》)
《陶侃惜谷》出自北宋司馬光創作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作品鑑賞
《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
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鉅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2023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註釋】
1、聊:隨便
2、賊:毀壞
3、田:意動,種田
4、鞭:意動,鞭打
5、持:拿
【道理】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作者介紹: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東晉鄱陽郡(今江西波陽縣東北)人,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東晉著名的軍事家。
<<陶侃惜谷>>的全文翻譯
1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陶侃惜谷》譯文是什麼?
12樓:押詿剄
原文陶侃嘗(1)出遊,見人持(2)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3)?」人云:
「行道所見,聊(4)取之耳(5)。」侃大怒詰曰:「汝(6)既不田(7),而戲賊(8)人稻!
」執(9)而鞭(10)之。是以(11)百姓勤於農作,家給人足(12)。(《晉書·陶侃傳》)
編輯本段譯文
陶侃曾經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
「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十分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
」陶侃(就把那人抓起來)拿鞭子抽他。(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對農副業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編輯本段註釋
(1)嘗:曾經。 (2)持:拿著。 (3)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指幹什麼。 (4) 聊:姑且。 陶侃
(5) 耳:罷了。 (6) 汝:
你. (7)田:名詞作動詞,種田。
(8) 賊:損害,傷害。 (9) 執:
捉拿。 (10) 鞭:名詞作動詞,鞭打。
(11) 是以:因此。 (12)足:
豐衣足食。
編輯本段哲理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特點。 作者對陶侃態度是讚揚,表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陶母責子的原文,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
嘗以一坩鮓餉母來。母封鮓付源吏,反書責bai侃曰 汝為吏,du以官物見餉,zhi非惟不益dao,乃增吾憂也。選自 世說新語 陶公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 此何來?使者曰 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據 世說新語 改寫 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5...
陶行知詩句,陶行知的小詩陶行知是什麼樣的人
陶行知的小詩陶行知是什麼樣的人 從陶行知的小詩可以看出陶行知校長是一個學識淵博,風趣幽默 平易近人和負責任的人。小詩內容 你罵我,我罵你,罵來罵去,只是借人的嘴罵自己。出自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 難忘的小詩 難忘的小詩 告訴我們做人需要語言文明,不能罵人,罵人只是借別人的口罵自己。內容 兩個小學生因為一...
陶行知的名言,陶行知的名言名句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2.教育為公以達到天下為公。3.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 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4.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5.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