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鐵甲艦「定遠」、「鎮遠」
快船(巡洋艦)
「濟遠」 「經遠」「來遠」 「致遠」「靖遠」 「平遠」
「揚威」「超勇」 「廣甲」 「廣乙」「廣丙」
蚊子船、炮艦
「鎮中」「鎮邊」「鎮東」「鎮南」「鎮西」「鎮北」 「鎮海」 「泰安」
魚雷艇「左一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福龍」
「定一」「定二」「鎮一」「鎮二」 「中甲」、「中乙」 「幹一」、「幹二」
練船(練習艦)
「康濟」 「威遠」 「敏捷」
輔助艦艇
「海鏡」 「湄雲」 「利運」 「操江」 「犀照」 「飛霆」 、「飛鳧」 「超海」
「鐵龍」「飛龍」「快順」「遇順」「利順」 「捷順」 「寶筏」 「導海」 「導河」
「快馬」 「海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機船 螺橋船 50噸運煤船 20噸水船
去這**看看吧~~~什麼都有~~~
2樓:何思源字田可
據說是7000噸
日本的是9000噸
北洋水師所有艦艇?? 100
3樓:來遠的通風口
不知道你指什麼,如果是北洋水師艦艇名錄的話。。。在下面簡單說就是兩句話:七鎮八遠一大康 超勇揚威和操江。。
七鎮就是七條「鎮」字號的蚊炮船: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鎮海
八遠是八艘「遠」字號的戰艦 也是北洋水師的主力「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平遠
「一大康」,指練習艦康濟號。練習艦還有威遠號、敏捷號兩艘超勇 揚威不用說了,北洋水師最早的主力艦
操江號是國造的小艦,北洋艦隊將其作為運輸船使用。
以及魚雷艇:福龍,左
一、左二、左三,右
一、右二、右三,定
一、定二,鎮
一、鎮二。中甲、中乙,乾一乾二
還有一堆各種各樣的輔助船隻。。。我也記不清咯
4樓:21寸
鐵甲艦(戰列艦)定遠,鎮遠
巡洋艦 致遠(鄧世昌的)經遠 來遠 濟遠 靖遠揚威 超勇
魚雷艦 廣甲 廣丙 廣乙
炮艇 鎮中 東 南 西 北 邊
魚雷艇左
一、左二、左
三、右一、右
二、右三、福龍、 定
一、定二、鎮
一、鎮二 、 中甲、中乙 、 乾
一、乾二
以上是戰鬥編制,沒有訓練艦在內
5樓:東海三太子
甲午戰爭被日軍俘獲的鎮遠號
鐵甲艦(戰列艦):定遠、鎮遠 (定遠級鐵甲艦) 快船(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經遠、來遠 防護巡洋艦(穹面鋼甲快船):濟遠、致遠、靖遠 撞擊巡洋艦( 碰快船):揚威、超勇 鐵脅木殼巡洋艦(鐵脅穹式快船):
廣甲 魚雷巡洋艦(鋼脅鋼殼魚雷快船):廣 乙、廣 丙 蚊炮船(炮艇):龍鑲,虎威,飛霆,策電(北洋訂購,後李鴻章見南洋的訂購的鎮字炮艦強於其,將其調包,把鎮字炮艦留下,把蚊炮船調去南洋) 炮艦:
鎮邊、鎮中、鎮東、鎮西、鎮南、鎮北 魚雷艇: 左
一、左二、左
三、右一、右
二、右三、福龍、 定
一、定二、鎮
一、鎮二 、 中甲、中乙 、 乾
一、乾二 練船: 練習艦:康濟、威遠、敏捷 輔助艦艇:
海鏡, 湄雲 ,利運,操江, 犀照,飛霆,飛鳧 ,超海,鐵龍,飛龍,快順,遇順,利順, 捷順,寶筏, 導海, 導河 ,快馬,海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機船,螺橋船, 50噸運煤船,20噸水船。
6樓:蕊寶兒
戰列艦 定遠,鎮遠
巡洋艦 致遠(鄧世昌的)經遠 來遠 濟遠 靖遠 平遠 揚威 超勇
魚雷艦 廣甲 廣丙 廣乙
炮艇 鎮中 東 南 西 北 邊
魚雷艇左
一、左二、左
三、右一、右
二、右三、福龍、 定
一、定二、鎮
一、鎮二 、 中甲、中乙 、 乾
一、乾二
訓練艦 廣濟
7樓:殘殤
你想試試能不能打過日本啊?
8樓:兩財
以前就有人問過。自己去搜尋
大清北洋水師,八大遠,**綜合能力排名是?
9樓:超級大蟒蟒
北洋水師,八大遠**綜合排名,鎮遠號與定遠號同級別排水,相同裝備火炮,相同船員裝載人數。其次是經遠號、來遠號、致遠號、靖遠號、濟遠號、平遠號。
八大遠**綜合排名因素
1、排在首位的為v鎮遠號和定遠號,同級別排水7335噸,相同火炮裝備數量22門,相同魚雷裝備數量3顆,荷載船員同為331人。因此兩**的綜合排名不相上下。
2、經遠號與來遠號相同排水噸位2900噸。相同火炮裝備14門,相同荷載船員202人。經遠號魚雷配備4顆,來遠號魚雷配備2顆,因此經遠號綜合排名在來遠號之前。
3、致遠號和靖遠號綜合排名相當,二者均為相同級別的**。排水2300噸,火炮25門,魚雷4顆,荷載船員202人。因此兩艘**的綜合排名不相上下。
4、濟遠號排在第七,平遠號排在第八。濟遠號排水噸位2300噸、火炮18門、魚雷4顆、荷載船員204人,綜合實力遠在平遠號至上。平遠號排水2200噸,火炮11門、魚雷1顆、荷載船員145人,綜合實力排在最末。
10樓:是我9是我
您好我個人認為應該是
1定遠2鎮遠 定元和鎮遠都屬於一個級別 戰鬥力基本相當
3致遠4靖遠 致遠和靖遠都屬於同一個級別 二戰戰鬥力基本相當 雖然兩艘戰艦噸位沒有來遠和經遠大
但是航速 和火炮數量都多餘來遠和經遠
5來遠6經遠 來遠和經遠屬於同一級別
7濟遠8平遠
這是北洋艦隊的主力艦表
艦名艦種排水
(噸)馬力
(匹)航速
(節)火炮
(門)魚雷
(具)乘員(人)管帶製造地下水(年)定遠鐵甲艦7335620014.522 3331劉步蟾德國1882鎮遠鐵甲艦7335620015.422 3331 林泰曾 德國 1882 來遠巡洋艦2900440014 162202邱寶仁德國 1887 經遠巡洋艦2900440016144202林永升德國 1887致遠巡洋艦2300750018234202 鄧世昌英國1886靖遠巡洋艦2300 750018234202葉祖珪英國1886 濟遠巡洋艦23002800 16.
511 4204方伯謙德國1883 平遠近海防禦鐵甲艦2100240011111145李和福建1889 超勇巡洋艦1350 240016 18 3135 黃建勳英國1881 揚威巡洋艦 135024001618 3135林履中英國1881鎮東炮艦430350103-55英國1879鎮西炮艦430350103-54英國1879鎮南炮艦430350103-54藍建樞英國1879鎮北炮艦430350103-55呂文經英國1879鎮中炮艦430350103-55林文彬英國1881 鎮邊炮艦430350103-54英國1881
魚雷艇左一 魚雷艇 90 1000 23.8 2 3 29 王平 英國 1887
左二 魚雷艇 74 600 19 2 2 28 李仕元 德國 1887
左三 魚雷艇 74 600 19 2 2 28 徐永泰 德國 1887
右一 魚雷艇 74 900 18 2 2 28 德國 1887
右二 魚雷艇 74 597 18 2 2 28 劉芳圃 德國 1887
右三 魚雷艇 74 597 18 2 2 28 曹保賞 德國 1887
福龍 魚雷艇 120 1597 22.5 2 2 20 蔡廷幹 德國 1886
一、二、三、四、 魚雷艇 28 650 13.2 1 1 16 德國 1881
定一、定二、 魚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國 1882
鎮一、鎮二、 魚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國 1881
杆雷艇 7
中隊甲中隊乙希望能幫到您 望採納 謝謝
11樓:雨嵐談金融
大清北洋水師八大院**綜合能力排名是世界第三。
12樓:匿名使用者
滿排噸位:定遠=鎮遠>經遠=來遠>平遠>濟遠>致遠=靖遠防護:定遠=鎮遠>平遠>經遠=來遠>濟遠>致遠=靖遠航速:
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定遠=鎮遠>平遠火力(僅考慮口徑超過100mm的):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平遠
13樓:匿名使用者
艦名 艦種 排水 (噸) 馬力 (匹) 航速 (節) 火炮 (門) 魚雷 (具) 乘員(人) 管帶 製造地 下水(年)
定遠 鐵甲艦 7335 6200 14.5 22 3 331 劉步蟾 德國 1882
鎮遠 鐵甲艦 7335 6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國 1882
來遠 巡洋艦 2900 4400 14 16 2 202 邱寶仁 德國 1887
經遠 巡洋艦 2900 4400 16 14 4 202 林永升 德國 1887
致遠 巡洋艦 2300 7500 18 23 4 202 鄧世昌 英國 1886
靖遠 巡洋艦 2300 7500 18 23 4 202 葉祖珪 英國 1886
濟遠 巡洋艦 2300 2800 16.5 11 4 204 方伯謙 德國 1883
平遠 近海防禦鐵甲艦 2100 2400 11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巡洋艦 1350 2400 16 18 3 135 黃建勳 英國 1881
揚威 巡洋艦 1350 2400 16 18 3 135 林履中 英國 1881
鎮東 炮艦 430 350 10 3 - 55 英國 1879
鎮西 炮艦 430 350 10 3 - 54 英國 1879
鎮南 炮艦 430 350 10 3 - 54 藍建樞 英國 1879
鎮北 炮艦 430 350 10 3 - 55 呂文經 英國 1879
鎮中 炮艦 430 35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國 1881
鎮邊 炮艦 430 350 10 3 - 54 英國 1881
清軍水師為何偏愛魚雷艇,北洋水師魚雷艇在甲午戰爭中是逃跑還是突圍
清軍由於當時的技術問題及政治原因無法連續大批量建造大型鐵甲艦,不得已只能自造購買小型魚雷艇。而且在清軍將領中有這樣一種誤區 大型鐵甲艦雖然強大,但是隻有一艘,打沉了就沒了。而小型魚雷艇可以用相同的錢買很多,打沉了一艘還會有很多搜繼續作戰。而且小艇機動靈活適合防禦作戰。清軍在與日本的甲午海戰中曾經吃過...
李鴻章大量購買艦艇成立北洋艦隊與近代中國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 同治維新,是清後期至清末時,清廷洋務派 以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口號和目的,在全國的工業運動。該運動自1861年底 清咸豐十年 開始,至1895年大致告終,持續約35年。以李鴻章 曾國藩 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 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使用官辦 官督商辦 官商合辦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