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從孔子提出「有教無類」並興辦私學開始,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平民子女,也可以像貴族子弟一樣接受教育。在3000多年的教育史中,湧現出了不計其數的博學之人,因為社會發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現代社會由於教育已經普遍化,尤其是我國9年義務教育制度開始實施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早已經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隨之而來的,是過度教育問題,它正在不斷蠶食小孩子們的身體和心理。很多孩子甚至從五歲開始,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參加各種興趣班。
學習固然重要但不分年齡,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過度教育,最終的結果往往都會背道而馳。在教育問題上,其實古人做的就非常好。
雖然古代讀書人也需要背書,但是卻多以瞭解其中的道理為主。
俗語「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就是古代教育中的精華,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實際上教育是一種具有傳統性的行為,從古至今積累的大量文化知識,以及教書育人的道理和思想,對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之道作用。
如果大家能夠了解這兩句俗語的含義,相信一定會教育出非常優秀的孩子。
第一、惜錢莫教子
從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上來看,說的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千萬不能過度愛惜金錢。從古至今孩子上學都需要交學費,而且購買書本文具等學習用品,也都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
如果家長捨不得花這份錢,那麼就根本談不上教育孩子。
早在3000多年前,孔子興辦私學時,其實就已經定下了「學費」的基調。富人家的孩子進入學堂學習,家長需要為孩子交學費。而貧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學習,這樣拿不出交學費的錢,但父母也會給老師帶一些特產。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孩子幾乎已經成為了頭等大事,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成才,不惜花費重金。
雖然現在公辦學校已經不用再交學費了,但是依然需要購買平時學習所用的書本和文具。尤其是一些上興趣班的小孩,更會繳納一些高昂的學費。
用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
如果在教育上捨不得為孩子花錢,那麼就未必能夠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雖然現在已經不需要通過學習光宗耀祖了,但是孩子將來一定學有所成,那麼對自己的人生也會有很大幫助。
第二、護短莫從師
「護短莫從師」說的是家長,如果害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那麼就不要讓孩子去上學。
在古代社會,老師體罰學生,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輕則罰站、打手板重則甚至會拳打腳踢,雖然看起來非常過分,但目的卻是為了讓孩子認真學習。
但是在現代社會由於提倡人人平等,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能輕易責怪孩子。即使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不認真學習的情況。或者說因為過於調皮而惹出事端,只要老師說孩子幾句或體罰,那麼很多家長就會氣勢洶洶的興師問罪。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傳道授業的老師確實不應該體罰學生,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贊成。但
如果家長總是擔心老師會責罰孩子,那麼還不如讓孩子呆在家裡,這樣自己可以每天看著孩子,也就不用擔心責罰了,但是孩子就沒有學到任何文化知識。
現在都倡導人性化教學,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以平等相待的心態處之。
千萬不要將個人的情緒帶到教學中,應該深刻理解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才能擺正心態並避免責罰學生。
而作為家長也不能總是患得患失,由於孩子需要在學校待上一整天,所以很多家長都特別擔心孩子會被老師打罵。
事實上任何隊伍中都會有害群之馬,這一點相信所有人都不會否認。但是家長也不能一竿子把一船人都打死,畢竟好老師的比例非常高。
結 語從古代社會流傳至今的俗語,其實都蘊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俗語之一。實際上大家能夠了解這兩句俗語的含義,就會發現這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2樓:小小凸凸
教育孩子是一項大的投資,如果捨不得花錢就不用讓孩子讀書,孩子在學校犯了錯,作為家長的,你要庇護你的孩子就不要讓他跟老師學習。
3樓:夏末秋涼
其中的意思就是說,教育子女的時候就不要捨不得花錢,要重視教育。如果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他跟著老師學習。這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4樓:o姐林語菡
意思是說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不捨得花錢,而且要尊重老師的教育方式,不要老是護短。
5樓:秋意涼涼寒漸起
這句話的意思是:捨不得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教育是一種投資;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當老師教育學生,因為做不了嚴師。
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捨不得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他跟老師學習。
出自:《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是古代民間廣泛流傳的一本蒙書,以倫理道德勸誡為主,所以這句話,在古時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常識了。
國人極其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孩子的成長,不惜錢財,不怕辛苦,什麼都可以等,只有教育和孝親不能等,不管家庭多困難,也要優先考慮孩子的教育,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這其實是很深刻的人生智慧,體現了對於人生本末先後的正確衡量。
7樓:不吱不知
「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吝嗇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因為上學是要花錢的;庇護子女的缺點就不要為子女請老師,因為老師會批評學生的。這句話意在強調:教育舊的投資,從師切忌護短 。
這句話出自晚清時期著名學者、教育家吳獬(1841—1918,字鳳笙,湖南省臨湘市桃林鎮人)編纂的《一法通》,這本書是明清蒙學興盛的最後一本代表作,也是我國傳統兒童教育的最後一本代表性教材。原文為: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
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但現今人們多將這兩句話(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與 「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 」兩句連用,意為:捨不得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他跟老師學習。要知道孩子是可以教導成材的,不要藉口兒童無知而故意庇護孩子, 作為一種正確的教育觀。
8樓:農民阿強
賢文: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講的是什麼呢?有道理嗎現在農村人對子女過度溺愛,真的好嗎?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
9樓:予娃娃
愛錢不要教育孩子,護短不要去當老師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給老師錢的時候,不要吝惜,老師要多少得給多少,特宰狠宰也別埋怨,別覺得自己沒錢就可以教好孩子;後半句意思是老師無論怎麼對待孩子家長都不要管,不要護短,如果想管,就不要讓孩子去上學。
說這話的一定是個教育家或者老師之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