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睿到底是誰的兒子,歷史上曹叡是誰的兒子

2022-03-29 23:41:15 字數 6532 閱讀 6467

1樓:對方考慮看過

曹睿是曹丕的兒子。

魏明帝曹叡(206年 -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四歲,廟號烈祖,諡號明皇帝,葬於高平陵。

因其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盪。

2樓:佩恩灬不再固執

近日有幸拜讀金性堯先生所著《三國談心錄》一書,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觀點——魏明帝曹叡並非曹丕親生。

關於這個觀點,筆者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

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

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

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

」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志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為方便讀者,這裡一併將相關文字摘錄如下: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釐訂諸家之說,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至於金先生究竟認同哪種觀點,由於文中並未明言,後學自然也不敢臆測,從文章標題《魏明帝生父之謎》看,或許是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定論,尚需存疑吧。

但經過考證後,筆者認為,冒、盧之說貌似有理,實則無據,有極大的臆測成分,其實只需仔細研讀《三國志》相關原文及裴注,是不難得出「魏明帝曹叡確係魏文帝曹丕親生」這個結論的。

根據《魏志·明帝紀》記載: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

如果假設曹叡於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我們經過反推之後將會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叡一歲 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歲 封為武德侯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叡十九歲 封為齊公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叡二十歲 封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叡三十六歲 駕崩

我們不妨再參照一下《魏志·文帝紀》中關於曹叡受爵的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為武德侯。

我們知道曹丕繼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叡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叡十五歲。

而我們按曹叡三十六歲駕崩所推出的年表卻顯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為武德侯的,與《魏志·文帝紀》中的記載整整差了三年。難道《魏志·文帝紀》弄錯了?

我們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叡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按照《魏志·文帝紀》的記載推算,曹叡應生於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間(黃初元年五月封其為武德侯時,已有十五歲,則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極限值計算,甄氏懷孕的時間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這一年五月,曹操已經圍攻鄴城,此時袁煕遠在幽州。   至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曹叡駕崩時年三十六的說法,是絕難成立的,更遑論什麼曹叡系袁氏之後了。

儘管魏明帝曹叡的身世已不再成謎。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魏志·明帝紀》會將曹叡駕崩時的年齡記作三十六歲呢?難道陳壽做錯了一道這麼簡單的算術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以為,有必要提及一下陸侃如先生的觀點。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陸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家,所謂「釐訂諸家之說」,儘管筆者不知道陸先生是如何個釐訂法,但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深為筆者所認同,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紀》的記載來作的推算。只是筆者竊以為,陸先生將曹叡辭世年齡算作三十四歲,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因為曹叡雖然卒於景初三年,但具體時間卻是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叡生於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話(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其生於建安十年的可能),那麼從建安十一開始推算,他駕崩時應當只有三十三歲,需要明確一下的是,這個三十三歲是指三十三虛歲,也就是將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時算作一歲,如果換算成公曆的話,這時的曹叡其實只有三十二週歲,還沒有滿三十三週歲。(事實上,由於曹叡曾經在景初元年,根據有司的奏呈「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醜之月為正」,將這一年的三月改為四月,曹叡死後,繼位的曹芳又將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駕崩的那個月,如果按先前的歷法算,其實應該是十二月。)

因此,筆者認為在計算曹叡生卒年時,是不宜將景初三年也算作一歲的,陸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歲,顯然是將公元239年也計算在內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叡駕崩時當是三十三歲。

如果曹叡果然生於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間的話,那麼筆者再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因為「三」字第一筆為一橫,誤看作「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筆為與「六」字第二筆同,而第三筆又是一橫,誤看作「兩點」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謂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叡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望採納

3樓:無話看青春

曹操給兒子戴綠帽生出的兒子

4樓:姜嘉彧

曹睿是曹丕的兒子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孫 。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這是史上記載的,至於野史,那就不知道了。

謝謝採納,┡姜嘉彧┦為您解答,希望滿意,謝謝。

歷史上曹叡是誰的兒子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魏明帝曹睿是曹丕的兒子。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曹叡二十三歲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36歲,廟號烈祖,諡號明皇帝,葬於高平陵。

因其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盪。

魏明帝曹叡身世之謎:歷史上曹叡是誰的兒子

6樓:匿名使用者

曹睿是誰的兒子?金性堯先生所著《三國談心錄》一書,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觀點——魏明帝曹叡並非曹丕親生。關於這個觀點,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

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據《魏志·明帝紀》所述: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

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

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

」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志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為方便讀者,這裡一併將相關文字摘錄如下: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釐訂諸家之說,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至於金先生究竟認同哪種觀點,由於文中並未明言,後學自然也不敢臆測,從文章標題《魏明帝生父之謎》看,或許是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定論,尚需存疑吧。

但經過考證後,冒、盧之說貌似有理,實則無據,有極大的臆測成分,其實只需仔細研讀《三國志》相關原文及裴注,是不難得出「魏明帝曹叡確係魏文帝曹丕親生」這個結論的。

根據《魏志·明帝紀》記載: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

如果假設曹叡於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經過反推之後將會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叡一歲 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歲 封為武德侯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叡十九歲 封為齊公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叡二十歲 封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叡三十六歲 駕崩

不妨再參照一下《魏志·文帝紀》中關於曹叡受爵的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為武德侯。

曹丕繼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叡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叡十五歲。

而按曹叡三十六歲駕崩所推出的年表卻顯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為武德侯的,與《魏志·文帝紀》中的記載整整差了三年。難道《魏志·文帝紀》弄錯了?

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叡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按照《魏志·文帝紀》的記載推算,曹叡應生於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間(黃初元年五月封其為武德侯時,已有十五歲,則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極限值計算,甄氏懷孕的時間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這一年五月,曹操已經圍攻鄴城,此時袁煕遠在幽州。

至此,不難得出結論,曹叡駕崩時年三十六的說法,是絕難成立的,更遑論什麼曹叡系袁氏之後了。

儘管魏明帝曹叡的身世已不再成謎。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魏志·明帝紀》會將曹叡駕崩時的年齡記作三十六歲呢?難道陳壽做錯了一道這麼簡單的算術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提及一下陸侃如先生的觀點。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陸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家,所謂「釐訂諸家之說」,儘管不知道陸先生是如何個釐訂法,但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紀》的記載來作的推算。只是,陸先生將曹叡辭世年齡算作三十四歲,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因為曹叡雖然卒於景初三年,但具體時間卻是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叡生於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話,那麼從建安十一開始推算,他駕崩時應當只有三十三歲,需要明確一下的是,這個三十三歲是指三十三虛歲,也就是將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時算作一歲,如果換算成公曆的話,這時的曹叡其實只有三十二週歲,還沒有滿三十三週歲。(事實上,由於曹叡曾經在景初元年,根據有司的奏呈「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醜之月為正」,將這一年的三月改為四月,曹叡死後,繼位的曹芳又將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駕崩的那個月,如果按先前的歷法算,其實應該是十二月。)

因此,在計算曹叡生卒年時,是不宜將景初三年也算作一歲的,陸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歲,顯然是將公元239年也計算在內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叡駕崩時當是三十三歲。

如果曹叡果然生於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間的話,那麼再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因為「三」字第一筆為一橫,誤看作「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筆為與「六」字第二筆同,而第三筆又是一橫,誤看作「兩點」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謂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叡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歷史上曹睿受不受曹丕喜愛

曹睿,字元仲,丕長子。母甄氏,本袁紹中子熙妻。建安四年 199年 袁紹攻滅公孫瓚後,熙出為幽州刺史,甄氏留鄴。建安九年 204年 八月,操攻克鄴,甄氏為丕所納。睿生而操愛之,每朝宴會同,睿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延康元年 220年,即黃初元年 睿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六月,丕...

歷史上韓信到底是怎麼死,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

韓信是被自己的好友兼恩人蕭何找藉口騙入宮中,給劉邦的皇后呂雉派人殺死的。所以後人嘆說韓信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韓信當初沒有蕭何的舉薦是不可能當上劉邦大將而立下赫赫戰功的,正因如此,他對蕭何十分信任,才會上他的當,讓他騙進宮中,被殺身亡。當然,沒有蕭何,韓信也非死不可。劉邦建立漢朝後,怕當年跟他...

在歷史上管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管仲是個什麼樣的卜

管仲是春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在經濟 政治 軍事等方面進行過一系列改革,使齊國數年之內,國富兵強,獲得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 尊王攘夷 旗號,救邢存衛援燕,率各國諸侯抵抗戎狄族侵擾,對保衛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 文化,免受落後部族的掠奪和蹂躪,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管仲是繼周公之後中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