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的資料
荀子的生平簡介
2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
」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
「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繫著,大燕在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右邊鉤取著,……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荀子。
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範睢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
「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儒效》)「應侯(範睢)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說:
「形勝」「百姓樸」、「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
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3樓:淘界攝影
荀子簡介
4樓:小清新心萌萌噠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傳世名言
《勸學》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天論》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大於無禍。——《勸學》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勸學》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勸學》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學》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勸學》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勸學》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勸學》
史籍記載
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來遊說講學。 鄒衍的學說曲折誇大而多空洞的論辯;鄒奭的文章完備周密但難以實行;淳于髡,若與他相處日久,時常學到一些精闢的言論。
所以齊國人稱頌他們說:「高談闊論的是鄒衍,精雕細刻的是鄒奭,智多善辯,議論不絕的是淳于髡。」 田駢等人都已在齊襄王時死去,此時荀卿是年最長,資歷深的宗師。
當時齊國仍在補充列大夫的缺額,荀卿曾先後三次以宗師的身分擔任稷下學士的祭酒。後來,齊國有人毀謗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國,春申君讓他擔任蘭陵令。 春申君死後,荀卿被罷官,便在蘭陵安了家。
李斯曾是他的學生,後來在秦朝任丞相。
荀卿憎惡亂世的黑暗政治,亡國昏亂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他們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賜福去災,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於瑣碎禮節,再加上莊周等人狡猾多辯,敗壞風俗,於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幾萬字的文章便辭世了。死後就葬在蘭陵。
後世紀念
荀子紀念館
荀子紀念館,是2023年根據文獻記載復原的景觀,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一條歷史文化街區串城街。建於2023年,2023年前完工。這個建築是為了紀念邯鄲荀子而建。
5樓:我拿菜刀向你笑
荀子 -- 先秦最後的儒者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
」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
「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繫著,大燕在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右邊鉤取著,……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荀子。
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範睢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
「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儒效》)「應侯(範睢)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說:
「形勝」「百姓樸」、「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
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
」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
「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繫著,大燕在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右邊鉤取著,……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荀子。
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範睢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
「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儒效》)「應侯(範睢)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說:
「形勝」「百姓樸」、「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
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7樓:棋之韻妻
荀子 中文名稱: 荀子
又 名: 字卿 孫卿 荀況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平簡介
荀子,戰國末期的儒學大師。名況,字卿。趙人。
古書中多作孫卿,《史記》作荀卿。其生卒年皆不詳。根據一些記載的推測,約在齊閔王末年,荀子曾到過齊,後離齊去楚。
到齊襄王時,荀子又至齊,《史記》說他:「最為老師」,「三為祭酒」,表明他在稷下已是一位資歷很深的首領人物。楚考烈王八年(前 255),楚相春申君以荀子為蘭陵(今山東莒南)令。
後又離楚至趙,趙以荀子為上卿。不久又返楚。秦昭王時,荀子赴秦,見到昭王和范雎。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春申君死,荀子廢居蘭陵。其卒年當在此後不久。《鹽鐵論》以為李斯為秦相時荀子尚在則不確。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家學說,並有所發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家中自成一派。
在人性問題上,荀子主張性惡,和孟子的性善針鋒相對。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聖賢;人性善是受教化的結果。在天道觀方面,荀子受老子的影響,以為天沒有意志,不過是能生長萬物的自然界,不能決定人事的吉凶、禍福。
提出人應該順應自然但也可改變自然,即所謂「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對禮很重視。禮是指綱常和倫理道德,他認為禮在調節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中起重要作用。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張以德服人,反對用強力來壓人。
王道的具體內容是禮義和仁政。他繼承了儒家「為政以德」的傳統,認為治國應該「平政愛民」。他將君主比作舟,庶民比作水,認為「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即提醒君主,如果聚斂、刑殺無度,就會遭到覆舟的報復。
雖然他主張治國要用王道或禮義教化,但也認為完全有必要採用刑罰。所以荀子是禮法兼用、王霸並重,和他以前的儒家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荀子的學說思想,對西漢經學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如《禮記》、《韓詩外傳》等書中部分內容即抄自《荀子》。由於荀子有些論點和儒家傳統說法不合,故受到後人指責和非議,如唐韓愈就說荀學是「大醇而小疵」。到宋代則為程朱理學(見理學)所不容,出現了揚孟抑荀的現象。
到清代末年,梁啟超、章炳麟等則對荀子的學說思想重新作出評價,肯定了它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所佔據的重要地位。
《荀子》經西漢劉向編定,共有三十二篇。唐楊淪改為二十卷。楊氏以為書中的《大略》到《堯問》的六篇,當是後人所作。
按今人研究的結果,認為書中如《勸學》、《王霸》、《性惡》、《天論》、《解蔽》、《正名》、《禮論》、《樂論》等篇,都應該是荀子的作品。《荀子》一書有唐人楊□的註解。清代學者為該書所作的校刊註釋工作不少,清末王先謙彙集清人的這些成果,作成《荀子集解》,該書是許多注本中最好的一種。
近人樑啟雄作《荀子簡釋》,內容簡明易讀。
荀子的學生有哪些,荀子是孔子的學生嗎?
除李斯和韓非子以後,我知道的還有張蒼,這也是最學生中最著名的三個人。韓非和李斯是他著名的學生,其它不詳 荀子是孔子的學生嗎?不是,荀子和孔子不在同一年代,他們沒有發生過交集,荀子的時間是約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238年,孔子的時間是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他們相差了約200年。1 荀子 荀子...
荀子的譯著哪本最好啊,荀子的著作有哪些?
樓主應該找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找最好的。首先,樓主為什麼要閱讀 荀子 呢?如果是為了學習文言語法,為了從文字學的角度去學習古漢語,那就應該看以學術價值著名的,比如樓上說的 荀子簡釋 因為古書最早是靠傳抄流傳下來的。而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錯誤,比如抄錯字 或者傳抄者不理解作者的本意而擅改作者原文,學...
荀子《勸學》一文中關於學習的觀點,對於現在的學生依舊有著啟發意義。作者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
在文章中,作者有時又採用對比的方法,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例如,在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恆 用心專一時,他不但用了一些並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舉了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和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和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以及 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