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就倆字:想家
唐朝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賞析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2樓:采采柔逸
兩句都是寫景。
詩人點明瞭這是「白露」的一個夜晚,「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寫出了當時的節氣,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他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是因思鄉之故。
原文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樓:匿名使用者
當天是節氣上是「白露」,作者思念家鄉,天上的明月自然是家鄉的更加明亮。露水的白色和明月相呼應,表現出環境的清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啥意思
4樓:亦夢之城
1、解釋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2、出處 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3、全詩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4、註釋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露水從今夜起顯得更涼更白,月亮永遠是家鄉的最亮最明。
雖有兄弟但都在戰亂中離散,個個離家漂泊無法打聽音訊。
捎出去的家書常常不能收到,何況戰爭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潁、杜觀、杜豐、杜佔。
戍鼓:戍樓上用以報時或告警的鼓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邊遠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無家:杜甫在洛陽附近的老宅已毀於安史之亂。
長:一直,老是。
不達:收不到。
未休兵:此時叛將史思明正與唐將李光弼激戰。
5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6樓:匿名使用者
露水從今夜才發現它是白的,月亮還是故鄉的比較明亮
7樓:一尾紅魚
大概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意思
8樓:冷侃娛文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親人,望月懷思,覺得家鄉的月亮,更圓更明
9樓:落墨畫霓裳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譯為: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出處:「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語出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月夜憶舍弟》一詩。
全詩如下: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翻譯: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賞析如下:
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一開始就點出「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說明在懷念他的兄弟時候的季節和地點.當時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悽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寫出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後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因為戰爭關係,他和弟弟們分散在不同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破壞了.
最後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係,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1樓:匿名使用者
入夜的軍鼓斷絕行人進出城門,秋天的邊塞時有大雁飛過發出的鳴叫。露水從今天夜裡開始更加明顯了,看到月亮,我還是覺得家鄉的那個更加明亮。
12樓:永遠賓士的青年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語出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月夜憶舍弟》一詩。全詩如下:
月夜憶舍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翻譯: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全詩簡要賞析如下: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一開始就點出「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說明在懷念他的兄弟時候的季節和地點。
當時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悽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寫出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後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
因為戰爭關係,他和弟弟們分散在不同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破壞了。最後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係,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
「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規範化地方古斯塔夫的預防方法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
14樓:欣欣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5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文釋義: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16樓:永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意思為「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17樓:夫素花不婷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簡析】在思鄉人的眼裡,故鄉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寫封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層層遞進。
18樓:萬字先生
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此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19樓:情感分析
《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可以在樂是因為月亮特別的圓,所以說會有一種思鄉的感情。
20樓:happy墨筱
這裡的月亮把露水都照亮了,單還是故鄉的月亮最明
21樓:天下第一才子印
【譯文】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原文】《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
意思 從今夜往後是白露節,不由更懷念家裡人,看著月亮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出處 唐代杜甫 月夜憶舍弟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 759 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755 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 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 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什麼意思了
bai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du 詩句出zhi自唐代詩人杜甫的 月夜dao憶舍弟 版露從今夜白權 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 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寫景抒情上有什麼特點
這句詩的意思就是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露從今夜白 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 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