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南中之亂 諸葛亮親征南中得到怎麼樣的結果

2022-05-16 17:19:55 字數 3560 閱讀 5489

1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諸葛亮親征南中得到了一個勝利的結果,最後被諸葛亮平叛了。

2樓:牧馬人

諸葛亮親征南中,得到了一個好的下場,也符合自己的戰略

3樓:貝殼兒

諸葛亮是難得的天才,所以如果所有人都聽諸葛亮的指揮的話,他的結局會非常好,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

4樓:小飛居

也算得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吧,至少平定了。

5樓:天枰曌日月凌空

三國時期南中之亂:諸葛亮親征南中可以說喜憂摻半,大軍兵分幾路,自己的這一路還算順利,其他路受了很多損失。

6樓:我說週週知道

肯定是還好,諸葛亮可是一個算無遺策的人,我覺他很穩。

7樓:貴州衛視綜藝大本營

揭祕大軍師諸葛亮北伐悲歌,諸葛亮南中平亂,七擒孟獲,七縱孟獲

8樓:小小水木說

最後,就是一個老大爺和一個烤蛋糕的吃著烤紅薯,說菠菜賤賣,賤賣菠菜,這個時候一個買小米的說誰他媽賣小米

有關諸葛亮的相關問題!

關於三國諸葛亮的問題,懂的來@.@

9樓:心士木子

一、沒有最高。。只有相對比較傑出的。而諸葛亮不過是蜀漢方面比較傑出的代表而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在智謀這個方面,並沒可比性。即使是天才,他的智謀是否可以成功,也帶著好幾分的偶然性。

二、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大多都是後人附會的,或者道聽途說的,並不可信。據說所知,三國演義上的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火借東風、空城計等都是作者的虛構或者說是是把別人的故事附到他的身上。

三、諸葛亮是忠於蜀漢政權的。主要原因,一是儒家的從一而終的思想,諸葛亮是一個道德完人,他愛惜自己的名譽。而從一而終,忠貞不二就是儒家推崇的優良品德。

雖說在當時像呂布那樣的「三姓家奴」並不少見,但是諸葛亮還是堅持這些品德的,不然也不會冒著一輩子可能埋沒于山林的危險而等著劉備的三顧茅訪。二是報答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按諸葛亮《出師表》的說法,他不過就是躬耕於南陽的一個野人(也就是老百姓),年不過二旬,沒有什麼驕人的功績,而劉備身為大漢皇叔,皇家貴胃,年過四旬,經歷了無數的征戰,在士人心中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強人,放下身架,親自去聘請他,這樣的例子有幾個,就憑這一點。

他也就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為已」報知遇之恩了。

四、龐統之死。這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史家各有爭論,有諸葛亮的排擠之心,也有劉備的有意而為。不過我想覺得一是跟龐統的性格有關,龐統不同於諸葛亮,他出身貧寒,身負大才,卻由於長相實在對不起觀眾,而不受重視,甚至初到劉備處,也是不受待見,被封了一個小縣官,如果不是張飛巡查到此,發現他的才華,估計也會被埋沒,際遇決定心態,相對來說,他不會如諸葛亮相對平和吧。

而在劉備的心中,也不會如諸葛亮重要。不過我估計,如果不是落鳳坡之死,他肯定會與諸葛亮一爭長短,而不會有讓賢之心的。

10樓:x景物

個人的淺識,僅共參考:

1、三國的謀士,高智商的太多,而能為主謀成事者,則為最。

從這個角度講,蜀國為諸葛亮,吳國為魯肅,魏國為郭嘉

諸葛亮不需要多說。魯肅的真實情況與三國演義講的相去甚遠,樓主可以看看三國志。

魏國的人才太多,早期能為曹操所相信,所中用的高人,郭嘉是不二人選,我認為,如果郭嘉不是去世的早,也許就沒有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了。

2、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我們知道的都是從三國演義中瞭解的,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三國志》等正史的記載,就會知道:

草船借箭的不是他(而是孫權,就因為這個曹操了說了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火燒博望的不是他,空城計也不可能……

3、劉備時期的諸葛亮是絕對的忠於蜀漢政權,劉禪時間值得討論(說輕點是什麼事情都不用阿斗操心,說重點跟曹阿滿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沒啥區別)。

4、關於龐統,疑問很多。他的死也屬偶然,但他的能力是有的,為劉備評定益州,三分天下,做了直接的貢獻。

三國志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劉備自領荊州牧。建安十五年(210),龐統歸劉備,不久便深受器重,與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從這時起指導「落鳳坡」,劉備一直都很器重他。

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虛構了龐統在『落鳳坡』遭到埋伏,被亂箭射死的情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以便諸葛亮儘早入蜀。這樣,龐統所起的關鍵作用被降低,諸葛亮則被寫成了奪取益州的主要指揮者。這對龐統來說不夠公平。

」劉備奪取益州,順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後又以益州為根據地,奪取漢中,達到其一生事業的頂峰,龐統對此功莫大焉。而龐統的不幸犧牲,則使劉備失去一臂,是劉蜀集團的巨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早死,諸葛亮要麼可以晚幾年入蜀,要麼可在劉備定蜀後與龐統互相置換(諸葛亮到成都輔佐劉備,龐統則去鎮守荊州);果真如此的話,荊州或許不會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會大不一樣。

儘管史實已無法改變,但英才早逝卻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諸葛亮而說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諡曰忠武侯。

三國志 諸葛亮傳 亮才於治戎為長 奇謀為短理民之幹 優於將略

論智力的話 司馬,周瑜,諸葛,郭嘉應差不多 而各有特色

12樓:雨易槐

三國志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劉備自領荊州牧。建安十五年(210),龐統歸劉備,不久便深受器重,與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從這時起指導「落鳳坡」,劉備一直都很器重他。

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虛構了龐統在『落鳳坡』遭到埋伏,被亂箭射死的情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以便諸葛亮儘早入蜀。這樣,龐統所起的關鍵作用被降低,諸葛亮則被寫成了奪取益州的主要指揮者。這對龐統來說不夠公平。

」劉備奪取益州,順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後又以益州為根據地,奪取漢中,達到其一生事業的頂峰,龐統對此功莫大焉。而龐統的不幸犧牲,則使劉備失去一臂,是劉蜀集團的巨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早死,諸葛亮要麼可以晚幾年入蜀,要麼可在劉備定蜀後與龐統互相置換(諸葛亮到成都輔佐劉備,龐統則去鎮守荊州);果真如此的話,荊州或許不會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會大不一樣。

儘管史實已無法改變,但英才早逝卻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

1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週逾 第2龐統 第3陸遜 第4諸葛亮 第5郭嘉 老大真的不好排 你去看到三國治

14樓:匿名使用者

1是諸葛亮唄,據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2是有些是誇大了些,畢竟三國演義是本**啊,但諸葛亮確實有些真本事。3是忠於的,如果不忠的話會六伐魏國嗎,忠心輔佐阿斗嗎?

4是龐統是死於落鳳坡的,當時只怪他沒估算好,太信心十足了,直到他問將士這是什麼坡時已經晚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1.司馬懿

2.七出祁山是假,草船借箭的不是他,周瑜的死因是中毒箭

3.忠4.否,是龐統好大喜功

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最遠打到了何處

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最遠打到了今天雲南省的晉寧 玉溪一帶。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後,雍闓和其他人利用下三濫的策略,使中國南方和中部的所有民族陷入反蜀的叛亂之中。叛軍已經佔領了這塊領土,勢頭越來越猛,越來越囂張。由於與東吳戰爭的失敗,蜀的實力大大削弱。經過一年多的內部整頓,閉關息民 和恢復了經...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外號,三國演義諸葛亮的綽號

諸葛亮,人稱臥龍。外號 基本是敵國才叫的 一般都叫他 諸葛村夫 或老賊 年老時期 臥龍如果你對我的回覆感到滿意,請你選擇 採納 這將鼓勵我們更好的為其他解答,謝謝。以上是猴島 孤獨為您解答。三國演義諸葛亮的綽號 諸葛亮號臥龍 伏龍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 181年 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有兒子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後人怎麼樣了?

諸葛亮唯一的後代是諸葛顯,諸葛攀之子,諸葛亮重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後人怎麼樣了?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字孔明,名號臥龍先生,死後被封為忠武侯,也被後人尊稱為諸葛武侯,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 外交家 文學家 書法家 發明家.可謂天縱奇才。然而奇怪的是,為什麼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他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