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燦燦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
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新增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2樓:廣西社會縱橫
關於世界茶文化不得不知的冷知識
3樓:益古齋茶與文化
茶是一種帶來風味的水
茶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料。在中國,作為飲料的本來功能,它還被賦予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比如「養生」「文化」「社交」功能等等。附加功能越多,「儀式化」「神祕化」的東西也就越多,**也就越貴。
如果我們回到茶的本源,它——就是一種為水帶來風味,附帶一些「健康成分」的食材而已。
4樓:
茶葉變遷到今天
茶文化就不應該總談昨天
唐也好,宋也好
都是過去時了
談多了,誤茶誤國。
茶文化的知識在當下應該是六大基礎茶類
學茶的目的除了精神上,
更需要建立在物質上
特別是知茶性而科學泡茶和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茶是用來喝的
不是用來表演給大家看的
即使是日本茶道
最後的茶也是品的
茶文化知識就是當下的茶知識。
關於茶文化的知識
5樓:匿名使用者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
功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6樓:野珂梅
1、概述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023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
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
7樓:小毛好馬虎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
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
「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
」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
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關於茶的文化知識
8樓:呂呂呂
現代茶藝摺疊
01 備具迎客——備具
02 烹煮仙泉——煮水
03 欣賞佳茗——賞茶
04 仙泉甘霖——溫杯燙具
05 仙草入湖——投茶
06 薰洗仙顏——洗茶
07 烹出陳韻——沖茶
08 平分秋色——分湯
09 仙茗敬客——敬茶
10 吟賞煙雲——賞湯
11 品味香茗——品茶
12 陳香瀰漫——回味
茶五禮&五美
五禮;①注目禮;眼光親切大方的去面對客人
②端坐禮;雙手放膝蓋上,背要直
③致茶禮;杯與杯不能碰出較大的響聲
④奉茶禮;用雙手捧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對茶的準備
⑤問答禮;簡約大方的回答
五美①人美
②境美③茶美
④水美⑤藝美
寫茶的詩賦摺疊
汲江煎茶摺疊
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煮茶摺疊
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有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煙生翠。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這首詩形象地描寫煮茶的過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觀其狀,則為「蓮珠」、「蟹目」、「魚鱗」。聽其聲,則為「鬆帶雨「。茶湯的餑沫又呈現「翠」色。
題茶山摺疊
題茶山 杜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花魁。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臺。柳村穿窈窕,鬆澗度喧逐。
等級雲峰峻,寬採洞府開。拂天聞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湧,牙香紫蟹裁。拜章期天日,輕騎疾奔雷。
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磬音藏葉鳥,雪**譚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樹陰香作帳,花經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重遊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題茶山詩分四個方面來描述。一是說作者因何來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貢時的繁華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風光,四是紫筍茶的入貢。這首詩寫得十分雄偉壯麗,為後人所傳誦。
賦茶摺疊
賦茶 元稹
茶。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亂豈堪誇。
這首詩概括地敘述了茶葉的品質,人們對茶葉的喜愛以及人們的飲茶習慣和茶葉的功用。
詠茶十二韻摺疊
齊已 《詠茶十二韻》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齊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棲衡嶽東林,自號衡嶽沙門。
這首五言排律的茶詩共有十二聯。前二聯首先介紹了百草之靈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後十聯分別描繪了茶的生長、採摘、入貢、功效、烹煮、寄贈等一系列茶事,語言上的對仗堪稱一絕,除首尾二聯外,每聯上下兩句都對仗工整,極顯語言的優美整飭。
讚美茶文化的對聯,關於茶的對聯
1 為名忙 為利忙 忙裡偷閒 且喝杯茶去 勞心苦 勞力苦 苦中作樂 快拿壺酒來。2 掃來竹葉烹茶葉 劈碎鬆根煮菜根。3 花箋茗碗香千載 雲影波光活一樓。4 得與天下同其樂 不可一日無此君。5 山好好 水好好 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 去匆匆 飲茶几杯各西東。6 坐 請坐 請上座 茶 敬茶 敬香茶。7 ...
有關 天文知識,關於天文的知識
天文知識有哪些?我都不知道怎麼你,你先看看天文學都包括哪些門類吧。天文學主要可以分為理論天文學與觀察天文學兩種。天文學觀察家常年觀察天空,並將所得到的資訊整理後,理論天文學家才可能發展出新理論,解釋自然現象並對此進行 天文學習慣按照研究方法和觀測手段來分類。按照研究方法,天文學可分為 天體測量學。天...
關於狗的知識,有關狗的知識
狗身上有什麼知識嗎?狗很厲害,能夠打敗怪獸,除了狗和狼 還有什麼是犬科動物 關於寵物狗的知識 講的都是狗狗的管護,疾病 訓練,等等。動物肝臟什麼的可以吃,要少吃!其實狗沒有這麼嬌氣,只要注意多加鈣就行!哈士奇不能攝入太多vc,所以別吃水果!不同的人食譜不同,狗狗也都能健康成長。我家養了很多狗,給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