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北京叫什麼,漢朝時期的北京叫什麼

2022-08-04 19:35:23 字數 4575 閱讀 8045

1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后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

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漢朝時期的北京叫什麼

2樓:小小歐平兒

叫做:薊縣。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時期的北京,稱薊縣。

秦滅燕之後,設定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漢高祖時設燕國。漢高祖五年,該地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4樓:秋水

兩漢時期那裡被稱為幽州。

北京在三國時期叫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

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6樓:

幽州: 治所 薊(北京城西南)。轄區 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各一部

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7樓:帥氣小龍

就叫北平,不信的可以去查「北平公孫瓚」

8樓:匿名使用者

廣陽郡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參考百科「北京」

所以是廣陽郡

北京在三國時代叫什麼?

9樓:遊布欣

廣陽郡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參考百科「北京」

所以是廣陽郡

10樓:溫暮

哪來樓上那麼多話。

北京在三國時屬於幽州,但是現在的北京市很大,三國時的劉焉起初呆的薊、公孫瓚的北平、劉備老家涿郡那一塊都屬於現在的北京市,而北平差不多在現在的北京豐臺那裡。

相比之下,薊更靠近現在的北京。

北京在古代叫什麼

11樓:看我君臨天下

北京在古代先後被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幽都、中都、元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

1.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又封堯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2.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

3.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4.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5.貞元元年(202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

7.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

8.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北京古代叫什麼名字?

12樓:阿沾

北京古稱先後有: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3、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

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唐初武德年間,涿郡複稱為幽州。

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

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鬥,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金朝貞元元年(202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202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在北京宣告成立。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13樓:看我君臨天下

北京在古代先後被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幽都、中都、元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

1.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又封堯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2.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

3.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4.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5.貞元元年(202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

7.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

8.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14樓:匿名使用者

幽州、幽都(唐);南京(五代);燕京、燕山(北宋);大都、汗八里(金);京師、京城、北平(明)。此外還有汗城、宛平、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華等。檢舉

北京自古以來的稱呼。什麼朝代叫什麼,各個朝代都要

以前北京叫什麼

15樓:高小清清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東漢時期的典故,東漢時期有什麼大故事

1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2 登龍門 3 挾天子以令諸侯 4 望梅止渴 5 秋胡戲妻 6 舉案齊眉 7 投筆從戎 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 昭君出塞 10 枉殺毛延壽 11 青冢 12 落雁 沉魚 之美 13 四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不知 14 關西夫子 15 馬革裹屍 16 伏波將軍 17 畫...

求東漢時期誰改進了造紙術,求東漢時期誰改進了造紙術?

據 後漢書 宦者列傳 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件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 破布 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 105年 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

紙東漢時期發明的,為何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關於 上下五千年 這本書,它的誕生時間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這個時期的紙張早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東西。也就是說,與 紙上談兵 這個成語相關的歷史典故雖說發生於戰國時期,但是這個成語的誕生時間並非是戰國時期且二者之間的聯絡則要更晚一些。這便是沒有紙張的戰國時期為何有 紙上談兵 這一成語的原因。作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