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許多書籍成為激發國人認識世界救亡圖存的重要工具,請試舉3例,結合該書內容說明其影響

2022-08-26 05:10:23 字數 4855 閱讀 2974

1樓:紫衣士

《盛世危言》 影響:喚醒國人的憂患意識和救亡圖存意識.

2樓:

《瀛環志略》、《天演論》《海國圖志》、《四洲志》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體現了西方勝過中國的地方,不僅在器物,還在制度。震動了當時中國的思想界,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4樓:

我暈,怎麼會有這個問題!當然要有《海國圖志》《四洲志》,還有一個不得不說《資政新篇》,這個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5樓:我很ˇ囂張

《海國圖志》 怎麼回事忘了

簡述近代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的大致歷程

作文範文:我和書的故事

6樓:匿名使用者

書籍,是知識的寶庫,讓我們變得博學多才;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教會我們品味生活;書籍,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讓我們看透世界;書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我們回味無窮……甚至在我還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我已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懵懂——追求

小時侯的我,跟別的小孩子不大一樣,別的小孩子愛玩,而我就愛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看故事書,而且一有空就讓奶奶給我講故事。也就因為這樣,我很小就會認字,我在3歲的時候就能背下600首唐詩。

上小學後的我愛陶醉於文學殿堂之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那千百次頑強的拼搏中,從那無數鋼鐵般的戰士身上,我逐漸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到了靈魂的歸宿。「三毛」的遭遇讓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則時刻鞭策著我前進。

「魯濱遜」使我擁有愛追求,好探索的精神。

沉浸——獲取

《讀者》,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刊物。平時,我在完成緊張的學習後,就會拿出《讀者》,開始在文章美妙的字裡行間遊走,沉浸於獲取知識的喜悅裡,忘情於紙頁之間,陶醉於佳作之中,那種快樂,在當時是其它任何一種感覺也無法比擬的。漸漸地,我腦海裡的「詞庫」開始豐富起來,寫出來的文章也開始變得優美。

《讀者》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地啟迪我,教導我做人的道理,更像一個在困難中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了我的朋友。在一次語文測驗中,作文是要求寫景的。畢竟寫景是我的弱項,在我毫無頭緒之際,我忽然想到了它,並在心裡回味著那些令人陶醉的句子,開始組織語句,不久,我就開始動筆了。

筆在我手中「刷刷」地工作個不停,終於寫完了。得到了它的幫助,我那次作文竟然只扣了1分!《讀者》帶給我心靈的衝擊力太大了,使我每讀一次,精神都會感到很愉悅,都會有新的收穫。

奉獻——回報

我們的人生,有太多愛的詩,泰戈爾的《飛鳥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它們讓世界美麗,讓我們理解了生活,感受了生命。我一直在想:如果書是一位老師,昔日的教育,不知給了我多少幫助,那我又如何回報它呢?

它就像春蠶般的奉獻,卻得到被拋棄、被火化的結果。如果要讚美它的美,多少語言也是表達不出來的。它就像流水一般——越深越無聲:

在馬克思身上我讀懂了「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在詹天佑身上我讀懂了「名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愛國之道;在魯迅身上我讀懂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感性的詩人生活在永恆之中,與愛的奉獻一樣,永不腐朽,我們知道了回報社會才是最好的奉獻。可想而知,書該是多麼可貴,多麼令人神往……愛不需太過轟轟烈烈,只是一點一滴的奉獻,都會讓人感動不已。

書陪伴我走過了13年的歲月,它像跳躍著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它把無知的我領進知識的大門,自始自終地陪著我去攀登那知識的高峰。它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

它讓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讓我有了奮鬥的目標。

我和書的故事永遠不會畫上休止符,只會隨著我的成長而變得越來越豐富……

7樓:實得分

《我與書的故事》

高爾基說過:「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開啟了一扇窗戶。」

8樓:劉兆龍

書,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在黑暗的世界裡散發出明亮的曙光,讓你在知識的海洋裡探求真理,讓你在智慧的天空中盡情的翱翔,教我們去品味真正的人生……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從小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我2歲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媽媽都要給我講幾個小故事,於是,媽媽給我講故事的情景便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森林裡的小矮人,皇宮中的惡毒皇后與公主,天上的巨龍……這些小故事便開啟了我求知的第一扇大門。等我長到3歲的時候,就倒拿著爺爺的報紙,學著媽媽的樣子,也不知道嘴裡嘀咕著什麼,便依依呀呀地講給爺爺,奶奶還有小花貓聽。書籍裡的一個個小故事便陪伴了我的童年。

漸漸的,我長大了,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幼稚,可笑了。那時的我還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雖然我的年齡很小,但我讀過的書可是一點也不少,《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還有《英雄人物》……我可都是喜歡得不得了。直到有一天,我第一次嚐到了讀書給我帶來的甜頭,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講一個關於英雄人物的故事,獎品是一枝漂亮的鉛筆,這可讓那時的我眼饞了,決心要把那支鉛筆拿到手,於是我就像其他的同學一樣,絞盡腦汁的思索起來,忽然我想到我讀過《英雄人物》,那裡面可有許多的故事呢。

於是,我便走上講臺,從黃繼光的故事講到了董存瑞,從狼牙山五壯士講到了劉胡蘭,直到下課鈴響了,我才從老師與同學驚訝的目光中回到了座位上,最終,我如願以償的拿到了鉛筆。

中國近代史崛起的歷程

9樓:貞觀之風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間,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探索,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五四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

熱血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奮不顧身;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努力探尋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在救亡圖存的不斷求索中,在「改造中國」的艱苦實踐中,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經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的挫折、抗日戰爭的壯大,在解放戰爭後,建立新中國,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試述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艱難歷程,你有何啟示?

中國人圍繞救亡圖存進行了哪些探索和抗爭

10樓:情歌悠揚

(1)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面臨瓜分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戊戌變法期間頒佈了一系列變法詔令,最後被頑固派鎮壓了。 (2)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派,為了救國救民積極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組織團體,建立政黨,發動武裝起義。

2023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最後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第一階段:器物(學習西方的軍事科學技術)如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喊出\「自強」\「求富」的口號第二階段:制度(學習西方的制度)如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辛亥革命學習了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第三階段:

思想(學習西方的近代思想)如新文化運動發展趨勢:器物--制度--思想,由皮毛到骨髓,不斷深入。

書的形成和發展歷程急

11樓:玩的就是創意

書的形成和發展歷程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絡。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卷的出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卷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2、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白話翻譯:大事記在簡策,小事情紙張而已。)」

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3、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秋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出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出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

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白話翻譯:寫在絲綢,刻在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4、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出現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2023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卷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縑書)。

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軸。

公元10世紀,中國出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卷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5、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產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向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書籍的生產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書籍的生產程序,為歐洲國家所普遍採用。15~16世紀,製造了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了袖珍本的書籍。

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出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整合》、《四庫全書》等。

6、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了紙的生產,併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出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

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臺印刷機的出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產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12樓:為單獨好處

所以古代靠什麼來製作書籍傳播知識?

13樓:江南落微

書的歷史

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

概述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請概括這一歷程的特點

一 鴉片戰爭 甲午戰爭 主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開眼看世界 的林則徐和主張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學習的先聲。雖然他創新對西方的認識和學習只停留在 堅船利炮 這一西方文明的表層 物質外殼上,而且學習的目的既是為了 制夷 更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但在當時要邁出這一步,需要極大的...

近代中國對東西方的認識有什麼不同

近代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態度經歷了由鄙視到接受 由盲目排外到文明排外的變化,說明近代社會觀念不斷走向科學 包容。古代的中國是封閉的,不接受東西方發思想,而近代中國是敞開的,自動學習變革的思想和新科技。清末時期中國認為東方 上國,認為西方是蠻夷,但是後期經過了各個戰爭之後,中國才發現西方科技的強大。近代...

怎麼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主要矛盾,主要任務分別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 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及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主要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分別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求採納!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係 一 主要矛盾 中華民族和外來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