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強烈要求對外擴張。而此時的中國正處在清王朝的統治之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驕傲自大、閉關自守,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腐朽落後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眼中就如同一隻肥美的羔羊,任人宰割。
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使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在危機面前,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都做出了不同形式的反應:洋務派的洋務運動,維新派的戊戌變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在這眾多的反應之中,產生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勢力——軍閥——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
它適應了當時中國的內外環境,並在其中成長起來。
軍閥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一支特殊的而又舉足輕重的政治、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歷史原因。
首先,軍閥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社會性質,即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說中國國家主權部分喪失,帝國主義的勢力深入進來,但是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使他們認識到,要想徹底征服中國,直接控制中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就要在清**中扶植他們的**人,然而清**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中很快就崩潰了,袁世凱便成了他們新的代表。
帝國主義的支援,使袁世凱勢力膨脹,他利用軟硬兼施的手段篡奪了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而後,帝國主義為了搶奪在華利益,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劃分勢力範圍,各自尋找**人,扶植地方軍閥,使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軍閥間的混戰使人民飽受戰爭之苦。半封建是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十分有限,資產階級十分軟弱,封建勢力及其經濟基礎——自然經濟仍然存在,而且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實力。
封建自然經濟具有自給自足性,同時它又具有封閉性,這就為軍閥的產生準備了經濟基礎,這也是軍閥具有割據性的原因。這種單一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經濟,使大大小小的軍閥均可自給自足地獨立存在,也為它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他們在一省或一地區,閉關自守,稱王稱霸,成為獨立王國,將其統治的地盤,視作個人私產,甚至形成世襲封建家族式的統治,如奉系在東三省的統治和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
其次,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軍閥的產生準備了經濟條件。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夾縫中產生並發展的中國資產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迫切需要在政治上取得地位。軍閥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這正符合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特別是大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要求。
反過來,他們向軍閥提供經濟上的支援,使軍閥能夠不斷擴充實力。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軍閥背後是一種很複雜的勢力的支援,既包括封建勢力,也包括資產階級的勢力,特別是大資產階級的勢力。因而軍閥產生的因素中既包括封建主義因素,又包括資本主義因素。
再次,清末地方勢力的崛起和**王朝皇權的喪失是軍閥產生的政治條件。清王朝腐朽沒落,對外無力抵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對內無力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王朝的衰弱可見一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王朝只好允許地方練兵以應付內憂外患。
在此前提下,地方勢力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先有曾國藩的湘軍,後有李鴻章的淮軍。他們的存在和發展,實際上是確立了一種軍事分權原則,皇權部分喪失,地方勢力增強。
雖然,這兩人還都有忠君思想的控制,沒有自己做大,最終又將權力交還**王朝。但是他們卻開了地方勢力擴張的先例,以致後來權力難以收回。後來的袁世凱就是利用清**為了應付內憂外患而編練新軍的機會,利用各種關係大肆擴張自己的軍事勢力,同時利用其所擔任的要職謀取經濟權力,攫取經濟利益,奠定了北洋軍閥的經濟基礎。
最終利用辛亥革命,清**即將崩潰的時機,取代清**、篡奪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新的代表。
最後,傳統秩序的瓦解是軍閥產生的又一個原因。面對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和國內風起雲湧的革命衝擊,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走向了崩潰的邊緣,原有的封建統治秩序,隨著封建經濟的瓦解而一同瓦解。原有的忠君愛國思想徹底崩潰,重武輕文的思想盛行,這就為軍閥的產生掃清了思想上的障礙。
總之,軍閥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支極其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政治、軍事力量,對中國近代史乃至現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對軍閥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土壤的研究,對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軍閥的歷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為什麼叫北洋軍閥,為什麼北洋軍閥要叫北洋呢不叫別的 呢?
因為那是清朝的的外海 即渤海 黃海一帶 叫北洋。廣東 福建一帶叫南洋,小站在天津,屬於北洋的轄區,所以叫北洋軍。為什麼叫做 北洋 軍閥?南北洋復的說法最初應該是在制 清朝建立水師時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 凱由軍務處大臣榮祿 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 新建陸軍 也就是北洋新軍...
北洋軍閥哪個軍閥值得學習,主要是為人和行事上哪個對人有指導意義
以往對人物的評價都是 臉譜化 以偏概全,掩蓋了人物身上多重性格特種。北洋軍閥都是傳統中國武人,有著傳統武人的特點和不足。比如,對朋友的義,對國家的忠,對中華文化的維護等等。張作霖不與日本人合作 吳佩孚 曹錕晚年拒絕當漢奸等事蹟,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民族氣節,是中國的好男兒,值得後人學習。張作霖不與日本人...
北洋一詞的說法歷史沿革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軍閥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通商口岸增多。1861年,清 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稱北洋通商大臣,加 欽差 名義,按慣例由直隸總督兼任,管理直隸 今河北 奉天 今遼寧 山東三省通商 交涉事務,兼督海防和其他 洋務 歷史上,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達28年,專辦清 外交,興辦北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