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楓少
打草驚蛇
【解釋】:打草驚了草裡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示例】: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
打草驚蛇,現代漢語成語,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
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三十六計之一,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祕,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2樓:淨成
打草驚蛇,漢語成語,拼音是dǎ cǎo jīng shé,意思是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祕,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出自《南唐近事》。
3樓:神經蛙
打草驚蛇是指某人被某人或某事物嚇到了。可以造句子。媽媽洗的碗筷從桌子上摔下來了。小明打草驚蛇。
4樓:
比喻冒然行動不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破壞了現有的狀況。
5樓:揭彗雲
你在這邊幹活驚動了那邊的動物。你在這邊幹活,勁。那邊的
「打草驚蛇」是什麼意思?
6樓:屁屁鬧著玩
打草驚蛇,意思是打草驚了草裡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處】
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偏偏又碰著這位胡統領好大喜功,定要打草驚蛇,下鄉搜捕。土匪沒有辦到一個,百姓倒大受其累。
統領自以為得計,竟把剿辦土匪,地方肅清稟報上去,希圖得保。」
擴充套件資料
一、打草驚蛇的近義詞
顧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釋義:顧了這個,丟了那個。形容忙亂或慌張的情景。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七十六回:「……分軍為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
白話釋義:把軍隊一分為三:一支軍隊攻打麥城;一支軍隊攻打紀南城;大王率領大軍直搗郢都動作迅速、不讓對方來得及防備。讓他們顧了這個,丟了那個。
二、打草驚蛇的反義詞
欲擒故縱 [ yù qín gù zòng ]
釋義: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裡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7樓:
事情本來做的就不好,還把事情搞砸了。
打草驚蛇是什麼意思?
8樓:傻狗米粒
你把草開啟了,就會把蛇驚到。
9樓:昔語山
查字典!!!!!!!
打草驚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10樓:匿名使用者
固體可以傳聲 蛇不具有外耳與鼓膜構造,聽不到空氣中傳來的聲音,蛇收聽聲音的方式是由下顎骨表面接收外界聲音的振動。蛇主要是利用固體傳聲來聽聲音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由於行動不慎而使對方有了覺察與防範。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盲動,要沉著冷靜
小學綜合所有的名詞解釋 30
打草驚蛇的閱讀感想是啥?
13樓:匿名使用者
打草驚蛇,虛張聲勢。人本無殺蛇心,他亦勿傷我。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井水不犯河水。自然之道,適者生存,不是相互殘殺,不是相互掠奪。
打草驚蛇意思相近的成語
詞目 敲山震虎 拼音 qi o sh n zh n h 詞義一 通過敲山來震懾老虎,使老虎不敢發威。二 軍事策略計謀之一 三 現代引申義 解釋11 計名釋義 製造攻擊的聲勢,使隱蔽的敵人驚恐。解釋22 按語評析 3 引申義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動,有警示之意。同 敲山振虎 打草驚蛇 近義詞 操之過急 ...
打草驚蛇是什麼意思
尤尤老師 解釋 打草驚了草裡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出自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 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 汝雖打草,吾已驚蛇。釋義 王魯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 賂 不遵守法規。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
成語打草驚蛇這個成語的本義是什麼
打草驚蛇 d c o j ng sh 基本釋義 打草驚了草裡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貶義出 處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 王魯為塗宰 瀆物為務 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 魯乃判曰 汝雖打草 吾已蛇驚。例 句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 影響全殲敵人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