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擇明說風水
古代人們計算時辰對應現在的二十四小時,以及日常生活中說的中午或者三更半夜都在這裡。這是最基本的計算一日時辰的方法。
2樓: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樓:匿名使用者
到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用二十四小時制來看時間的?
4樓:老喬瞎叨叨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
“‘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晝夜共有二十四分,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5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追溯到耶穌誕生前300年,那時候古希臘的學者繪製世界地圖,第一次計算地... ...由於地球一天自轉一圈,也就是每24小時自轉360度,所以換算起來地球每小時自轉的角度是15度,因此經線就以15度作為間隔,每15度...
中國古代時辰是怎麼算的?
6樓:善良的何璐
回答古代對的年、月、季等是用天干來推算出來的。干支紀年、月、日,也就是說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日,都有一個分配到的干支。干支分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天干,共有10個符號: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而地支,共有12個符號子: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為甲子年,則該子月為丙子月,緊接著其後的丑月是丁丑月。
古代的時辰就是用地支來表示十二的時辰
每個月都有不同叫法旬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60年一個迴圈,成為一個甲子;旬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時間單位。十日為一旬,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為上旬,一個月就分為上、中、下旬;
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這個是按地支計算的,這個演算法是固定的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點到次日1點,以下的時間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 00 -02: 59點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 00 -04: 59 點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 00 -06: 59 點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 00 -08: 59 點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00 -10: 59 點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11: 00 -12: 59 點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01: 00 -14: 59 點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03: 00 -16: 59 點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05: 00-18: 59 點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07: 00 -20: 59 點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09: 00 -10: 59 點
春有如下不同名稱如:三春、青陽、韶節、蒼天、陽節、九春、豔陽、淑節、陽春、青春等。
夏有如下的不同叫法如: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朱夏、朱律、炎節、長贏等。
秋的叫法包括:三秋、素商、悽辰、金秋、九秋、高商、商節、素節、日藏等。
冬的叫法包括:三冬、嚴節、元冬、九冬、青冬、安寧、冬辰、元序等。
以上就是我對於您上面問題的理解與結論☺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20條
在古代計時中每個時辰為兩個小時! 那麼一個時辰又分多少刻呢? 一刻是多少時間?
7樓:xf摩訶曼珠沙華
刻是用沙漏的計算,一個時辰就大約分為4.167刻,一刻是14.4分鐘。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5分12秒
擴充套件資料
沙漏是為了避免水因氣溫變化而影響計時精度而設計的。其原理是通過流沙推動齒輪組﹐使指標在時刻盤上指示時刻。最早記載見於元代。
一、按計時方法分
漏壺按計時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種:箭漏和稱漏。
箭漏:箭漏是通過水刻度來計量時間的漏壺。
二、箭漏又分兩種:
一種是觀測容器內的水漏洩減少情況來計量時間﹐叫作洩水型漏壺(也稱沉箭漏)。
另一種是觀測容器(底部無孔)內流入水增加情況來計量時間﹐叫作受水型漏壺(也稱浮箭漏)。
在一些文明古國﹐如中國﹑埃及﹑巴比倫等﹐都使用過漏壺。
稱漏:稱漏是以滴水的重量來計量時間漏壺。
三、漏壺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來計量時間的一種儀器。
按流媒分可分水漏和沙漏。按計時方法分可分箭漏和稱漏。各種漏壺漏壺因原理不同在結構上也存在差異。
水漏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 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
8樓:千山鳥飛絕
一個時辰又分8刻,每刻等於15分鐘。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一個時辰又分8刻,每刻等於15分鐘。
我國古代有十二時辰計時制、百刻計時制等計時方法。十二時辰制把一晝夜等分為12段,與十二地支相對。百刻記時制**於沙漏或水漏,把一晝夜24小時等分100刻,每刻約合現在的14.
4分鐘。
而現在每刻15分鐘始於康熙8年(2023年),因為當時皇宮中已使用西方的計時鐘,康熙皇帝又善於接收外來文化,最後把原來的一晝夜100刻改為96刻,這樣每刻鐘就成了15分鐘。
9樓:爤兜
一個時辰為8刻,一刻為14.4分鐘,約15分鐘。
古代用干支紀時。一晝夜為12時辰,用12地支表示,分別為子時(23點到凌晨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時)、辰時(7-9時)、巳時(9-11時)、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同時,古人將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古代常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一個小時為4刻,一個時辰就是8刻,一刻用現在的時間表示就是14.4分鐘。
10樓:
古代計時為12時辰制,96刻制。一天24小時可分為12個時辰,96刻。
所以一刻鐘是15分鐘,一個時辰分8刻鐘。
12個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午時 、未時、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其中子時是23:00-24:59。依次類推。
11樓:高數線代程式設計狂
在2023年以前,一個時辰約為8.3刻,一刻約14.4分鐘;在2023年以後,一個時辰為8刻,一刻為15分鐘。
我國古代有十二時辰計時制、百刻計時制等計時方法。十二時辰制把一晝夜等分為12段,與十二地支相對。百刻記時制**於沙漏或水漏,把一晝夜24小時等分100刻,每刻約合現在的14.
4分鐘。
而現在每刻15分鐘始於康熙8年(2023年),因為當時皇宮中已使用西方的計時鐘,康熙皇帝又善於接收外來文化,最後把原來的一晝夜100刻改為96刻,這樣每刻鐘就成了15分鐘。
新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軍訓
我記得上海最早小學生就有軍訓,那時軍訓剛開始有,小學是五年制,五年級軍訓。我們是1990年軍訓的,後來上中學預備班又軍訓。歷史學與歷史教育的區別 一個是複合型高階專門人才而 歷史教育是高階技術應用性人才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
玻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玻璃的?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製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製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製出平板玻璃。190...
中國的歷法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中國的日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歷法起源很早,相傳黃帝首創曆法。早期的歷法現在只留下片言隻語的傳說,難以深入考究。最早的成文曆法是出現於春秋末年的四分曆,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進步的歷法。它的歲實是365.25日,這是當時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數值。四分曆規定19年7閏,十分精確地調整陰陽曆,比希臘人發明這個方法要早160多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