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有兩排。第一排筋出支座邊長度按照樑淨寬的1/3。第二排為1/4.樑筋有兩排是則會標註為xxφxx, x/x,x/x表示為上排筋根數/下排筋根數。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排是按照淨跨的三分之一,第二排是按照淨跨的四分之一,圖紙上如何標註,還要看集中標註,
樑支座負筋在圖紙上如何表示?
3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一共6根鋼筋,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標註:2φ16+2φ14/2φ12 。其實這樣配筋不如
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
在結構施工板圖中有標註,在11g101-1圖集中也有標註。這叫負彎矩筋,在板面上佈置。標註:φ 8@150mm 即:(直徑)8(mm)@(等距離)150(mm)。
樑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樑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樑、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樑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4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圖紙的設計要求,通常有兩排。第一排筋出支座邊長度按照樑淨寬的1/3。第二排為1/4.
樑筋有兩排是則會標註為xxφxx, x/x,x/x表示為上排筋根數/下排筋根數。另外一般是在支座處原位標註,支座負筋的根數等於原位標註的根數減去集中標註的根數.
在結構施工板圖中有標註,在11g101-1圖集中也有標註。這叫負彎矩筋,在板面上佈置。標註:φ 8@150mm 即:(直徑)8(mm)@(等距離)150(mm)。
圖例:
5樓:旁人
一共6根鋼筋是吧,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標註:2φ16+2φ14/2φ12 。
其實這樣配筋不如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
6樓:紫色學習
在結構施工板圖中有
標註,在11g101-1圖集中也有標註。這叫負彎矩筋,在板面上佈置。標註:φ 8@150mm 即:(直徑)8(mm)@(等距離)150(mm)。
支座負筋:指位於樑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樑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樑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樑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
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樑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樑、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樑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7樓:匿名使用者
2根16+2根14/2根12
端支座負筋在圖紙上是如何標註的?就是原位標註嗎?請舉例說明一下。 5
8樓:
標準的標註一定是原位標註。
在集中標註時已經標註過了通長筋的根數和直徑,那麼在原位標註的根數比集中標註的多出來的就是端支座的負筋,如果設有兩排或以上會用符號/分隔開的,比如5/3說明第一排5條鋼筋第二排3條鋼筋,在第一排的5條中比集中標註的通長鋼筋多出來的條數就是負筋,第二排的也是,俗稱二排。
結構設計時,考慮到減少樑中構造鋼筋用(的架立筋)的用量,而將構造筋與支座負筋連起來,變為通長筋,出於受力設計考慮,通常樑中的上排鋼筋較少,支座位置上排鋼筋較多,所以設定通長筋的數量只滿足樑中架立筋數量要求,則支座範圍內必須增加一些負筋,以滿足支座受力要求。
擴充套件資料:
鋼筋綁紮的注意事項:
1、鋼筋綁紮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紮。
2、牆的鋼筋網綁紮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3、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定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4、牆筋綁紮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紮。
9樓:匿名使用者
支座負筋標註在支座處,如沒有支座負筋支座處是沒有原位標註的。框架樑一般的都有支座負筋,磚混樑就沒有支座負筋。支座負筋是用原位標註法標註的,但是看圖紙的時候也要看一下集中標註的。
如:支座處標註2螺紋25加4螺紋22的4/2而集中標註問2螺紋25加(2螺紋18)就表示:一排:
2螺紋25是角筋通常,中間是2螺紋22屬於支座負筋長度是樑的1/3
而2螺紋18的屬於架力筋與螺紋22的搭接搭接倍長度看結構說明有說150mm有的要求250mm,二排是2螺紋22的長度是樑長度的1/4.希望能看懂
樑什麼情況設定端支座負筋,在圖紙上怎麼看出來
10樓:v訫找
通常有兩排。第一排筋出支座邊長度按照樑淨寬的1/3。第二排為1/4.樑筋有兩排是則會標註為xxφxx, x/x,x/x表示為上排筋根數/下排筋根數。
樓板的支座負筋長度怎麼算的?
11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4+錨固)。
注: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當樑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2、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淨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淨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淨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擴充套件資料
樑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樑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樑、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支座負筋指位於樑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樑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樑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樑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12樓:旁人
樓板的中支座負筋長度和邊支座負筋(或構造負筋)長度,設計規範有明確的規定,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第9章結構構件的基本規定:
9.1.4 採用分離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延伸的長度應根據負彎矩圖確定,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單層配筋時支座負筋自樑邊深入板內的長度為板淨跨長的1/4,這是gb50010-2002上的大樣,設計人都沿襲這個規矩標出了具體尺寸)
(ⅱ)構造配筋
9.1.6 按簡支邊或非受力邊設計的現澆混凝土板,當與混凝土樑、牆整體澆築或嵌固在砌體牆內時,應設定板面構造鋼筋,並符合下列要求:
2 鋼筋從混凝土樑邊、柱邊、牆邊伸入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l0/4,砌體牆支座處鋼筋伸入板邊的長度不宜小於l0/7,其中計算跨度l0對單向板按受力方向考慮,對雙向板按短邊方向考慮。
總之,結施圖上有標註尺寸,而平法圖集上面沒有的(樓上朋友說的不對),施工者不要去自行做主以免責。
樑什麼情況設定端支座負筋,在圖紙上怎麼看出來
13樓:渠雅潔多榆
通常有兩排。第一排筋出支座邊長度按照樑淨寬的1/3。第二排為1/4.樑筋有兩排是則會標註為xxφxx,
x/x,x/x表示為上排筋根數/下排筋根數。
在圖紙上如何區分樑上部的鋼筋是通長筋,還是1/3的端支座負筋?
14樓:旁人
平法標註的圖紙,在集中標註第三行內,分號『;』前的就是上部通長筋。支座上部的原位標註中,上排除通長筋外的是『1/3淨跨長』的負筋。
樓主應舉例項,以便於解釋。
樑支座處負筋長度怎麼算
15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樓主多熟悉03g,裡面就有詳細解答了。負筋長度計算,第一排取樑淨跨長度的1/3.第二排和第三排取樑淨跨長度的1/4就可以啦
請問板結構圖上中間支座負筋所標註的長度是指哪到哪的長度?是中心線到邊緣還是從支座邊緣到鋼筋邊緣?
16樓:匿名使用者
從支座邊緣到鋼筋邊緣
17樓:
根據規範,中間支座為樑中線開始
支座鋼筋長度計算,支座負筋的計算方法
題目中給出了支座保護層,而樑的錨固鋼筋是要伸入支座的,所以這裡要用支座保護層。本人認為應是柱的保護厚度。鋼筋長度錨固應彎到柱下。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您稍等一會兒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 上通長筋1 長度 通跨淨跨長 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
怎麼區分樑左右支座筋,什麼是樑的左支座筋,跨中筋,下部筋,右支座筋。 在圖紙上怎麼表示的
左支座鋼筋應該填7根25,跨中鋼筋應填3根25,右支座鋼筋填7跟25。7根25鋼筋中的四根是截斷的,其長度是相鄰跨跨度的四分之一,所以如果相鄰的兩跨的跨度很大而本跨跨度較小的話就會出現支座負筋通長佈置的情況。下部鋼筋在新規範中規定不應截斷所以底部鋼筋都是通長的5根25 左右支座都為4c25 什麼是樑...
樁基鋼筋籠的變徑螺旋筋長度怎麼算
這個問題是一個螺旋線 如果是螺旋線的第一圈和最後一圈要成為類似彈簧的承壓圈,就應該在螺旋線的基礎上加上兩個整圈的長度。螺旋線的長度可以用直角三角形求解 1 底邊 圓形的周長 箍筋圈數 2 另一個直角邊 箍筋分佈總高 3 箍筋下料總長就是斜邊長,這就是勾股弦問題了。下料總長 再開平方 n 2 d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