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
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波、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提示地球內部的祕密。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我國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約5~10公里;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5公里,這與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里相比,僅是薄薄的一層。
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下層為玄武岩層,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理論上認為過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2.
5℃,到11公里深處溫度已達200℃。
目前所知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頭 丹麥格陵蘭的岩石也只有39億年;而天文學家考證地球大約已有46億年的歷史,這說明地球殼層的岩石並非地球的原始殼層,是以後由地球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構成的。
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推測是由於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將岩石熔融後造成的,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
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1.
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
最近,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2樓:匿名使用者
泥土,岩石,化石,石油,岩漿等都是在很淺很淺的地殼.地球內部是非常非常堅硬非常高溫的鐵核.
很多人誤以為地球內部是岩漿,實際上,由於壓力太大,很淺的地層就沒有液態的物質了,俗話說就是壓實了,即使溫度極高.
3樓:
有泥土,岩石,化石,石油,還有古墓。
4樓:波笛
地殼 地核 等 組成地求
地球內部 有 不同的曾面 等
5樓:侃侃說世界
地球內部到底有什麼?美英法俄4國聯手挖掘,最終發現大祕密
地球內部有什麼
6樓:六六
地球的內部是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1.
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橫波不能在外核中傳播,表明了外核的物質在高溫和高壓環境下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它們相對於地殼的「流動」,可能是地球磁場產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地球核心呈固態。
(軟流層一般認為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7樓:初夏的塵埃
地球的最內部是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6680℃。
地球的結構類似於其他類地行星並且是分層的,這些層可以通過它們的化學和流變性質來確定。 地球有富矽殼,非常粘稠的地幔,液體外核和堅實的核心。 這些對地球內部結構的見解**於物理證據和一些推論,包括火山爆發和**波。
地球的內部從古騰堡開始,一直延伸到地球的中心,稱為核心。
8樓:繪玩旅行趣事
地球內部到底有什麼?美英法俄四國聯手挖掘,最終發現大祕密
地球內部有什麼?
9樓:oh撒拉嘿丶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
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波、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提示地球內部的祕密.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我國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約5~10公里;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5公里,這與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里相比,僅是薄薄的一層.
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下層為玄武岩層,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理論上認為過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2.
5℃,到11公里深處溫度已達200℃.
目前所知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頭——丹麥格陵蘭的岩石也只有39億年;而天文學家考證地球大約已有46億年的歷史,這說明地球殼層的岩石並非地球的原始殼層,是以後由地球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構成的.
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推測是由於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將岩石熔融後造成的,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
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1.
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
最近,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地心是固態的證實
科學家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說,在液態地核之內的地球中心
10樓:小賴被我抓走了
地球的最內部是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6680℃。
地球的結構同其他類地行星相似,是層狀的,而這些層可以通過它們的化學特性和流變學特性確定。地球擁有一個富含矽的地殼,一個非常粘稠的地幔,一個液體的外核和一個固體的核心。這些對地球內部結構的認識**於物理學證據和一些推斷,這些證據包括火山噴出的物質和**波。
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
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部分。
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如果說把整個地球比喻為一個蛋,那麼地殼就相當於蛋殼。各地的地殼厚度不同,高山地區厚些,海洋地區薄些,整個地殼平均厚底約18公里(大陸部分平均35公里)。
地殼主要由岩石組成。
地幔,是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即從地殼向下到約2900公里深的地方。它相當於蛋白。
它是固態狀,但又有可塑性,好像瀝青一樣;在短時間內,有一定的形狀,但如果放久了,就會變形。地幔主要是由鐵和鎂的矽酸鹽類組成。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它相當於蛋黃。地核可以分外核和核心兩部分。外核厚約2213公里,呈液態狀,由液態鎳鐵組成;核心厚約1300公里,呈固態,由固態鎳鐵組成。
在地球的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在33公里處,溫度約有1000℃;在100公里深的地幔中,溫度將會升高到1400℃,而在地心,溫度可高達5000℃。
當然,限於科學技術水平,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瞭解還是十分有限的。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人類將越來越清楚地瞭解地球內部的情況。
11樓:丙子石
地球內部有好多東西,玉石,白油麻石宮殿(白油麻石地心獨有)(這個宇宙,地球表面絕對找不到),金石,銀石……等等
12樓:慶冷楣
當今技術手段不足,尚未解答
地球裡面有什麼東西嗎?
1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們每天都居住在地球上面,盡情的享受著地球母親無償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地表資源。但是地球內部到底是怎樣的?我們所居住的地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人們不可能象神話故事中的神仙一樣能夠上天入地,這個問題自然也就成了一個難題。而世界上的鑽井最深也不過萬米左右,對於有著6300多公里半徑的地球而言,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其實在地球的內部,是分有很多層的,象同心球一樣具有同心球,而且每一層次組成的物質和物理性質都不一樣。我們無法觀測到地球的內部,地球的內部構造也只能通過各種理論推測而來。人們通過地球內部**波的傳播情況,間接的推斷證明地球內部是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的。
地球的最外層結構便是地殼,地殼是由岩石所坐車的一層堅固外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圈層,也是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殼平均厚度約大約為17千米左右。因為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厚度大約在35——45千米左右;平原盆地相對比較薄弱;大洋地殼則十分薄弱,厚度只有幾千米而已;而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脈的地殼厚度可以達到70~80千米。
地殼又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主要作用是承受應力以及**易發生的層位,所以地殼較硬;而下地殼便相對較軟了。
在地殼和地核的中間還有一個夾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厚度大約有2800多千米。地幔是由緻密和造巖物質構成的,也是地球內部體積和質量都最大的一層。
地幔和地殼一樣也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個層。在上地幔的頂部,有一個可以讓**波減慢的層面。通常人們把上地幔頂部和地殼合稱為岩石圈,又稱軟流層,且很可能是岩溶的發源地;而下地幔的溫度、壓力以及密度都有所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厚度大約有2900公里。
地核則是組成地球的核心部分,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到地球中心部位。由鐵和鎳元素組合而成,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2克左右;且溫度極高,約有4000~6000℃;半徑約為3470千米。地核同樣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個部分。
現在的科學家認為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內地核則呈固態結構。
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
由內到外 地核 外核 地核 地幔 地殼。由外向內 地殼 地幔 外核 地核 核心。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 岩漿岩 主要由矽 鋁氧化物構成 下層為玄武岩層 岩漿岩 主要由矽 鎂氧化物構成。理論上認為過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 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 地幔 厚度約2865公...
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什麼樣子,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
據宇宙飛船從太空拍攝的地球 和宇航員在宇宙空間的親眼所見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體。地球為什麼成了藍色呢?從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的大小來看,地球表面積為5 1億平方公里,而海洋就佔了71 相當於陸地面積的2 5倍。北半球雖然有全球2 3的陸地,但其陸地面積也只佔北半球自身總面積的39 3 其餘60 7 的...
地球是什麼,地球的中心是什麼?
地球 英語 earth 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 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 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