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講座學習心得體會,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學習心得2000字

2023-01-13 16:05:18 字數 3963 閱讀 4732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oufaye11

人文素養講座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快的流淌著,轉眼間,本學期已接近尾聲。人文素養講座的上課時間已經結束,但是,人文精神沒有結束,在繼續著。餘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懂得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餘老師在這學期講座當中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餘老師還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

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

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說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

因為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學習心得2000字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主要從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方面來討論,具體如下: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得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讀書在提升人文素養,鑄就教師魅力中具有永恆的力量。一個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於永不滿足的讀書實踐。

3樓:天蠍小灰馬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素養的基礎和核心,人文的意義是人學,是人的反觀、自省和自審之學。它超越了生理學的層面和心理學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處領悟人性和人道,進而用人所創造的

價值之光去淨化人的心靈。下面我就談一談學習的體會。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和幸福為本。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提高人的素質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人文素養的缺失構成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成長起

來。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影響著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承擔起歷史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因為沒有人文素養的提高,就不會有教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沒有人文素養的教師,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學精神,也就不會有很高的審美修養。人文素養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根本之所在。科學離不開人文,否則就會失去主導,走向邪道。

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能確實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只有具有人文素養才能真正懂得並尊重科學,努力去把握科學的本質,並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能力,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那麼,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人”看,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工程師”手下的“產品”,當作“園丁”手下的“花朵”。教育畢竟不同於植物的栽培或動物的飼養那樣的工作。

教育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的發展,而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通過這種交流對話,引導、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自尊意識,使其主動地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才可能從教書匠成長為能師、經師甚至名師。

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因此我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尤其要閱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等。

總之,努力讀書和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是我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我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

4樓:海邊小城

的人文素養課程學習心得200我士力架場坪園頂灬

學術素養心得體會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hang_forever

為期六週的《學術道德規範與人文素養》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我漸漸體會到學校在研究生期間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剛剛選擇這門課時不以為然,認為道德和人文素養這個話題從我們上學的第一天起便一直伴隨著我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家長和老師從未停止在這方面的教育。入學伊始,甚至覺得這門課開在研究生階段有點多餘。然而等我漸漸深入瞭解這門課,才發現對研究生進行道德,特別是學術道德以及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

經過學校的學術道德學習,我充分認識到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科學的社會信譽、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該多倡導並認真貫徹學術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範,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學術風氣不僅關係到學術自身的傳承與創新,而且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學者的學術研究不僅為社會生產思想和理論,而且為社會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學風不僅損害學者和學術的形象,而且會影響公眾對價值理想和價值導向的認同,從而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整個國家的社會風氣。

研究生學術誠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當前研究生學術誠信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

醫護人員該有的人文素養300字

6樓:果果ai媽咪

醫學生,具有高超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治病救人的前提,首先要有較高的醫德,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人文素養。

古訓“病家求醫,寄以生死”。作為一個醫學生,將來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負千鈞,事關生死,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種醫學專業素質簡單的概括就是——仁心妙術,缺一不可。

“仁心”並不僅僅表達一個醫德的含義,“妙術”也不單單指醫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他們是彼此滲透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也即,在正確的思想導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養滲透於過硬的專業技術中,以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研究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

醫學不同於其他的自然科學,它的工作和研究的物件是人和人群。人不同於其他動物,不僅具有生物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我們若以簡單機械的技術主義對待我們的病人即違背了事物執行的規律,這不符合醫學工作的性質。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提出醫學模式需要轉變,即由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 model)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醫學模式的侷限性已明顯限制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成為當代醫療事業發展的瓶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經濟、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識,都成為新醫學模式對我們醫學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素質要求。

個人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

一 情況概述。簡要地交代一下工作或學習的時間 背景 大體過程和成績 效果等。二 主要做法 經驗和體會。這部分是總結的重點,可以先講做法,後講體會 經驗 也可以根據內容分成幾個問題,一個一個地寫,每個問題既有做法,又有體會 還可以把工作或學習分成幾個階段,按時間順序來介紹情況,談體會。三 存在的問題和...

上團課後的心得體會,團課學習心得體會400字左右

認清自我,保持卓越 初秋乍寒,突來的寒風似乎想把蕭條撒向武大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此時的同學們卻格外的情緒高漲。中國共青團是共產黨的後備軍,二者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開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從源頭上切實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重要舉措,是堅持黨建帶團建 團建促黨建,...

節氣學習心得體會,傳統節日的體會心得

二十四節氣 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古人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 節氣 統稱 二十四節氣 那麼,二十四節氣 最早出現在什麼朝代?除了中國,還對哪些國家有指導作用?對現代天文學是否還有意義?已有兩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