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小時候覺得中藥的味道很神祕,煎中藥是那麼一種散發著古老氣息的事情,從紗布中過濾的中藥彷彿充滿了魔力,得了病的人,喝下去,就恢復了元氣。
中藥是什麼呢?大部分的路子是,把很多植物+動物+奇奇怪怪的東西混合在一起,碾碎,熬,喝掉。這種熬出來的東西,是混合物,就是說,裡面有很多很多種化學物質。
我們先不去判斷中藥有沒有效,我們假設它有效,能治好病。原理也必然是其中的某一種或幾種化學物質來和你病變的部分產生了反應,導致病毒或者細菌被殺死,病就好了。
中藥的廣告經常說它是純天然製劑,絕對沒有***。許多人不敢吃西藥,選擇吃中藥,也是因為相信西藥有***,而中藥沒有***。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某些中藥有毒***,甚至有很強的毒性。
最早記載中藥的書籍是《神農本草經》,裡面共記載了365種中藥,分成上、中、下三品。可見古人也知道中藥並非沒有毒性,很多天然的東西吃了是會中毒的,甚至是會被毒死的。
對於從小就開始學習科學知識的我們來說,中醫理論聽起來就像是騙人的,和算命、星象、風水、宗教等等理論感覺都差不多。而中藥的味道和外觀等等都不是那麼招人喜歡的。現在所說的西藥,就是基於現代醫學理論開發出的藥物。
現代醫學致力於研究藥物中的每一個成分對疾病的作用和對人體的影響,也確實做到了明確藥理作用,經過了近百年的不斷進步,西藥給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明白、高效。醫生和病人都能知道自己使用的藥物會產生的效果和造成的影響,即使是用錯了藥物導致了某些後果,也能夠很明白的追溯原因和責任。
中藥材中的很多東西本來就是食物或者不作為常規食物但是本身也是容易獲取和能夠直接食用的。在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有點吃大雜燴的感覺,而且很接地氣對麼?
反過來西藥的說明書一開啟,那個分子式直接秒殺大多數人了吧?即使能認出這個分子式或者某些基團,那又怎麼樣?還是不明白啊,再看看說明書,那麼嚇人啊!而且還挺貴,不是麼?
說到西藥,動不動就說,是藥三分毒,西藥不是殺這個就是殺那個,太危險了。要麼就是說,西藥都是針對症狀來的,不能解決病根。殊不知,這個看法太落後太狹隘了,實際上不但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而配不同作用原理的藥,而且對於不同程度的病症用多大的藥量都是有標準的。
西藥做的是什麼呢?假設每種中藥裡面有一萬種化學物質(實際應該遠不止),西藥會去做實驗,把具體這個藥湯子裡的一萬種化學物質都分離出來,挨個去試,找到那個真的和病變部分起作用的化學物質,再把一種或者幾種對病變部位起作用的化學物質複製貼上複製貼上複製貼上,做成藥,這叫西藥。比如著名的青蒿素,就是這麼出現的。
在大部分西藥的說明書上你可以看到這種東西,這叫結構式,標出的是這個藥的成分。
中藥最大的問題所在,它無法滿足現代醫學對藥品的一切要求——成分、作用機制、臨床資料、***等等,根本無法解釋自己,也就不能被現代醫學甚至現代科學所接受。但這恰恰又是中藥受到許多人信賴的原因——西藥的成分表上,全是看不懂的化學物質,並且***一大串,任何一種藥都會寫「在極少見的情況下會致死」;中藥就不一樣了,當歸、黨蔘、何首烏……都是純天然成分,也從來不提示***,當然可靠得多。
西藥在上市之前,它的藥效、安全劑量和不良反應都已經經過了系統的實驗,做了詳細的分析,在說明書裡寫得清清楚楚,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範,出現了問題也可以儘量挽救。
實際上,我們的藥監部門和製藥廠商是很不負責任的,很多物體被加入藥典之前根本沒有進行嚴格的毒***測試,所以你吃下這些藥以後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真的是隨緣。比如之前很有名的「龍膽瀉肝丸」,含有「關木通」,導致千百人腎衰竭。因為關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會導致腎病。
而關木通這個藥材是收錄在中華藥典裡的合法藥材。中藥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物體,常年吃中藥的人,會不會撞到下一個關木通,完全是看運氣。
再開啟你身邊的中成藥,看不良反應和禁忌那一欄,大部分都是: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禁忌:尚不明確。
尚不明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藥檢的時候沒有試出什麼不良反應,可是並不代表著這藥就沒有不良反應。換句話說,尚不明確的意思是,吃了以後會怎麼樣,我們其實也不太知道。
大部分人都沒事兒,也有可能吃了以後口吐白沫,還有可能像龍膽瀉肝丸一樣腎衰竭。這種吃了以後不知道怎麼樣的藥就能上市,這不就是不負責嗎?
現代科學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為什麼你會吃一個你都不知道里面含有什麼物質的藥?那些每天擔憂食品安全的人,抵制毒牛奶,抵制地溝油,抵制食品新增劑的人,為什麼你們會去吃一個吃了以後甚至都不知道會怎麼樣的藥?這不是一種矛盾嗎?
另外再說說有效性。這都是老生常談了。比如一個藥在上市之前需要做雙盲實驗,來確定有效性,為了排除藥的「安慰劑」效應。
什麼叫安慰劑效應呢?就是你吃完這個以後「感覺自己」好了很多。
醫學本來就是在試圖不斷滿足病人的需求,和傷痛,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不斷髮展的,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人去做。
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不管中醫怎麼辯解,不管廣告說得多麼好聽,也不要吃藥效不明確、毒***不清楚的任何藥物、補品。身體是自己的,亂吃中藥吃出了問題,後悔就來不及了。
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具有偏見,我們會固執,我們難以接受他人的觀點。但試圖糾正這些弱點並不可恥,會思考的人應該基於邏輯,基於事實去思考,而不是基於立場,基於我們是誰。我們應該處在無知之幕的背後去思考。
所以,只要現代醫學無法**人類所有的疾病,我們就希望中醫能夠傳承下去,當然能夠進步能夠讓人們明白就更加好了。
2樓:
點選關注:醫壽延年
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緻的閱讀服務!
效毒二重性是所有藥物作用的共同屬性,即具有藥效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毒性。伴隨著醫藥的不斷髮展,中藥已由過去古老而神祕的配製,轉變為科學的配製。這樣,中藥的成分以及毒性就必須深入研究,因為其關係到中藥的長遠發展,本文將對中藥進行深入研究,進而研究分析中藥的毒性特點和內涵,為更好的為中藥的研究做出依據。
1.中藥「毒」的含義
在古代藥物就是指的是毒物。由於人們對藥物和毒物理解不清,最後兩者混合成一個,一起稱為毒藥。從這點分析得出,不管什麼藥都具有毒性,毒與藥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只要是要就具備毒性。
「毒」就是藥,是物品的一個本身的屬性。即物品就有毒性,只有或大或小,以及毒性成分的差別。藥物對機體進行**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即對內部組織和器官造成傷害,引發機體功能的降低,最後使機體產生病變,甚至導致人的死亡,所以對於藥物要有清醒的認識,注意其使用,過量就會導致危害。
2.中藥毒性的一些主要因素
2.1品種因素
我國幅員遼闊,藥物資料豐富,中藥品種繁多。臨床應用時可因品種混亂導致中毒。
2.2炮製因素
炮製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烈性或***,確保用藥安全。《神農本草經》提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2.3劑量因素
劑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中藥療效和毒性大小。對於有毒中藥更要注意用藥劑量,因為這類中藥安全範圍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可導致中毒,因而對其劑量要嚴格控制。既要限制每次用藥的劑量,還要限制用藥時間、把握用藥的總劑量,防止藥物在體內蓄積中毒。
研究發現,木通中有毒的aa類成分-馬兜鈴酸,對腎臟的損害表現出量——毒依賴關係,也與其在體內的蓄積有關。
2.4煎煮及服用因素
煎煮藥物是一個複雜化學反應的過程,也是一門高深的技術和學問,有些有毒藥物經過較長時間煎煮,其有毒成分可被揮發或水解,有毒成分減低而有效成分仍可保留,並繼續發揮**效用,這是應用有毒中藥達到減毒存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中藥造成毒性的原因可能涉及到藥材**混淆、缺乏必要的炮製、超量、超長時間用藥、煎煮或者服用方式不當等多方面原因。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注意有關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嚴格規範,以避免其潛在的毒***,提高臨床安全用藥水平,為發展以「患者安危」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多做貢獻。
3.關於中藥毒性認識的思考
3.1毒性是比較狹隘的說法,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並不能忽視藥物的療效,否則會導致消極的心態。
3.2由於中藥是由多味藥組成,因此其成分比較複雜,導致其毒性也比較複雜,毒性相互影響。然而現在醫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味藥的研究,導致複方藥的研究就被忽視,或者依據單味藥的毒性來推測多味藥的毒性,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
因為中藥的效用或者毒性可能與實際情況並不完全相符。
3.3為了瞭解中藥的毒性必須建立比較嚴格科學的研究機制,從多方面觀察中藥的毒性,這樣對於建設中藥的特色理論有非常重要的借鑑作用,同時也為我們研究生物的功能調節具有引入作用,所以應該正確的認識毒性,為各項研究服務。
3樓:
如果從話的源頭來說,當然是中藥撒(那時候西藥還沒進中國)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某些中藥和西藥都有一定的***,但是在普通人眼裡,好像西藥的***更大,知識因為一般的西藥藥學純度較高,而中藥一般為天然材料,顯得***較小。其實這是誤區,中藥,西藥本質是一樣的,都有毒***。
是藥三分毒說的是中藥還是西藥
4樓:筆名石衣
當然是中藥了,"是藥三分毒"說的是是藥就有毒性,就有***,"三分"的意思不是定指,是說有一部分,有而並非沒有毒性.這是中醫中古為流傳的一句話,古時候那個太醫郎中知道有西藥啊,今天看來也不過時,西藥比中藥的***也小不了
5樓:
中藥三分毒,西藥七分毒
6樓:匿名使用者
藥就是毒,只是劑量的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反正最少鍛鍊身體是最好的。 哎。 沒時間的話。 就在室內鍛鍊一下好了
俗話是藥三分毒,指的是西藥還是中藥?還是說的所有藥?
8樓:爆兒漒
是藥三分毒指。藥性在人體內所生的毒*** 西藥的***大 中藥也會有, 所以因人而異 辯證醫治,正確用藥
"是藥三分毒"是指西藥還是中藥?
9樓:獨尋黃葉路
是藥,不論中西
可是也不要那麼說,幾乎療效好的就是***也多的,療效好***又少的**一般就高
藥有毒,食品就沒毒了嗎?暫且對那些非法成份不提,就說紅薯吃多了還胃酸呢
糖還引起牙痛、燒心、痰粘稠、血糖不穩定,所以,不要有那三分毒而有病不吃藥,疾病還是早**的好
是藥三分毒,怎麼理解,是藥三分毒如何理解
一 是藥三分毒 原本是中醫的一種說法,後來被人們廣泛運用了。但是,是藥三分毒 的 毒 不等於毒藥的 毒 指的是藥物的偏性。中醫認為某些動 植物或者礦石因為有這種偏性,才有 疾病的作用而被稱為藥物。二 是藥三分毒 後面還有一句話 有病病受之,無病身受之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病吃藥,那是身體在承受這種偏性...
是藥三分毒 總覺得吃藥傷身有了胃潰瘍,總不想吃藥
你可以吃點碧斯麥的程海湖螺旋藻,螺旋藻對胃潰瘍之類的病特別有幫助真正的十二指腸潰瘍並不多,而是膽汁燒灼導致的痙攣。正常的膽汁是鮮黃色的,並呈鹼性反應,由於肝中的鹼性元素用竭而又得不到補充時,致使膽汁帶酸並具腐蝕性導致膽汁燃灼。螺旋藻含鹼性元素最豐富,是最優秀的食療聖品。因此胃腸潰瘍最根本的 方法應補...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指的是誰, 入木三分 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角是誰
指的是王羲之 入木三分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筆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 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 議論十分深刻 恰切。這個成語 於唐.張懷瑤 書斷 晉帝祭北郊,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 今浙江紹興 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