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啥人可立塔,古代下九流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023-02-09 19:55:15 字數 6159 閱讀 6067

1樓:蛋娃子

古代都什麼人可以立塔?這個要求的比較高一些了。反正我們這裡有做大官的,在清朝時候例的是排方

2樓:勤奮的苦海

古人一般採用的就是百家姓當中的姓氏,並沒有立塔這種說法

3樓:次寧樂

古代都是廟裡主持道人死後可立塔

4樓:白土知道

古塔在用途上,有了許多發展和變化,超越單純佛塔的限制,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登高望遠,當塔還是窣堵坡墳冢的時候,不論從對佛的尊崇上講,還是就其圓形覆缽的形式上說,都不宜攀登。印度塔與中國樓閣相結合,產生了這種最為廣泛的用途。唐宋以後,登塔之風更盛,西安大雁塔的「雁塔題名」,成了文人學子嚮往的事。

二是瞭望敵情,塔不但高大而且隱蔽,還可以住歇,作為觀察敵情,防禦射擊都能發揮極大的優越性。例如河北定縣的料敵塔,定縣是北宋與遼交界的定州,北宋將領們決定在城內開元寺建造舍利寶塔,甚至直接取名料敵塔。工匠們也將塔的高度修到當時的極限84米,這也是我國現存最高的古塔。

當人們登上塔頂,極目四望,冀中平原的山水形勢盡收眼底。

三是導航引渡,由於古塔高聳挺立,很遠就能看到,所以許多古塔成為港口碼頭的重要標誌。福建福州馬尾港的羅星塔,在世界地圖上早被列為重要的航海標誌之一。福建泉州的姑嫂塔、六勝塔都是航海的標誌。

四是地區象徵,許多古塔成為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象徵。例如延安寶塔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蘇州虎丘塔是江南秀麗的名片等等。古塔已經成為許多風景名勝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下九流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5樓:毒舌小紅帽

下九流是相對於中等和上等人來說,從職業上有著被歧視和不被認同的一群人,這群人有三個共同特徵,一為勞動,二為欺騙,三為道德低下。這三類人在中國古代雖然有著不同的劃分方式,但是總體卻可以用以上三類一言蔽之。那麼這些人具體到職業都有哪些呢?

第一類勞動之人,就是那些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手藝,做著一些小本生意的人。這些人的從事行業,在今天看來就是一般的商業**,比如剪頭髮,做糖人,或者在古代衙門當個小小的衙役之類的人都屬於這類範疇。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類人從事的商業在古代不被文人所看得上。

第二類欺騙之人,即為有著欺騙他人財物的詐騙之徒,亦或者是有著偷盜別人錢財的賊,然而除了這類人之外,古代的巫術也是屬於欺騙人的一種,所以巫術也被人所看不起。最後就是欺騙別人感情的娼妓以及同情心的乞丐都屬於這類人。

第三類人就是道德低下之人,即為僅僅只是在言語上有長處的人,這些人僅憑自己的幾句話就能得到他人的回報也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類人的典型代表中就有靠嘴吃飯的「師爺」以及掌握著婚姻大事的聯絡權的媒婆以及那些有著極大謀略的縱橫家們都是屬於這一類人裡面的。因此這三類人被統稱為社會當中的下九流。

6樓:清風明月偷我心罷

他們都是一些民間的小商販或者賣藝的人,再不濟的就是盜賊和娼婦了,他們都是一樣的身份低微。

7樓:丸子閒談文化

有一種說法是:一戲子、二推、三王

八、四龜、五剃頭、六擦背、七娼、八盜、九吹灰。

8樓:橘瓜

下九流就是一些古代的民間賣藝人或者小攤販之類的,戲子、盜賊、娼婦之類的都是下九流。

9樓:

當時的等級觀念嚴重,人分為好幾等,下九流指的是一些不被尊重的人,或者是職業被歧視的人群。

10樓:一立多

古代下九流的共同特徵就是都是身份低微的人,家境貧寒的人,所以一般都是一些賣藝,賣糖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下九流指的是一些不被尊重的人,都是身份卑微的人,都是一些拼命營生的勞動者,或者盜賊之類的。

12樓:哈哈哈哈

下九流的人都是身份低微的人,家境貧寒的人,所以一般都是一些賣藝。

13樓:橘瓜談文化

下九流就是在百姓生活中身份非常低微的人,他們都是一些拼命營生的勞動者,或者盜賊之類的。

古代皇宮裡都住著什麼人?

古代人平時都幹什麼?

古代人一天都幹些什麼?

14樓:oo秋葉櫻

古代生產力低下

不象現在,看起來大家工作都好輕鬆一樣。你要著眼於民工同志和農民同志,看看他們工作就知道了,古代人一天到晚要工作養家的,那生產力跟現在絕對不能比啊~~~現在還有什麼養老金,退休金,古代可什麼都沒有哦,工作不僅是為了現在吃飽,更是為了老了能活下去……

當然還有大官大商的,人家一天到晚有公務幹公務……自然環境還好,人家有條件不用勞作的當然可以到處去遊玩,逛,那自然是跟現在旋風般到了目的地旋風般在導遊的牽引下走馬觀花再旋風般的購物最後旋風般的回家……可是大大的不同啊~~~~~~~~~~~~

還有更客觀的因素,古代人都睡得早,而且還有宵禁來的,基本天一黑都睡覺覺啦~~

15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社會,你說他們能幹什麼呀,你去看些歷史類書籍就知道啦...

16樓:青陽真人

做官的就辦公 讀書人也就讀書 耕種 小混混吃喝玩樂 婦女相夫教子

具體幹些什麼誰知道??也沒那時候留下來的人啊 要不你回去看看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17樓:檾茗蔏菏荼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18樓:亨時達奢侈名錶售後

襁褓:指不滿週歲的孩童

孩提時代:指2至3歲的孩童

黃口小兒: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髫年:女子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女子年滿十五時,用簪子將頭髮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齡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韶年:男子七歲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這一天父親長輩要為其舉行及冠之禮,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知命之年:男子五十歲花甲或耳順之年:男子六十歲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

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紀過了八十歲便可以撐著柺杖上朝

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歲

米壽:老人八十八歲

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歲。因為這時老人身上會長斑,就像鮐魚背

白壽: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歲

期頤:老人一百歲,指的是期待頤養天年的意思,說明老人年邁,需要子孫贍養

茶壽:老人108歲。茶上面的「艹」字頭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點一個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

19樓:苦心居士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

20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常見古代年齡稱謂說明:湯餅:

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初度:週歲。

《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生小:

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總角:

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外傅:

10歲,出外就學。束髮:束,捆,結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舞勺:

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及笄:

指女子15歲。舞象:男15歲-20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弱冠:

指男子20歲。弱,弱小。而立:

指30歲。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花甲(耳順):

指60歲。古稀:指70歲。

耄耋:指80歲老人。鮐背:

指90老人。期頤:指百歲。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在古代紋身都是啥人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害怕

愛生氣的貓 在古代,這是一種刑罰,只有犯過罪的人才會有這種紋身,所以人們才會害怕。 有文化的小蝸牛 在古代如果你的身上有紋身,那麼就代表你不是一個平頭百姓,要麼是山賊惡霸,要麼就是學武之人。 淵博小濤 古代紋身的都是實力非常雄厚的狠人,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害怕。 花晨月汐 因為古人紋身要麼是犯罪,要麼是...

古代的帝王都學習什麼,古代的皇帝小時候都讀什麼書啊?

十歲皇帝的課程表 明穆守時 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穆宗逝世後,輔佐十歲的小皇帝神守當政,還是神守的教師。他曾為小皇帝規定了如下一張課程表 每日接續講讀 大學 尚書 先讀 大學 十遍,次讀 尚書 十遍。講讀畢,皇上進暖閣少憩,禮監將各衙門奏章,進上御覽,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

我國古代各種錢幣都叫什麼,我國古代各種錢幣的名稱

錢幣分類名稱 一 以幣面文字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 齊刀 即墨刀 安陽刀 明刀 漢 魏 晉 南齊等時期的 五銖 以及唐朝以後的 元寶 重寶 等,都是因幣面的文字而得名。二 以幣面圖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鑄銀元,因錢幣 有蟠龍紋,故稱 龍洋 三 以幣體形狀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 針首刀 圓首刀 三孔布 漢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