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來最高水位,重慶水災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3-02-11 12:05:09 字數 4900 閱讀 3509

1樓:阿森森森

重慶被稱為山城,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也是中西部唯一一個直轄市目前該地區的常住人口有3124.32萬人。

重慶是巴渝文化的一個發祥地,該地區的北邊是有名的大巴山,東邊是巫山。東南方向有一座武陵山,而南邊卻有一座大婁山,所以該地區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山城。

重慶的河流很多,長江就從此橫穿而過,再加上有嘉陵江,烏江,培江等眾多的河流,都流經該城市。一到夏天的時候,長時間的強降雨就可以導致水位不斷的**,很多的河流都會出現暴漲的情況,因此會導致洪水等災害頻繁的發生。該地區的降水量也是十分的大,並且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經常會發生洪澇災害等各種地質災害,他們這個地方的地勢也是十分的複雜。

這個地區主要以山地為主,並且這個地方的面積坡度都很大,所以很容易使得在雨季下的雨全部彙集到一處,從而導致洪澇災害頻繁的發生。

今天由於颱風不斷的侵襲,帶來很多的降雨,這也導致了該地因為地勢的原因,彙集了十分多的雨水,到該處成為了一種洪澇災害現象的發生。今年本來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由於颱風的不斷影響,導致了重慶市內很多處的公共設施,包括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等都出現了被水淹的情況。

由於長時間的不斷降雨,使得長江嘉陵江上游的降雨量是那麼大,很多的支流都出現了暴漲的情況。還有多次洪水前後疊加,使得剛剛過去的洪峰還沒有結束,後面的洪峰就已經開始形成了。這件事情的發生導致了我們國家今年已經有20多萬人受到災害影響。

洪澇災害的頻繁發生,使得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人民群眾都受到了十分大的影響。這不僅僅造成我們國家經濟的損失,也給我們國家的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和經營等都帶來了十分大的不利因素。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此作出了相當多的防禦措施以及緊急救助等各種措施。

2樓:小王**養生

山城重慶,地勢低窪,長江流淌,再加近月連續降雨,長江水位**,導致水災發生。

3樓:唐棠頻缺抗遼

發生水災是因為降雨量很大,而且洪水疊加,上一輪的洪水還沒有結束,新一輪的洪水就形成了,多流彙集排放難度大

4樓:秋風體育

主要還是因為重慶下起了連續多日的暴雨,河水**特別快。

2023年後重慶朝天門第一次漲大水造成水災是哪年?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2023年的大水。

2023年7月13日至7月17日,整個重慶,遭遇了迄今為止建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洪災。至今,水文部門在釋出公開資訊時,都還有「2023年以來最大洪峰」等用詞用語習慣。那是35年前,重慶人的一段特殊記憶。

、凌晨2點開始通知全市

工作人員接了4天4夜**

市檔案館中,重慶市**關於2023年重慶市抗洪救災情況官方記載如下:我市長江、嘉陵江從7月13日開始洪水猛漲,16日長江洪峰高達193.38米,嘉陵江洪峰水位高達208.

17米。

重慶歷史上,長江和嘉陵江洪峰高度均超此次的,有史可查的只有2023年,分別為198米和214米。而35年前這次洪水的起因,則是源自於2023年7月9—14日,長江上游四川盆地發生的罕見的大面積連續6天暴雨。

官方資料顯示,35年前的重慶抗洪指揮部首次得特大洪水來襲訊息,是7月13日23時。清晨2時至3時,全市開始緊急通知**各區縣。

當時的抗洪指揮部工作人員林振強,在辦公室裡整整接了4天4夜**,全部是沿江區縣,廠礦、街道,公社、部隊來電詢問。

各街道的檔案記錄中顯示,重慶主城大多數街道,機關單位是14日召開的緊急抗洪部署,也是在14日上午,重慶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市進行了洪水預警。

從二樓搭木板跳出去

在重慶時報記者採訪的10餘個親身經歷者中,對那場洪水最直觀的記憶,停留在7月15日,一個週三,重慶部分地方有暴雨。

前重慶建工集團二建公司董事長陳道友,那天下午是從北碚人民路203工地辦公室二樓視窗,搭著木板跳出去的,因為猛漲的嘉陵江水,直接淹沒了辦公室一樓大門。

陳道友當時還不知道,那天北碚的主要街道被洪水淹沒了2/3。在8月份重慶市**的災情通報中,北碚區排在第一位。

地處化龍橋的重慶微電機廠工人蘇其昌,則在回家路上看到了化龍橋街道上的古橋被洪水漫上,並淹沒。但他沒有停下來看,因為自己的家已經進了水,床都浮了起來,他得趕回去搬家。

儘管14日下午,要漲洪水的訊息已經傳達開,但15日大多數重慶人都依然在工作崗位上,以至於洪水開始襲擊兩江水岸,很多人是奔跑著回家搬東西。

前磁器口街道主任何澤軍,見證了嘉陵江水從現在的磁器口碼頭,一直漫到現在的古鎮商業街上的過程,周邊的國企職工飛奔回磁器口搬家的一幕。

當年24歲的水上公安局民警張明,則是餓著肚子衝上牛角沱嘉陵江邊的躉船,和10多個同袍一起,隨時清理上游衝下來的大樹、雜物、避免躉船負重過大而翻。但隨後他們也發現自己估計錯了形勢:水大得可怕,一度連他們自己都被困在躉船上下不來。

熟悉的地方成汪洋

發黃的檔案中,記載了很多現在重慶人熟知的地名,在35年前被淹沒的情況。譬如,磁器口,彈子石碼頭、化龍橋、菜園壩、重鋼三廠……

這些地方,現在或變成著名風景區,或變成高檔住宅區,商業區。但在當時,都在一片汪洋中。

磁器口古鎮也被淹沒了2/3。現在的古鎮正街上,還留下了當時磁器口最高水位的標記,高度和現有店鋪大門幾乎齊平。

原南岸第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楊耀川,記得彈子石碼頭是重災區,幾乎全部被長江洪水淹沒。

沙坪壩檔案館化龍橋街道的檔案中,則有如下記載:整個街道受災比例1573戶,受災人口占比15.2%,街道辦事處,水漫到人的膝蓋深。

重鋼檔案館裡,唯一一張記錄當時長江洪水漫到廠區的**,是描繪於李子林下面的3號高爐,4號高爐,都因洪水熄火。

船上才體驗到危險

追尋那場35年前洪災的記憶中,重慶時報記者驚訝的發現,幾乎沒有一個人,感到害怕。

陳道友是這樣理解的: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市民的全部家當都不多,更重要的是,當時工友,同事之間的感情淳樸得很,互幫互助的行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原本應有的恐慌。

蘇其昌記得那天自己能夠搶救出部分財物,全靠工友們的幫忙,有的甚至沒說過幾句話,就主動上來幫忙。

何澤軍說,當時的市民持有一個觀點,即水不進門不搬家,對這樣大的洪水心理估計不足,所以很多人是漲到家門口才意識到洪水大得可怕。

但「不怕洪水」的勇敢,也滋生出了一些過於樂觀的情緒。不少市民甚至做出了一些危險舉動:跑到長江邊、嘉陵江邊去看洪水。當時的嘉陵江大橋,一度擁擠滿了市民。

而看到市民湧向朝天門碼頭時,當時的市中區做出一個緊急決定:除了繼續用廣播喇叭勸開群眾外,乾脆用麻繩把到朝天門、儲奇門碼頭的去路,全部封閉。

張明就在躉船上,看到了不少市民跑到江邊看洪水,自己從心裡感到著急。而在躉船上的他,最能感受那場特大洪水的恐怖:整個船都是搖搖晃晃,隨時可能被洪峰捲走,10多個公安幹警沒有一個敢睡覺,打盹也是穿著「水背心」坐著,隨時準備跳水。

全城總動員

35年前的市**通報中,曾有這樣的總結:整個洪災期間,全市受災人數22萬多,工廠被淹419個,商店580個,學校71所,也出現了部分人員**……這些資料,其實已經在所有重慶人的努力下,被降低到了最小。

35年前的那場洪水,讓整個重慶城經歷的是一次全民救災的總動員。很多英雄事蹟,或湮沒或塵封,一些部隊的番號甚至都已經變更多年。

重慶市**在當年8月份的總結中提到,全市駐渝部隊6000多名指戰員參加抗洪搶險,市公安局每天保證3000餘警力保證群眾安全。

在菜園壩,幾棟老房子因密度過大,連橡皮艇都無法靠近營救受困市民,當時的82329部隊5連,是用輪胎綁上木頭靠過去。

7月15日,北泉水文站旁邊的電杆都被淹,隨時有和主城失去聯絡的危險——當時的690工廠技術部,是冒著洪水抄小道送去發電機,保證電訊不中斷。

那幾天,整個重慶公交部門無一人休假。僅僅7月15日下午,市中區的主要幹線就增開60多班,尤其是在市中區到北碚這條線路上,採取的是從山洞、青木關繞行的方式。

彈子石的重慶捲菸廠,在二樓被淹的情況下,從14日至16日三樓車間居然還在冒險生產——因為停產一天要給國家造成數十萬損失。

7月16日晚最高洪峰過境後,逐漸畫上句號。全市的自來水,在7月18日就全部恢復**,隨之而來則是災後重建工作。

陳道友說,除了**機關、部隊官兵外,其實單位工會在那次洪災中發揮的作用也很巨大,因為洪災後的慰問、救助等工作,是靠工會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完成。

何澤軍記得很清楚,7月18日洪水退後,磁器口街道上佈滿了足有半米厚的淤泥,時值夏天,臭不可聞,是部隊官兵趕過來,在口罩等缺乏的情況下,一剷剷的清除掉。

磁器口2023年抗洪紀念碑

那場洪水給重慶留下了什麼?

濱江路的標高有了參照

在重慶28中裡,現在還保留有一塊抗洪紀念碑,記錄的是2023年洪水淹沒學校操場時的最高水位:182米。

35年前那場特大洪水的影響,至今我們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譬如,重慶濱江路的防洪作用建設標準,災後救助方式,乃至水上公安局的專業培訓。

現任重慶曆史名城專委會祕書長吳濤記得,洪水漫到大溪溝,一號橋,直接造成了當時的交通阻塞。所以,重慶第一條濱江路長濱路,就是參考的當時洪峰標準建造。同樣情況,也出現沙濱路的建設中。

何澤軍也說,大約在2023年開建的沙濱路牛角沱至石門段,也參考了2023年洪水標高,起到防洪作用。

沙坪壩邁瑞城投公司董事長漆小強告訴直記者,正在施工的沙濱路磁井段,其防洪護岸就採用50年一遇洪水位標高,而2023年重慶那場特大洪水,就是重要參考指標。

有了寶貴的救災和海事經驗

至今依然在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張明回憶道,2023年大水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總結經驗時,大家討論出如下幾點:1、裝置落後,當時衝上躉船的10多名水上分局民警,和外界的主要聯絡只有1部步話機,2、全水上分局只有一條巡邏艇,而且人手嚴重不足,保證群眾安全力量有限;3、在氣象,水文,培訓上專業知識缺乏。

他說,後來2023年、2023年都有幾次大水,大家救災時就有經驗了許多,尤其是在氣象,水文知識上,培訓的力度更大,大水來時更為冷靜。

市海事局副局長司太生說,2023年洪水對重慶的影響,不會再重現。因為長江上游已經有水電樞紐,城市已有防洪堤壩。2023年洪水再襲重慶時,重慶海事局就根據2023年的經驗,在長江航道實施了禁航等措施,所以當時重慶無一人死亡。

中國60年來發生了什麼變化,中國60年來的變化

有很多方面 希望答案您還滿意 一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試管山羊 ...

四年來的收穫作文寫小學的,四年來的收穫作文寫小學的

每個人發現的美是不一樣的,在我的眼中我們班的團結一致的最美的。剛入學的時候,我們是來自不同的家庭的獨生子女,由於我們從小在長輩的嬌慣下長大,比較任性。缺乏集體榮譽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不休。不懂為他人著想,也不懂為集體著想。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師在一次次活動中一點一滴地教會我們什麼是團結,什麼是集體...

祖國60年來的變化,祖國60年的變化

好多啊在1太感謝了!祖國60年的變化 祖國60年的變化,衣 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 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 藍色的海洋 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