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冷兵器研究所
大閱胄和大閱甲是皇帝舉行大閱時穿戴的甲冑。大閱是古代統治者為了檢查武備情況,保持軍隊戰鬥力而定期舉行的大型閱兵活動。清代皇帝重視大閱,早在入關前,便曾經多次舉行大閱,順治十三年,鰲拜上書順治帝,建議三年大閱一次,順治帝批准了他的建議,大閱遂成定製。
清代法定的大閱甲冑有兩套形制,分別為皇帝大閱胄一,皇帝大閱甲一;皇帝大閱胄二,皇帝大閱甲二。圖中這套甲冑是乾隆皇帝的大閱胄,形制為大閱胄二。大閱胄二的特點是嵌物全部為東珠。
東珠是清人對產自黑龍江、吉林一帶的天然珍珠的統稱。由於滿族起源於東北,因此在清代,東珠具備特殊的政治意義,只有皇帝本人才有資格使用。根據清廷的規定,東珠非奉旨不得私採。
皇帝大閱胄二由牛皮製成,表面髹黑漆。胄頂為一個鏤空雕刻有三條龍的金珠,每條龍各嵌一顆東珠,胄頂最頂端為大珍珠一顆。
胄頂下為寶蓋,同樣為金質,上面有垂雲紋飾,鑲嵌東珠6顆。寶蓋上綴有薰貂皮(黑黃相間的貂皮)製成的盔纓,一共24條,長六寸五分,內裡為紅片金。寶蓋下為鏤刻蟠龍的盔槍,盔槍插在胄頂部的圓座上,圓座上鏤刻4條正龍,嵌有12顆東珠,圓座上豎有5片鏤刻金龍的雲型金葉,盔槍就插在金葉中間。
圓座下為金盤,鏤刻4條行龍,嵌12顆東珠,圓座再往下,就是牛皮髤漆的胄體了。
胄體由兩個半殼組成,中間連結部位裝有盔樑,盔樑鏤龍,前後各嵌9顆東珠和1條金剛石製成的螣蛇。
皇帝大閱胄的胄體上制有凸起的梵文,梵文之間裝飾有金瓔珞,梵文一共三排,最上面一排12字,中間8字,最下面24字。據《清內務府檔案》載,胄上梵文意為「心咒詛念觀世音菩薩」。胄上有梵文,在清代是高階貴族的專利,清代皇帝信奉佛教,又以文殊菩薩化身自居,因此不少清代宮廷用品上都有佛教文化痕跡。
胄體下有舞擎和護額,舞擎鏤刻4條龍,嵌有9顆東珠,護額髹的圖案為2條金龍追逐一顆火珠,亦為金質。
大閱胄一從胄頂到盔盤的高度為1尺1寸,盔樑到護額的高度為8寸5分,整個胄的高度為一尺九寸5分。護耳、護項、護頸均為明黃鍛表、月白綢裡,青倭緞邊,三者均為棉甲結構,外布金質甲釘,兩護耳下端、兩護頸後端均以以明黃緞帶連線,兩護頸上各有3條作為懸帶的青緞帶,懸帶一端固定在護頸上,一端掛在護耳上;護項繡五彩金龍,左右護頸各繡正龍3條,左右護耳各繡行龍1條,當耳處(貼近耳朵的部位)裝有鏤空金圓花,方便皇帝傾聽官兵的上奏。
清代人穿戴頭盔時,需要先帶上胄襯,避免堅硬的頭盔擦破頭皮。大閱胄二的胄襯表面為石青鍛,內裡為紅緞,中間夾棉,頂部綴紅絨。
2樓:野比喜歡說時事
乾隆帝的審美本身在現在人看來就是有些土味的。乾隆很喜歡華麗的拼湊在一起的東西,所以,他的審美確實比較超脫於當時的清朝審美。
3樓: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審美觀念,就像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以及不同時代所喜歡的東西都並不相同。所以並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評判乾隆的審美。
乾隆有多個嬪妃,那個是最喜愛的?
清朝盔甲
4樓:徘徊向前
你看的是夏天的 一般式銅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