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什麼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咧,工程師和一個清潔工來按勞分配嗎 能夠舉例說明嗎??

2023-02-16 20:45:09 字數 1063 閱讀 5349

1樓:0o唐老白

按勞分配的核心是「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勞」首先應當理解為是企業的「勞」。國家通過巨集觀管理這隻「手」,市場通過「看不見的手」,共同對企業進行按勞分配。企業「勞」越多,獲得的分配也就越多。

一方面,國家和市場對企業進行按勞分配;另一方面,企業對職工也要進行按勞分配。在企業內部,「按勞分配」之「勞」就是個體的「勞」。由於管理模式不同,企業也可能只對車間、班組進行分配,但職工最終獲得的分配還是按自己個體的「勞」計算的。

如果企業的「勞」不多,個體的「勞」再多,個體也難以獲得較大的分配物。事實上,甲廠高階工程師的收入不如乙廠工人,丙廠勞模的收入不如丁廠守門人的情況,在現實中隨處可見。如果我們不把「勞」既理解為企業的「勞」,又理解為個體的「勞」,就難以解釋這種現象,職工的疑惑也就難以消除。

當然,上述「不平等」現象需要國家採取措施,予以調整。不同企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不利於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按馬克思的本義,按勞分配之「勞」,是指一般勞動。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理解為具體勞動。我認為,與其理解為勞動本身,不管是具體勞動還是一般勞動,不如理解為勞動成果。

按一般教科書的說法,按勞分配的「勞」是指勞動者提供給社會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不是指勞動的優劣程度,而是指勞動的複雜程度)。勞動數量按時間計算,而勞動質量即複雜程度卻無法計算。事實上,勞動不僅有數量之分,不僅有簡單複雜之別,而且還有優劣之差異。

社會需要並認可的勞動,才是有效勞動。可是勞動的優劣是無法通過勞動本身來判定、來計算的,只有通過勞動成果來判定和計算。勞動成果體現為產品或服務,既有數量屬性,又有質量屬性,而且可以直接接受社會的檢驗,其對分配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按勞動成果分配,才能將按勞分配的原則真正落到實處。

所以說工程師和一個清潔工來按勞分配的話,在同等條件下工程師肯定比比清潔工收入高,因為工程師和清潔工在勞動時間一致的情況下,工程師的勞動質量即複雜程度肯定比清潔工高,這樣肯定能提高勞動積極性和社會效率,否則人民都不去學習,都去做清潔工了,社會怎麼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乾的越多創造的價值越大相對的報酬越多 相對於吃大鍋飯做的好與不好都是一個標準來說 按勞分配的確能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

為什麼大部分人覺得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要高階

腦力勞動者往往從事決策或創造性工作,體力勞動每個人都能做,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腦力勞動對人有更高的要求。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兩者之間沒有差別。人們輕視重複性勞動,而這些勞動可以被機器取代,而不是手工勞動。但近年來,有很多例子表明,勞動力可以被機器取代,這常常與人們的期望相悖。例如,駕駛汽車 體力勞...

腦力勞動者的營養需求是什麼,高腦力勞動者應該怎麼補充營養?

腦力勞動者大腦所需的營養 腦力勞動者由於用腦較多,因此比一般的體力勞動者需要耗費更多的營養元素,必須加強自身的營養,以滿足腦力勞動的需要。對於腦力勞動者而言,腦的生長髮育均已完成,此時大腦所需營養,主要是為了大腦的各種活動而準備。但在大腦中,自身儲備的能量很少,需要的能量主要從血糖中 對於腦力勞動者...

為什麼說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按勞分配的內容是 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儘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