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選b.主要目的即是根本目的,分割宰相權力是為了把相權一分為三,削弱相權加強君權,所以最終目的是強化君主集權。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完備和健全的。從名義上說,三省長官同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過尚書令,所以無人敢再擔任此官,遂以其副職左、右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中書令、侍中併為宰相。唐太宗時,因中書令、侍中位高權重,不輕易授人,於是又常以它官加「參議朝政」、「參預朝政」、「參知政事」、「參議得失」等名號作為實際上的宰相。
後來又有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宗時改為二品)的頭銜行宰相事的。這樣一來,尚書僕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參與宰相機務了。
3樓:網友
選擇ba。客觀上提高行政效率,不是目的。
b。最終原因是集權。
c。直接表現。
d。明顯錯誤。
4樓:匿名使用者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之評價。
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在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中佔有重要地位。
其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的三聲六部制不同,這裡主要談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的內容:
三省分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三省六部的長官及職責:
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尚書省職責為執行,長官尚書令一人,副長官左、右僕射各一人。
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尚書,六部分理各種徵政事務,每部又領四司,計24司。
3、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評價:
中國古代歷朝以來都存在相權和皇權之爭,自秦始皇設丞相以來,丞相一人大權獨攬,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的勢力。故而,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皇帝都有一個使命,就是加大皇權、削弱相權。所以,明朝的朱元璋廢除了丞相,而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則標誌著封建皇權達到了頂峰。
這也是中國古代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為什麼皇權的趨勢是加強、相權的趨勢是削弱直至消失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它的一個作用也是分割宰相的權利、最終集權於皇帝,同樣,它也是皇權加強的產物。
上面說了一大堆,最主要的就是分割宰相權利,最終目的就是加強皇權。
高中歷史解答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的b選項根本是不合理的,沒有生產不計成本,這不是藝術創造。
第二題的表述它應蠶桑所用,而發展成草市上各種貨物都有,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且草市並不是宋代就定期有了的,唐代就開始了。這個商業中心一說書上是不是應該有的?
至於程度的技巧,我覺得是要抓住一個根本原因,書上的一些事件啊,現象的根本原因多背背,也可以找找關聯,不外乎經濟,生產力發展,國家政權之類的。
6樓:與風同行的狼
第一題:既然題幹說了是官營,那肯定是國家因素啊!而且,歷代官窯都比明窯技術高一些,別忘了是封建社會,君權集中制,好的都是管家的啊^^
第二題:你的歷史不好吧?呵呵呵^^其實這個問題是語文的理解加上對題乾的理解上了&&自己還是想想想吧^^
那種問題的技巧就是從根源上去找答案。
7樓:晉黃昏
我認為選b a,你先兩個都考慮著,道時候問問老師吧,哈哈。
8樓:心之許
不計成本也是要國家有錢才行呀,那也是國家權力的一種。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之前的工匠是世襲的。
至於第二題你沒有發現重點,雖然它說同州以二月二日與八日為市,可是後面有什麼賣才是重點哦。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覺得要想解決最之類的問題,首先要對每個朝代做一個大致的瞭解,從經濟文化政治方面來說,因為制度的優越才會產生更多的最。其實你應該選些問題來問的,這樣才更好的具體問題具體煩心呀。
高中歷史知識求解答。
高三歷史,要解釋
9樓:多啦閉嘴
我選b 1和題意沒關係 2設科舉目的是為維護統治 3天下以虛文應之。能看出來 4 其暫罷天下科舉能體現。
求解高中歷史
10樓:噬魂
關係:「市」從屬於「城」「城」的分量大於「市」(2分)、唐朝時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開但城外出現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時期,市鎮出現突破」城「與」市「界限(3分)
第二十九題。
11樓:匿名使用者
市從屬於城,城的分量大於市。
唐朝時,在坊市制度下,城與市分開。但城外出現草市,到宋朝,城與市的界限打破。明清時期市鎮出現,突破城與市的限制。
高中歷史求解
12樓:海的空間
b和d吧,我的歷史一般。
13樓:薔薇花為誰綻放
太模糊了吧都看不清楚。
14樓:骨氣質佳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1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排除法,14就可以插掉了,又由於稱呼貴族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所以答案是1
高中歷史求解 20
16樓:延遲滿足知行合一
答案是a,牛頓和愛因斯坦。
17樓:匿名使用者
選d,愛因斯坦和普朗克。
高中歷史 解析
18樓:匿名使用者
解析:《齊民要術》著於北魏,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曲柄鋤,耬車,大廉,耦犁,農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
而中世紀西歐實行農奴制,貴族和君主不重視農業的發展,而視農奴為最低賤的等級,農業技術自然得不到發展,甚至落後於古羅馬時期,不過這也和其惡劣的氣候條件有關;
古羅馬也沒有較好的對農業技術的重視。
我國六世紀粟的收穫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羅馬時代《克羅米拉農書》記載為4—5倍。
據十三世紀英國的《亨利農書》記載為三倍。
說明a.科學技術領先世界,錯了,當時世界的科學技術水平普遍較低,雖然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有了較顯著的發展,但對整個世界科技的發展還是影響甚微,所以a錯誤;c.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領先地位,錯了,這根產量沒有關係;d.水利灌溉技術先進,當時的中國的灌溉技術還是在井渠這一步上,它只是為了緩解莊稼的供水問題,和畝產也沒有過多的聯絡;b正確。
答案:b
19樓:六六鳥鳥
選a 早期的中國,一直到唐中期我國的技術還是遠遠高於世界的,糧食產量甚至高於整個歐洲,那時期的天文地理數學等都是高人一等的。
20樓:無敵qq小壞蛋
a基本同意樓上的解析。
高中歷史的內容整理,高中歷史筆記怎麼整理
本人原創總結 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的時候50多人的班級裡排在倒數後十名裡,高二努力開始奮起直追,78十人的班裡排了十幾名,高三九十多人的班級裡進入前五,高考考上廈門大學的分數線。勵志吧。高考後,她說了一句話 天道酬勤。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方法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 一 歷史 這個...
複習高中歷史必修三的感悟,複習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的感悟
高中歷史,實際上是為每一名啟蒙人員的框架詮釋,縱觀古今近代現代歷史。古代史是中國的榮譽史,近代史則是一則屈辱史,有一句古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其實歷史文化的普及是為了更好的讓每一個人瞭解知道歷史,明白法則。將來為國家的改革進步做鋪墊,國家是大家,歷史是曾經。如果誰能知道曾經輝煌和屈辱,那麼誰就掌握...
一道歷史選擇題,求解釋,一道高中歷史的選擇題求解釋
我覺得應該是b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根本矛盾在於生產資料所有制,而且題中描述的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敵視,惡意中傷和汙衊 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只能用強制措施來控制社會。正確答案應該是b,而不是c或d。一道歷史選擇題,求解釋 a項沒有改變政權基礎。依然還是代表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b項收歸 一定程度上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