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那個時候農業生產落後,根本養不起這麼多的軍隊。當時軍工是按人頭計算的,估計報上去的數目裡,有不少老百姓的首級。
2樓:網友
有的,當時秦趙兩個強國傾盡全力,雙方集中的軍隊人數有上百萬人,只是不是後世那種職業軍隊。
3樓:吃瓜中的戰地記者
當然不可能!根據當時各國兵力及史料推算,戰國末期(前230年),人口總計最多在3,000-3,500萬人。其中,齊、楚是人口大國,就算平均的話,秦、趙兩國人口都不會超過400萬!
除去婦幼和老弱,兩國的兵力都是兵的話也不會超過100萬,按乙個兵配乙個徭役的民夫算,傾全國之兵也只有50萬不到啊。
4樓:瑾潔知識錦囊團
我覺得應該是沒有的,因為古代的人口比較少,加上能勝任士兵的人並不多,所以可能是虛指的百萬大軍。
5樓:三棵樹
我覺得沒有這麼多人,因為戰國時候,人口都非常稀少,並沒有能力組織這麼大規模的戰爭,所以沒有這麼多人。
6樓:小自信
我覺得並沒有那麼多人,這只不過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從而來襯托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長,損失的士兵也非常的多等等。
歷史上的長平之戰
7樓:
長平之戰是中國春秋時期發生的一場戰爭,時間為西元前260年(戰國時期)。戰爭的雙方分別是秦國和趙國。秦國當時由秦孝公統治,而趙國則由韓武子所領導。
這場戰爭主要是因為趙國出兵攻打中山國,秦孝公趁機向中山國進攻,於是趙軍和秦軍在長平相遇。據記載,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利用了新型的戰術—掘運緩—長蛇陣,將士兵排成一條蛇形悄悔陣列,並利用火攻等技巧打亂趙判模軍的陣形,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中,趙軍大敗,韓武子被俘虜而死,而秦軍則成功地擴張了自己的領土,並取得了更多的財富與資源。
長平之戰的影響非常深遠,它不僅使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王朝的奠基者,而且也引起了其他諸侯國家的注意,使得它們開始競相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以抵禦秦國的進攻。
長平之戰雙方軍力到底是多少?證據出自何書?
8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秦軍人數尚未達到百萬,如果秦軍真的活埋趙軍40萬,那秦軍大概有80多萬。這出子司馬遷的《史記》。
9樓:匿名使用者
參戰人數趙軍45萬人,秦軍保守估計也在百萬以上。
長平之戰秦趙兩國交戰兵力接近七八十萬人數是否真的有這麼多?
10樓:網友
首先,長平之戰不是乙個小戰役,而是乙個歷時三年的大會戰。雙方的初始兵力可能只有10萬左右,但是因為不停地消耗,所以必須隨時補充,也許每次廝殺的交戰兵力都只有近萬人,但因為是鏖戰狀態,戰場成了絞肉機,前線不停有士兵戰死,後方便要不停地向前線輸送兵力。
白起很多人從後勤的角度質疑雙方交戰兵力不可能那麼多,卻忽略了古人的統計方法,因為古人統計的是三年的累計交戰兵力。後勤的確無法長時間支撐龐大的交戰兵力,所以長平之戰打到後面其實拼的是雙方的後勤保障能力,兵力是慢慢增加的,以致於後期趙國已經無法承載前線所需要的補給,並使趙王最終做出了換帥的決定。
廉頗是名將,可以定軍心,所以趙王用趙括換下了他,因為趙王想要博一把,他明白長平之戰對於趙國的命運,而趙王不想讓廉頗為自己的賭博買單。而趙括是名將之後,熟讀兵書,世家出身,縱使兵敗也會因為春秋大義而承擔所有罵名與罪責,並且沒有人想活在祖輩的蔭庇之中,所以出生牛犢趙括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跟著趙王一起玩了一把all in,他們一定都做過了深思熟慮。
趙括最後的結果是趙括兵敗,趙國被坑殺40萬士卒,而這40萬是存在於史書上的,所以引來了人們的質疑。其實這40萬一方面有誇大用以威懾東方六國的成分,另一方面主要是藉機殺掉了上黨軍民,畢竟長平之戰是因上黨的歸屬而起的爭端,借坑殺趙國士兵之機將上黨的排秦之心一併誅殺,用坑殺丟擲一句逆我大秦者亡,順便掠奪上黨附近趙國的財富,畢竟搶活人的會留下怨恨。所以這40萬的水分之大,超乎想象。
長平之戰相關劇照。
所以長平之戰單論人頭的話,累計七八十萬是存在的,且並不都是作戰的士兵,有一部分是為後勤服務的民,還有一部分是被打上趙軍標籤的上黨普通百姓,而某一時間點的主力作戰部隊是不可能存在七八十萬之巨的,因為戰國的後勤保障不了那麼多的補給。
11樓:網友
應該是隻有40多萬吧,從本質上講,在缺少統一部署的情況下就帶兵突圍。將死,指揮系統癱瘓,沒有乙個人能頂替他為指揮的。導致40多萬人被俘虜。括將軍三死也。
12樓:網友
所謂趙軍四十萬的說法顯然成色不足。就算趙國想不要命的地極限動員,三個月的時間也不夠堆出四十萬人來。
13樓:橘瓜
我覺得這個說法就太誇張了,畢竟一般打一次仗最多也就二三十萬,普遍都是幾萬兵力,沒有那麼多的。
14樓:網友
交戰兵力到底有多少人具體沒有記載,大部分都是虛指或者是誇張了的說法,但是有說法是隻有四十五萬人左右。
15樓:一立多
實際真正兵力沒有這麼多,畢竟當時的人口也是有限的,軍隊裡的總人數可能都沒這麼多人。
16樓:陌漾雨
長平之戰歷時3年,起始兵力加上後來不斷補充進來的,後勤服務的軍民,和部分參與的百姓加起來因該有吧。但是實際真正兵力沒有這麼多。
17樓:清風明月偷我心罷
我認為應該不是真的,一次交戰就有那麼多人,怎麼可能一次就找到那麼多兵力,而且不知節約就全部派出去打仗。
18樓:驚鴻
這個資料肯定是有很大的水分在裡面的,很多學者研究認為秦軍兵力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
在長平之戰中,擁有數十萬大軍的趙國,為何還輸得那麼慘?
19樓:自由仙
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秦國與趙國都調動了數十萬軍隊,可以算是幾乎都是傾盡了國力而爆發的大戰,此戰趙國可以說是一敗塗地,最終全軍覆沒,此戰之後,戰國之中再也沒有國家可以獨立的抵抗秦國。
趙國的軍隊在戰國之中也是精銳,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秦國與趙國各佔兩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國的兵力也不是處於極大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為什麼還會輸得這麼慘呢?
這裡有兩個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國力的原因,在長平之戰之中,趙國的最初的統帥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廉頗率軍與秦國大軍交鋒,初期吃了點虧,老辣的廉頗就轉入了防禦姿態。
秦國拿趙國沒有辦法,兩國轉入了相持,但趙國的國力的不如秦國,在當時的軍隊,其實就是徵召國內的民壯,趙國的國力不能支援幾十萬大軍的長期相持。找齊國借糧沒有借到,想和秦國談判休戰也沒有成功,國力的問題,使得趙國無法維持下去。按正常的說法,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缺乏會遭遇什麼事情,三國演義已經反覆上演了。
在這個情況下,秦趙兩國進行了換將,秦國將主帥暗中換成了白起,從換上白起而且是暗中,就可以看出秦國對於這一戰是勢在必得了,暗中是為了迷惑趙國。而趙國因為無法相持的原因,在秦國的暗中造勢之下,將廉頗換為了趙括。
其實這就註定了趙國的失敗,白起是戰國的名將,號稱一生從無一敗,而此時白起擔任了秦國的主帥。而且趙國的換帥實際上有秦國的插手,當時的趙國趙括的作戰思想整個邯鄲都知道,連趙括的母親都表示了反對,換上趙括其實就表明了趙國的作戰方式被秦國掌握。
對於白起來說,在瞭解對方作戰方略的情況下,那麼佈置乙個陷阱其實是很容易的,果然最終的趙括踏入了陷阱,被完全圍困,最終全軍覆沒。
可以說,趙國在國力不夠的時候,沒有選擇撤軍就已經失敗了,最後的結果就是趙國在秦國預計的戰場上打了一場秦國想要打的戰爭。一切都在對方的引動之下,又如何能夠不敗。
20樓:小自信
因為當時的領軍人物預估出錯,他低估了敵人的實力,才會讓他在場戰這疫中輸得這麼慘。
21樓:自己起名字
因為他們所站的地理位置特別的不好,所以被白起用了一種特別的戰法,把他們全部打敗。
歷史上長平之戰,秦國將領白起真坑殺了40萬趙軍嗎?這一資料是真實的嗎
應該沒坑這麼多趙軍。1,古代打仗,在軍隊當中民夫的數量普遍在半數以上,有時甚至是軍隊的好幾倍。除了這些半民半兵的民夫,還有很多隨軍民眾的,例如各路隨軍商人,這個戰國時期的戰爭中很常見的,這些人的數量也是相當多的。所以,被坑的人裡面肯定也包含了這些非戰鬥人員,甚至可能還有戰場附近的一般民眾。2,古代軍...
歷史上赤壁之戰中是關羽放走曹操的嗎
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歷史上曹操赤壁之戰失利後是否真的有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一段但是那是肯定沒有的。無論是 三國志 還是 魏略 江表傳 資政通鑑 都沒有記載。以下是 三國志 對關羽曹操倆人在赤壁之戰前後的記載。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
大秦帝國之崛起第34集的汾城之戰歷史上真的有嗎?我怎麼查不到
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帶火了數千年前的秦國曆史,雖然大秦帝國之崛起是一部不錯的歷史劇,但不得不說,結局有些潦草,憑空杜撰的汾城之戰,想要給秦昭襄王臉上擦光抹油,實際上不過是畫蛇添足而已。秦昭襄王在位55年,前三十多年裡,一直活在魏冉和宣太后羋八子的影子裡,算不得親政,直到範睢來到秦國,他才真正放開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