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魯宣公三年(西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今河南省洛陽市),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於商,載祀(祀,年也)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奸回(音邪)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西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 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乙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
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楚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2樓:網友
魯宣公三年(西元前六零六年),楚莊王。
問鼎中原的來歷
3樓:柯寶貝兒
其實問鼎中原的典故最早是處在《左傳》上面的。在西元前606年的時候,當時的楚莊王派兵去攻打陸渾的戎人。當時的陸渾就處在先進河南省嵩縣的地方。
這個地方距離東周的都城洛陽其實是非常近的。而這個陸渾顯然就不是楚莊王的對手。而楚莊王大勝之後也是沒有停手,而是振臂一呼,大軍朝北開,虛橋一直到周天子的領地駐紮。
當時的周天子非常的惶恐,便命令部下以慰問軍隊的名義去打聽訊息。在周天子的使者來到楚國營地的時候,楚莊王直接問道使者周天子的鼎到底有多大多重呢?而使者是這樣到。
鼎的輕重是在於品德而並不在於鼎的本身,在從前的夏朝正是有德的王前瞎朝,他們吧遠方的鬼神畫為畫像,並且讓九州的統治者進貢銅器。鑄造了九個大鼎,鼎上還圖案。而且所以的東西都已經畫到上面了。
這讓百姓也知道神和怪物是怎麼樣的。也正因為如此,百姓在進入山川叢林的時候,該去哪不該去哪,這樣一來就不會碰到鬼怪。所以社會才會和諧,也能得到上天庇護。
在夏桀混亂的時候,鼎被遷到了商朝,600年後去了。商紂王又暴虐不堪。鼎又被簽到了周朝。
如果乙個國家的德性是善良的光明的。那麼即使他的鼎比較小那麼也是很重的,如果是奸邪無德的國家的話,鼎雖然看起來大,但也一定是輕的。
上天把鼎賜給有名望有德行的人,也是有一定期限的。武成王把九鼎直接固定在郟鄏,他占卜的結果就是能穿30代,國運700年。這是上天下地命令。
周朝雖然現在日漸衰路,但天命如此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所以您問周朝鼎的輕重,這也是不能透露的。楚莊王在聽說了之後也是不在言語,不久後就下令直接撤慧譽空軍回到了自己的屬地,這便是問鼎中原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