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謂翱窮時憤世無薦已者,故丁寧如此 使其得志,亦未必 求翻譯

2024-12-31 16:20:10 字數 3149 閱讀 2826

1樓:網友

==【認為李翱只是時運不通而憤恨社會上沒有推薦自己的人,因此反覆地這樣說;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這樣】。

譯文】我開始讀李翱的三篇《復性書》時,心裡想:這不過是給《中庸》做的註釋。聰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讀《復性書》也知道應當使「性」恢復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讀了《復性書》,也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復性書》不作也可以。

又讀他的《與韓侍郎薦賢書》,認為李翱只是時運不通而憤恨社會上沒有推薦自己的人,因此反覆述說求賢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這樣。然而他把韓愈比作秦漢間好俠行義的一位豪傑之士,也算是善論人了。最後讀了《幽懷賦》,然後放下書卷讚歎,讚歎後又讀,不能停下來。

遺憾的是李翱不生於今世,不能與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沒有出生在中唐,不能與他共同反覆商討他所提出的問題。

以往與李翱同一時代的所有人,行仁義之道而善於作文的沒有誰趕得上韓愈。韓愈曾經寫過一篇賦,不過是羨慕兩隻鳥的榮耀,感嘆還沒吃上一頓飽飯罷了。推究韓愈的心理,假如讓他光顯榮耀、生活寬裕,那就不再感嘆了。

象李翱就不是這樣。他的《幽懷賦》說:「眾人喧譁而紛紛退隱,都感嘆年老和地位卑下;內省自己的心卻不是這樣,只擔心行聖人之道還有不足之處。

又詫異李淵能用一支軍隊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復河北,為此而憂慮。啊!假使當時的人們都改變他們的嘆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憂國之心,那麼,唐的天下哪能發生動亂和最終滅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沒有出生在當今之世,看到今天發生的事情,那麼他的憂慮更嚴重了。怎麼今天的人不知憂慮呢!我在世上,見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乙個象李翱那樣憂慮國事的,又都是職位低和被朝廷貶斥的人,與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聽到有誰講憂世的話,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發脾氣,就是笑話他。

啊!身在其位而自己無憂國之心,又禁止別人,讓人都不憂慮國家之事,可嘆啊!

景佑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作。

2樓:網友

所以可以說能力很高時憤恨這世上沒有人推薦自己,因此一直向現在這樣乙個人。讓他有機會大展才能,也不一定能做好。

你這個截出來的句子,沒有上下文參考,也不知道對不對呢,這只是我個人理解。

翻譯: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於其地。

3樓:匿名使用者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談手老死於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譯文: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財力的人不能前往遊歷;不是天生富有文才。

的人,即使遊覽了也簡侍寬無所得;不是身壯體強的人,大多老死在那攔亮裡。喜歡尋奇探勝的人因而心存憾恨。希望!

翻譯:1.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2.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

4樓:尚寧大詞

你好!答案: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譯: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翻譯

5樓:血刺節奏lw櫕

有了意志與力量,也不盲從別人而有所懈怠,到了幽深昏暗、讓人迷亂的地方沒有外物來輔助他,也不能到。

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

的古詩《遊褒禪山記》

該文是王安石34歲時(1054年)從舒州。

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後以追憶的形式寫下的。

全詩(節選)如下: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神棗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譯文如下: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

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援,也不能到達。

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穫。

翻譯 餘五年遊山皆樂,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6樓:閱讀與表達

餘五年遊轎胡山皆樂,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出自袁枚的《遊廬山黃崖遇雨記》。

試譯如下:我五年來遊歷山川都是愉快的,只有這次遊歷覺得很苦,特(寫此文來)記錄此行此苦。

遊山應是一種樂趣,袁枚在這裡卻著意寫了苦閉褲攔。懸崖峭壁,難以攀登。為一苦;雨中難行,頻臨不測,為一勞。但作者娓娓記來,把極不堪之境縷分細述純春,仍能從中品味出他的趣來。

求顏之推《勉學》中的一段譯文: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戟···比於無學之富貴也。」

7樓:中航救生

有位客人對主人爭辯說:「我看見有的人只憑藉強弓長戟,就去討伐叛逆,安撫民眾,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憑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時代,使國家富強,以取得卿相的官職。而學貫古今,文武雙全的人,卻沒有官祿爵位,妻子兒女飢寒交迫,類似這樣的事數不勝數,學習又怎麼值得崇尚呢?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交,不求資也 翻譯

8樓:凌風膳追

邴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

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和尺滾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

原曰:「無錢資。」師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喚餘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

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

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

邴原困悄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乙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書塾中的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善於發現可塑人才,有慈愛心腸、憐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