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將心向明月是誰的詩歌啊

2025-01-09 00:50:29 字數 3064 閱讀 6270

1樓:識字書生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清詩紀事》。但在之前已廣為流傳,不知為何人所寫,佚名。

2樓:網友

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在文學作品中被引用過太多次了,連窮搖**中都有。並且已經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難考證那個才是原版。

但從能夠查到的出處,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託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不能算。

我本將心向明月的全詩是什麼?

3樓:惜生芒

全詩如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譯文:入朝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將相本來不是天生的富貴種,貧窮人家的孩子發憤努力,也可以成為棟樑之材,好男兒應當發憤圖強。

如果不經住冬天那刺骨的嚴寒,梅花不會有撲鼻的香氣。

寒窗苦讀了十年,沒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狀元,全天下的人都開始崇拜你。

本來把心全部奉獻給了明月,可是明月並不在意,卻獨獨照耀那沒有直覺的溝渠。

作品評價:明·魏良輔《曲律》:《琵琶記》,乃高則誠所作,雖出於《拜月亭》之後,然自為曲祖,詞意高古,音韻精絕,諸詞之綱領。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金元人呼北戲為雜劇,南戲為戲文。近代人雜劇以王實甫之《西廂記》,戲文以高則誠之《琵琶記》為絕唱。」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則誠所以冠絕諸劇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彷彿如生,問答之際,不見扭造,所以佳耳。」

我本將心向明月全詩賞析是什麼?

4樓:帶檔滑行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解釋: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我本一心向往明月,可明月卻偏偏要去照著臭水溝。常用來喻指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與尊重。

《我本將心向明月》全詩賞析是什麼?

5樓:輕輕路過的醬油

全詩: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譯文: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本意為子女對父母的好心視而不見甚至出言頂撞。

琵琶記》是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則誠)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戲,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琵琶記系改編自民間南戲《趙貞女》(更早時還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親棄婦的蔡伯喈變為了全忠全孝。

故事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后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後家裡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

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這「三不從」是高明重點刻畫蔡伯喈全忠全孝的關目。

作者簡介:高明(約1305~約1371),即高則誠,元代戲曲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業於縣人黃溍時,成古典名劇《琵琶記》。元代戲曲作家。

6樓:雲海一瓢

蔡伯喈一去求名利,拋撇下趙五娘受盡孤悽。

三年荒旱難存濟,公婆雙棄世,獨自築墳臺。

身背琵琶,身背琵琶,夫,京都來尋你,京都來尋你。」

又。趙五娘借問京城路,罵一聲「蔡伯喈薄倖夫!

堂上雙親全不顧。」

麻裙兜了土,剪髮葬公姑。

身背琵琶,身背琵琶,夫,訴不盡離情苦,訴不盡離情苦!」

又。張太公囑咐賢哉婦:

到京都尋丈夫,見郎慢說雙親故,慢說裙包土,慢說剪香雲;

只把你這琵琶,只把你這琵琶,訴出心中苦,訴出心中苦。」

明·龔正我輯《時尚古人劈破玉歌》

琵琶記》,是南戲劇本,元末高則誠作。取材民間傳說「趙貞女蔡二郎」故事。寫蔡伯喈赴京應試,其妻趙五娘在家侍奉公婆。

蔡在京中狀元,招贅於牛丞相府。原籍遭受災荒,蔡的父母都餓死。趙五娘安葬好公婆,以彈琵琶沿途賣唱行乞,進京尋夫。

值得注意的是,劇作者把傳說中蔡伯喈的棄親背婦,改為被父命所迫;把譴責蔡伯喈的「不忠不孝」,改成同情蔡伯喈為「全忠全孝」而不得不服從父命君命。在這首民歌中,則仍然對蔡伯喈採取譴責的態度,譴責他「一去求名利,拋撇下趙五娘受盡孤悽」,罵他是「薄倖夫!堂上雙親全不顧。

薄倖,即薄情、負心。這表現了民歌作者與劇作家高則誠不同的愛憎感情。但它又不同於「宋元舊篇」中的《趙貞女蔡二郎》那樣對蔡伯喈恨之入骨,寫他「為暴雷震死」(見明·徐渭《南詞敘錄》),而是根據《琵琶記》劇本,寫趙五娘依然對蔡伯喈寄予厚愛,口口聲聲喊「夫,京都來尋你」, 夫,訴不盡離情苦」。

民歌作者的同情集中在被蔡伯喈「拋撇下」的趙五娘身上。她在連續三年災荒年月,獨自擔負起侍奉公婆的重任,為安葬公婆,她不惜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賣錢,用自己的麻裙包土築墳。正如鄰居張太公所誇讚的,她是個「賢哉婦」。

她為丈夫、為公婆可謂吃盡了千辛萬苦,不愧為中國封建社會中極為善良的吃苦耐勞的賢婦的典型。張太公的幾句囑咐,也充分表現了他對鄰里的關懷、體貼之情,反映了中國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幫助他人,為他人著想的民族性格。

跟一般的民歌多擅長於抒情不同,這組民歌則側重於敘事,篇幅不長,但卻已概括了原劇本中的主要故事情節。同時,它又不單純是敘事,而是寓抒情於敘事之中。如「罵一聲蔡伯喈薄倖夫!

堂上雙親全不顧。……夫,訴不盡離情苦,訴不盡離情苦」,這字裡行間,該是滾動著多麼激動人心的感情血液啊!

我本將心向明月全詩賞析內容是什麼?

7樓:帶檔滑行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解釋: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我本一心向往明月,可明月卻偏偏要去照著臭水溝。常用來喻指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與尊重。

男朋友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我該怎麼回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看你對他的感覺了,如果也是在乎的,那就對他好一點吧。回覆他,奈何落花有流水,而流水無心戀落花。提問還有更加好的回覆嗎。回覆他什麼意思翻譯一下老師沒教過你。提問男朋友說遠水救不了近火,我怎麼回覆。你回覆...

男孩子對我說,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我對他也有好感,要怎麼回答他呢

枝上柳絮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我本多情嬌嬌女,奈何痴漢不解情。明月復明日,不見君心來。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什麼意思?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內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比喻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

將心寄明月,流彩入君懷是清代誰寫的

出自 樂府詩集 由北宋郭茂倩所編。全詩 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將心託明月,流影入君懷。一張機,採桑陌上試春衣。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兩張機,行人立馬意遲遲。深心未忍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