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關於二戰的問題,關於二戰的問題

2025-01-10 01:20:15 字數 5776 閱讀 1995

1樓:掉毛機

我也只想到這3次,軸心國的大的突襲似乎能挖的也就這麼多了,真要算,德國u-47艇突襲英國斯卡帕灣,一舉擊沉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艇長普里恩上尉被譽為「斯卡帕灣的雄牛」。該次突襲也為2年後珍珠港事件提供了某些靈感。盟國當時倒是有一次突襲對後世影響頗深,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在安德魯。

坎寧安爵士的率領下,用航母艦載機突襲義大利塔蘭託港,直接導致義大利海軍幾乎半癱瘓,實際上珍珠港也是塔蘭託的翻版,只是日軍的戰果更豐富些。

2樓:超級大國

自己去知道搜一下,都有答案,很詳細。

關於二戰的問題......

3樓:幻想小狂人

1,美國參戰決定了軸心國必敗,同盟國必勝。

2,瑞士國土太小,幾乎沒有資源,地理位置也不重要,政治上始終保持中立,所以對希特拉而言沒有戰略價值。

3,戰場對手關係,隆美爾和蒙哥馬利主導了北非戰事。

4,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

5,起初史達林的確沒有想到德國會這麼快就進攻蘇聯,等到史達林看到德國的真正意圖時,,經來不及組織戰略防禦了。

6,不會,最多中國會被割裂成幾塊,但中國人的國家意識不會滅亡。

7,山本五十六的坐機被美國戰鬥機擊傷,迫降時山本負傷而死。

8,與德國的希特拉不同,即使日本戰敗,天皇在日本國民的心中依然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影響力,如果審判天皇,會嚴重打擊日本國民的精神意志,造成不可消弭的仇美情緒,不利於美國把日本打造成遏制蘇聯的關鍵一環的國家戰略。

9,我認為,蔣介石保全岡村寧次的性命一是可以促使日軍放棄抵抗,二是有利於管理已經投降的日本軍人防止他們譁變,三是讓岡村寧次在即將進行的國共內戰中發揮軍事戰略顧問的作用。

10,有,最著名的是在1944年由一名陸軍上校發動的暗殺行動,但沒有成功。

4樓:鎮起雲恭雀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最重要的轉折點,它崔壞了納粹的戰略機動力量,使納粹在軍事上由全面進攻轉入被動防禦階段,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後,盟軍在歐洲戰場節節勝利,它扭轉了二戰的局勢,是二戰中世界反法西斯的偉大勝利。而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使法西斯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加速了法西斯的瓦解。

5樓:進清安厙月

起因是一戰的創傷和經濟恐慌,然後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

經過:德國及其盟友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佔領大片土地,法國投降。

日本侵華,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

德國入侵蘇聯戰敗,美英諾曼第登陸。

結果是同盟軍勝利,軸心國失敗,冷戰開始萌芽。

6樓:薩誠友妍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歐洲戰場的重要轉折點,此役扭轉了蘇聯防守態勢,從此開始轉為進攻。

而諾曼第登陸僅僅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線的壓力,減少了蘇軍的損失,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諾曼第登陸,蘇聯一樣可以搞定納粹德國,只是時間更長,損失更大,且英美的利益沒有保障!

關於二戰的乙個問題

7樓:網友

呵呵,在邊疆「保衛」是什麼意思?

德軍一直都是侵略者。。。

不過如此一說,我感覺你應該指的是庫爾蘭戰役。

德軍庫爾蘭集團(約30多個師)拒絕元首撤退的命令,從44年底開始頑強堅守在庫爾蘭半島,掩護德國居民撤退。一直打到45年柏林失陷,德國投降,才最後放下**。該集團一共殲滅蘇軍40餘萬。

但是庫爾蘭其實並非德國領土,戰役發生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但是毫無疑問,當地居民是站在德軍這邊的。

呵呵該戰役還有個壯烈的小結局,最後一名黨衛軍士兵,來自拉脫維亞的一名外籍戰士一直堅持戰鬥到1958年才被蘇軍擊斃。。。真是好神奇。。。

8樓:網友

國防軍都不幹這事吧,幹這事的都是黨衛軍。

9樓:匿名使用者

希特拉的殘忍行動多由黨衛軍完成。

德國國防軍屬於德國議會,動用國防軍由議會投票。

納粹德國可不是黨軍合一的,別誤會,德國27個元帥是納粹黨員的就兩三個而已,希特拉可不是皇帝,但當時他的煽動性讓德國人都瘋狂的支援他。

黨軍合一的是史達林的軍隊,那才是最狠的。

10樓:白馬菜刀

前面幾位把德國國防軍想象得太理想化了。一九三四年八月二日,興登堡離開了人世。希特拉將國家總理和帝國**的頭銜集子一身,同時兼任國防軍的最高統帥。

興登堡逝世那天:希特拉讓全體國防軍的官兵宣誓效忠:「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聖的宣誓,我將無條件地服從德意志國家和人民的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阿道夫.希特拉,作為一名勇敢的軍人,我願在任何時候為履行誓言而不惜犧牲生命。

與履行迄今以前憲法所規定的基本義務相反,為希特拉個人盡忠則成為每個軍人義不容辭的天職。戰爭期間國防軍乾的壞事也不少。至於德國國會早就名存實亡了。

關於二戰的問題

11樓:網友

非洲開戰是應為義大利為了奪取英國的埃及和蘇丹,這樣墨索里尼就能有一大塊。

殖民地,但意軍被是自己10分之一的英軍打敗了,這是一大笑話。德軍只好派出。

50萬大軍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然後幫助義大利,開始很順利,一舉攻佔南斯拉夫和希臘,然後派兵到北非以幫助意軍。起初他們把英軍打得一敗塗地,但後來。

溫斯頓。邱吉爾派去了蒙哥馬利和20萬軍隊,戰局扭轉,隆美爾節節敗退,利比亞失守了,為了全殲隆美爾,美軍從西部登陸,結果不期而遇。海獅計劃德軍並沒有從海上攻擊,試圖從空中開啟一條通道,這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英軍到。

中期處於劣勢,數量跟不上,如果赫爾曼。戈林下令繼續攻擊英國空軍,英軍必敗,但因為英軍轟炸了柏林,戈林下令轟炸倫敦,持續1個多月,直到蘇德戰爭爆發,德軍放棄了海獅計劃,這個計劃德軍曾經派出傘兵攻擊,但沒派出海軍和。

陸軍主力。 北非的失敗是因為意軍的懶散,本來是一場簡單的戰役,被搞得很難了,義大利打希臘,毫無進展,還被趕回老家,德軍就比他們厲害多了,佔領。

兩國只用了1個月,但也間接地影響到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克里特島戰役是。

英軍的恥辱,3萬多英軍被德國的乙個傘兵師擊敗。

12樓:網友

那是義大利為侵略衣索匹亞的戰爭,英軍到非洲作戰的原因是德國和義大利準備進攻埃及,埃及若被德國和義大利控制的話,英國的太平洋和地中海的聯絡被切斷的,美軍也派遣軍隊到非洲參戰,只不過是孤立德國和義大利在非洲勢力範圍,德國針對英國制定的海獅計劃沒有派部隊渡海攻打英國,原因是畏懼英國的實力,只派航空兵轟炸英國的城市。

13樓:網友

二戰時,非洲利比亞是義大利殖民地,當墨索里尼看見希特拉取得的勝利時,也想擴張領土,但意軍在希臘遭慘敗。墨索里尼不甘心,決定進攻利比亞東邊的英國領土埃及,義大利哪是英國的對手?墨索里尼損失慘重,只好向希特拉求援。

於是希特拉派著名的隆美爾來到非洲,並取得大勝,俘虜英軍總指揮奧康龍。英軍只好臨陣換帥,經過幾次換帥,蒙哥馬利上任了。他在阿拉曼戰役打敗了隆美爾。

美軍的確參戰,那是在1943年,在北非登陸,抄德軍後路,和蒙哥馬利一起夾擊德軍。

德軍沒有渡海,只是轟炸,英軍飛機與德軍激戰多次,這就是不列顛空戰。

靠!一分都不給?

二戰問題

14樓:網友

一開始也贏不了,關鍵是一開始像美國這樣決定勝敗的國家也沒有看出來希特拉的目的是同一世界,再加上希特拉和史達林有乙個秘密協議,是瓜分波蘭的協議,所以希特拉攻打佔領波蘭時史達林袖手旁觀。還有,即使美國的上層或者精英看出來了也沒有用,因為大多數的美國人民還沒有看出來,因為畢竟戰爭都是「人民的戰爭」。

通過二戰,美國得到了經驗和教訓,所以成立了聯合國,就是再在世界上發生乙個國家攻打另乙個國家時,美國不袖手旁觀,直接軍事幹預,防止希特拉重演,1990年,薩達姆攻打科威特就是個例子。現在,美國又向前進了一步,就是你有這種可能,就是你將來有發動戰爭的可能即使現在沒有動手它就開始軍事幹預,例如:朝,伊,彈道飛彈防禦。

15樓:網友

在美國參戰後,德國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從經濟角度來說,德國面對的敵人是經濟世界第。

一、第二的美國和蘇聯。

兩國不但自身經濟水平高於德國,還擁有龐大的資源優勢,而德國屬於資源貧乏的國家。

兩個盟國都只會拖德國的後腿,幫不上任何忙。而同盟國卻同仇敵愾,互相補充友方的不足。

德國的實力最多挑戰其中乙個國家,二戰的結果是東線陷入和蘇軍的相持節節敗退,而西線沒有足夠的精銳部隊,被盟軍一路長驅直入。

德國犯了一戰同樣的錯誤,兩線作戰導致兩線都不能集中力量來和敵方作戰。這在二戰初期很明顯,蘇軍美軍為參戰前,德軍一路高奏凱歌順利的佔領了半個歐洲大陸。

還有德軍的技戰術水平絕對當時世界第一,但戰略水平是在太差,鼎鼎大名的德國國防軍參謀部甚至拿不出任何像樣子的戰略方針。

希特拉雖然戰略水平不錯,但其水平還是有限。在東線幾次更改德軍主攻方向,使得蘇軍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在莫斯科城下一戰打破德軍不敗記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希特拉的擴張理念在20世紀20年代初就已形成,他是不會為此而改變的。

17樓:獅城劍客

別去打法國英國和蘇聯。也別去非洲了,就此收手和盟軍談判,吐出一小部分佔據的地方作為條件。盟軍才懶得管這事。吞了波蘭都沒管。希特拉但就是想一口吃個胖子。

關於二戰能提出什麼問題

18樓:網友

1、羅馬尼亞何時對蘇聯宣戰?

2、南方集團軍群何時進攻蘇聯,為什麼會晚於6月22日,以至於6月30日才佔領距離邊境線不到100公里的利沃夫(肯定不是軍事原因)?

3、塞瓦斯托波爾為什麼打了將近一年才攻下來?是不是隻圍不攻耽誤了時間?

4、歐洲被德國佔領的國家有哪些?

5、在攻克柏林時是哪個過的部隊先攻進去的?

等等!!

19樓:匿名使用者

蘇德戰爭開始時德軍為什麼能給蘇聯造成巨大損失?

戰爭後期美、蘇的分歧有哪些?

蘇軍是否是地地道道的所謂的「正義的一方」?他的戰爭罪行都有什麼??

20樓:網友

女子挺身隊有年齡限制麼?

關於二戰的兩個問題 我想提問一下

21樓:網友

問題一,為什麼不以義大利為出發點攻擊法國和巴爾幹。

義大利地勢險惡不利於機械化部隊。阿爾卑斯山是最好的屏障,而且盟軍一直沒有佔領義大利北部,那裡的德國是在1945年根據鄧尼茨的命令才放下**的。

從地理上說,義大利北部都是山區。後方補給困難,眾所周知,當時盟軍的大量後續戰爭補給物質都集中在英國,如果以義大利為出發基地,這些物質還得千里迢迢由海上運往地中海,義大利的運輸系統又是出了名的爛,不知道又要損失多少。

法國登陸向德國進攻的話,不僅可以解放西歐各國提高盟軍士氣,而且可以進攻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還有德國西部的魯爾工業區,徹底摧毀德國的工業能力使之喪失持續作戰的能力和堅持抵抗的信心。

所以從戰略上講,從義大利進攻法國太划不來了,法國解放了歐洲低地國家的解放就是早晚的事,德國的滅亡也是早晚的。

至於,不從義大利進攻巴爾幹也是有原因,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考慮。邱吉爾一直希望在巴爾幹登陸,但羅斯福卻否定了這一提議,理由是:中南歐和東歐將是史達林的勢力範圍,這點在雅爾達已經得到了雙方的背書。

問題二:蘇聯防線的問題。

實際上當時蘇聯的防線並不堅固。你這麼想,1939年,蘇聯吞併了半個波蘭,把國境線向前推了300多公里,還吞下了波羅的海國家。這些區域的防禦工事建設不是乙個小工程。

而且當時蘇聯的軍事思想強調進攻,她們蔑視防禦,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並不大。

此外,在部隊部署時,過於靠前,德國人的閃擊戰一來,這些靠前部署的部隊就馬上被合圍了。

關於二戰德國的問題,關於二戰德國的一個問題

如果只是諾曼底戰役的勝利的話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諾曼底盟軍只是險勝,依靠著戰術欺騙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設想如果德國早就知道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那麼盟軍的 將不可想象,事實上即便盟軍成功的達成了戰術欺騙,但是歷史上,在五個登陸海灘上的兩個,盟軍都 慘重,尤其是奧馬哈海灘,這還是德軍沒有重兵佈防的情況。另...

關於二戰德國的問題,關於二戰時期的德國

1,絕對有可能,希特勒犯的錯誤是在莫斯科這個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產油區之間舉棋不定,犯了分兵的大忌。2,有,1945年4月30日,由艇長施內 schnee 指揮的u 2511號潛艇被派往加勒比海執行任務。5月4日,u 2511號發現了由數艘驅逐艦護衛的英國皇家海軍 諾福克 號 hms norfolk 巡...

關於二戰的書籍,關於二戰有哪些經典書籍?

大德意志裝甲師 基本上是按照戰史寫的,以 的形式描寫德國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的戰史 被遺忘的士兵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師一位士兵的回憶錄,都是故事,很好看 親歷兄弟連 101空降師506團2營營長溫特斯回憶錄,同上 兄弟連 這個你應該知道 東史郎日記 鬼子的小隊長回憶錄,一張一張的就這些吧,都挺好看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