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逐字解釋
1樓:網友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
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乙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乙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說明】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2樓:網友
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檯。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
鄭國人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裡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儘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
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後問他:「買鞋時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說:
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啟示:這個人的腦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樣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觀實際,自以為是的人不也像這個揣著鞋尺碼去替自己買鞋的人一樣愚蠢可笑嗎?
3樓:網友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樓:席錕野妙音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
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鄭人買履》這篇寓言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古代有個鄭國人去集市買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卻不相信自己的腳,結果沒有買到鞋的故事,諷刺世上很多人不顧實際情況,只相信教條的做法。
5樓:手機使用者
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介詞,。。時候;之:動詞:到。。。去;而:錶轉折的連詞;操:拿;之:代詞,代前文中所提到的事物。
翻譯: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出自韓非子的《外儲說左上》
有人取名叫《鄭人買履》
原文是:「證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的意思及註釋
6樓:網友
鄭人買履的解釋。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 實際 的人。
詞語分解 鄭的解釋 鄭 (鄭) è中國 周代 諸侯 國名,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鄭人買履(諷喻那些只 相信 教條,不顧 客觀 實際的人)。 姓。
部首 :阝;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
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 履歷 (.
個人的 經歷 ;.記載 履歷的檔案)。履任。
履險如夷(走在 險峻 的地方,像走在 平坦 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 畏懼 ,又喻 安全 地 度過 險境)。 如履薄冰 ( 身臨其境 )。
鄭人買履全文言文解釋
7樓:天堂聖魂丶溶源
鄭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
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擱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時,發現忘了拿量好的尺寸盯悔。但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
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打烊了,最終他沒買到鞋,悻悻而歸。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呢?」 他)說: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鄭:春秋時代乙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後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用尺子量。 動詞。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仔森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帶上,拿著的意思。
14.已:已經。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於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指集市已經散了。
23.遂:於是。
24.曰:說。
25.寧(nìng):寧可。
26.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詞 【讀音】履:lǚ 邊音,第三聲。
讀音】度:duó 多凱戚正音字,第二聲。
讀音】寧:nìng 鼻音, 第四聲。
讀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聲。
燈謎】鄭人買履(打三字口語一) 謎底:不知足。
8樓:臥龍教育05學長國濤
<>翻譯。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尺碼放在他的座州喚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卻忘了攜帶量好的尺碼。[1]已經拿到鞋子,卻說蠢早:
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後鄭國人沒能買到鞋子。
有人問他說:「為什麼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呢?」他說: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是先秦韓非寫的,鄭人買履是漢語中乙個源自寓言的成語。 這則成語是說有個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冊檔凱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資料的習慣。後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
成語並解釋10個成語並解釋
1別無長物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2大方之家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3萬人空巷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 以致住宅空蕩蕩的。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4 三人成虎 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5胸無城府 胸無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6陽春白雪 比喻高深的 不...
《蘇武牧羊》全文解釋,《蘇武牧羊》全文解釋 10
手機使用者 蘇武牧羊 譯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
我要好詞(有解釋),我要10個好詞(有解釋)?
一 旗開得勝 剛一開啟旗幟進入戰鬥,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二 煢煢孑立 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三 拭目以待 拭 擦 待 等待。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四 融會貫通 融會 融合領會 貫通 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