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更夫」和「仵作」到底幹哪些活兒呢?

2025-01-21 17:00:08 字數 1643 閱讀 5867

1樓:假摔的羅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影視劇裡,這八個字,基本「更夫「存在的全部表達了。

只有這八個字的聲音,外帶打梆子的聲音,更夫通常是沒有鏡頭的。

真正的現實中,大概也差不多——就便在「那時候」,也沒幾個人真正見到過更夫,更別說關注他們了。

除了「報時」和對正經入眠的人可能的「打擾」,更夫,實在顯得那麼那麼的不重要。

可這並不是乙個好乾的行當。甚至都可以說,是個「不簡單」的職業。

在普遍實行「宵禁」的古代,更夫幾乎是唯一「自然合法」的「夜間活動者」。

在沒有計時裝置的古代和不能靠看日頭判別時辰的夜晚,更夫是怎麼計時的?

因「宵禁」而沉積的夜晚,更夫是怎麼度過的?

在宵小活躍的黑夜和相信神鬼的時代,更夫的「夜間活動」,都見聞、經歷了什麼?

我們這個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數千年來,都遵循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物鐘,即便在城市,也是傍晚即「入更」,而後整夜「宵禁」。在絕大多數朝代,「頭更」都起於「戌時」,即19:00,「亥時」起為「二更」(21:

00~23:00),「子時」起端(23:00)敲打「三更」,「五更」敲響(寅時起、3:

00)後,更夫「下班」。

放在今天的城市,3:00像是太早了,天還沒亮,城市還「在夢中」。可如果有人像我這樣是「夜貓子」,並且有機會在3:

00緊後出去看看,就會發現,夜的沉寂,已經讓開早點鋪子的、市政施工的、快遞分揀的,以及各種其他原因的「早行人」,給打破了。

在古代,這個時候,農人差不多要起床準備勞作,城市裡各種行業也已睜開惺忪睡眼,學子和僧侶該要上早課了,京城裡上早朝的**們也已經擺駕起行了……

聽見「五更天」梆子聲的「全世界」都「甦醒」過來的時候,更夫消失了。

沒人知道,剛剛過去的夜晚,他們經歷了什麼。人們恐怕都不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直到一天過去,再次聽到梆子聲和「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熱血長安》里程小蒙飾演的女仵作)

2樓:荒王爺

更夫是夜間巡邏和報時的人,仵作是文吏,負責驗傷、驗屍。為**審判,執法提供技術支援的人。

3樓:小李美死了

因為古時候沒有時鐘和手機,前者主要是通報時間的,並且會在街道上進行巡邏;後者相當於現在的法醫,只要在衙門工作,會檢查乙個人的死因。

4樓:職場導師夏清

更夫的活就是打工,也就是在晚上的時候提醒人們時間,也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火,而仵作的工作就是驗屍,也就是古代的法醫。

5樓:李佳楠那男

更夫主要工作是報時,還有提醒已經入睡的人,小心未熄的火燭引發火災。仵作是古代官府衙門驗屍的職業,就是現在的法醫。

什麼是「更夫」?

6樓:婉麗又清心的小牛

更夫是指每天夜裡敲竹梆子圓餘橘或鑼的人。打更是古代漢族民間的毀滲一種夜間報時制度。 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

提醒人們現在是什麼時候(時間)。現在只有電影或橘團電視裡才有。

7樓:匿名使用者

晚上看門的就叫更夫!比如晚上給商場看門。

古時候更夫的作用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職責是前者,後者碰到了也會管一下的。

古代的官職長史和內史到底是什麼官

唐朝的 品級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 三師 太尉,司徒,司空 三公 說明 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一般無實際執掌,不常設。正二品 尚書令 一人 侍中 二人 中書令 二人 從二品 尚書左 右僕射 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書 各一人 門下侍郎 二人 中書侍郎 二人 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騎常侍 二人 右散騎常...

“十惡不赦”究竟哪十惡,古代的十惡不赦到底是哪十惡?

十惡不赦 常用來形容惡貫滿盈 罪無可恕之人。那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亦有 十惡 之名,它是在西漢的 大逆不道不敬 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經常說的成語 十惡不赦 有它的淵源,它的形成,要從我國的法律制度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歷代都進行了法律法典的編纂,而在這些法律法典中,比較...

有帶有楊柳和寰的古詩或句子,古代詩詞裡有哪些帶「楊柳」的詞句

1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唐 賀知章 詠柳 2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漢 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 去抓日已疏 3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唐 王昌齡 閨怨 4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歐陽修 踏莎行 5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 蝶戀花 6 一絲楊柳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