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爭天下,爭奪的到底是什麼?

2025-01-24 17:25:18 字數 1675 閱讀 9602

1樓:子子cong愛花草

不論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劉皇叔的「匡扶漢室」,爭得都是乙個氣運、大勢。

要是曹操能打勝,那取代漢室就是天下大勢;要是劉皇叔能打贏,那麼就是漢室氣數未盡,同樣也是漢室新崛起的大勢。至於吳國,孫策之後,偏安一隅就註定了他們必然會成為失敗者。<>

一、赤壁之戰一提到三國,就不可避免地會提到赤壁之戰,這次戰役是三國鼎立的分界點。要是蜀吳聯軍抵擋不住魏軍的入侵。那麼萬事皆休,曹操一家獨大,在三國中獨佔鰲頭,很快就會橫掃蜀吳各地建立乙個統一的政權。

也許是老天也覺得人才輩出的年代,沒有了這些仁雄明主會少了幾分色彩。恰恰是在赤壁之戰中蜀吳聯軍以弱勝強,巧用苦肉計,又是借箭又是借風,戰勝了強大的曹操。由此曹操再也沒有能力能夠大規模的去爭討蜀吳,魏國只能撤回北方修身養息,而蜀國和吳國在此基礎上,劃分了長江流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二、滅吳之戰說來可惜,曹操沒有解出三馬同槽之夢。最終被司馬家篡取了政權,建立了晉朝,但是歷史的車輪不會為任何人所停留。晉軍兵分六路,攻破了吳國。

至此,三國全部滅亡,乙個新的朝代冉冉公升起——晉朝。它成功地站在三國的屍骨上,掠奪了所有的氣運、大勢,徹底掃清了所有敵人。但是,無敵國外患的國家又怎能長久的生存下去呢。

畸形長大的晉朝從一開始就有了亡國之像,因為舉世無敵,沒有什麼值得努力奮鬥的目標了。這在何時都是有借鑑意義的。<>

歷代的王朝最講究氣運之爭,順應大勢而為,聽天行事。首先,是古代自然科學的缺乏,對自然力的應對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其次,在很多的經典戰役中,天時發揮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使人們更加的去追求捷徑,殊不知堂正之師才是康莊大道。

2樓:歸於凡塵瑣事

三國演義中,爭奪的是東漢十三州的統治權,劉備,孫權,曹操三人爭奪天下的土地,天下三分,最後是三分歸晉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

3樓:馬寧學長

爭奪的是統一,三國鼎立彼此都向吞併對方,完成一統,建立新的王朝,成就自己的霸業,可惜最後被司馬氏鑽了空子!

4樓:珊珊也可愛

國家相爭,爭的無非是地盤和人口,畢竟地盤和人口是組成乙個國家的基礎。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三國爭天下?

5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曹操沒有統一三國,主要原因在於: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笑銷,黃碰正遊河流域經濟清枯受到嚴重破壞,人民流亡,經濟衰落,而長江流域相對穩定,沒有受到太多的戰亂影響。

三國演義裡面最終誰奪得了天下

6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炎。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的主人公到底是誰,三國演義的主人公是誰

每個時期不一樣,起初劉關 張曹氏東吳孫家。後來,三國鼎立,蜀漢裡的孔明 趙雲 黃忠,自然也成了主角,東吳的 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等也算是個角色,曹魏的徐晃 張遼等大將。後來,劉 關張曹孫相繼亡去,司馬氏成為主角。大將鄧艾 姜維等也算個主角吧 三國演義的主人公是誰?分時期,赤壁前曹操和劉備 呂布,諸...

《三國演義》中各自的首領是哪些,《三國演義》中三國分別指哪三國其首領分別是

袁術 袁紹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 劉璋 孫堅 劉備 18路諸侯的首領分別是,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楊,孫堅,袁紹,曹操。以及其他首領劉備,劉表,劉璋,張繡,呂布,張魯,董卓,公孫度,劉繇,劉勳,丁原,楊奉等。三國演義 中三國分別指哪...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故事

妄自菲薄 智取陳倉 七擒七縱 六出祁山 舌戰群儒 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 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 兵貴神速 吳下阿蒙 斷頭將軍 車載斗量 勢如破竹 老牛舐犢 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 巢毀卵破 顧曲周郎 一身是膽 超群絕倫 七步之才 才佔八鬥 空城計 如魚得水 髀肉復生 如飲醇醪 步步為營 偃旗息鼓 七步成詩 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