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為何成滴狀,雨滴是怎麼形成的

2025-02-01 21:25:17 字數 5004 閱讀 9899

1樓:網友

雨是由雲「變」來的。雨滴的體積是雲滴體積的100萬倍。也就是說,要100萬個雲滴才能構成乙個雨滴。

在溼空氣中,因冷卻而凝結出雲滴。對於雲體溫度高於0℃的暖雲來說,雲中存在大小不同的雲滴,大雲滴下降速度快,上公升速度慢;小云滴下降速度慢,上公升速度快。於是,由於大小云滴相對速度的差異,使得大雲滴有機會與小云滴相撞,結果小云滴就合併到大雲滴中去了。

這樣,大雲滴不斷地增大,又因為上公升氣流分佈不均勻,大雲滴可以在雲中多次上下運動,再加上雲內的湍流作用,大雲滴增大的機會就增加,於是大雲滴越來越大,直到上公升氣流託不住它,掉下來成為雨。

還有一種比較專業的意見,我覺得更有道理:

當你飛行在1萬公尺高空,看到更高處仍有少量霧障與淡雲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大多數雲粒都在雲海海面以下,這些高雲有什麼特殊,能比其它雲飄得更高呢?�實際上,20公里高空都還有極稀薄的水分子存在,如前所述,這個高度的水分子不是從地面直接就蒸騰上來的,而是「第二次蒸發」後,負氫氧根離子還原出來的水分子。因為氫氧根(oh�-)的分子量是17,比水氣分子量小1,故比水氣浮得更高。

當它們在平流層底部還原成水(h�2o)後,在-45℃的氣溫環境下,立即凝結成固態的霰粒,其直徑在1微公尺以下,反射陽光,就像是霧障,特別濃密時,便猶如淡雲。

由於大量霰粒向雲海掉落,雲層的水霧向霰粒聚集,凍成較大的霰粒。當聚到1公釐左右直徑時,原霰粒熔解為水,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在冬季,原霰粒未被熔解,形成雪花或大霰粒下落到地面,這便是雨和雪的成因。

在晴天時,高空霰粒在穿過沒有云的雲層時,因氣溫增高而在半空熔解,化為薄霧,或降落地面成為露、霜、或在降落途中,又被第二天的陽光和風再次蒸發。這些高空霰粒體積太小,容易熔解,不易現場「抓獲」,故它的存在和作用常被氣象學家們忽略。

2樓:天涯老狼

是因為雨點的表面有張力,而雨點在受到地球重力的吸引下使其的下面變大,由於表面有張力,就被拉成了滴狀!

3樓:縹緲問情

其實很簡單,因為滴狀就是最完美的流線體,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最小。

雨滴是怎麼形成的

4樓:行動小百科

1、碼州頌水蒸氣高空中大多會凝華成小冰晶,也有一部分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雲,當這些冰晶、水滴越聚越多,逐漸變大,就會下落,冰晶會在下落時熔化,也成為成雨滴。

2、由小水滴(小冰滴)構成的雲稱為水成雲(冰成雲)。當云為水成雲或冰成雲時,雲能否降水,取決於能否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大量足夠大的雨滴(乙個雨滴約合一百萬個雲中水滴)。雲中水滴形成雨滴的途徑有兩種。

或者雲中水滴自己不斷凝結變大,或者雲遲鄭與雲之間互相碰撞使得雲中水滴相互結合,質量變大。當水滴的質量大到上公升氣流無法將其「托住」時,水滴下降,便形成了雨。實際上,水滴僅僅靠自我凝結是很難變成足夠下降的雨跡褲滴的,主要的增長手段是通過水滴之間的相互結合。

雨滴是怎麼形成的

5樓:乾萊資訊諮詢

雨是通過大氣迴圈擾動形成的。1、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不斷上公升,到達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

2、小水滴聚整合了雲,一片片雲互相碰撞,讓水滴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承受不住的時候,就下落變成了雨,這是一種自然現象。

3、雨的速度可快可慢,規模可大可小,降雨是地球水迴圈很重要的乙個環節。

6樓:與你談民生

雨滴形成過程:地面上的水吸熱變成水蒸氣,上公升到天空蒸汽層上層,由於蒸汽層上層溫度低,水蒸氣體積縮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於蒸汽層下面溫度高,下降過程中吸熱,再度上公升遇冷,再下降。

如此反覆氣體分子逐漸縮小,最後集中在蒸汽層底層,在底層形成低溫區,水蒸氣向低溫區集中,這就形成雲。雲團逐漸變大,雲內部上下對流越來越激烈,溫度越來越低最後形成雨點下降。

雨滴的主要成分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化學式h2o),有少量二氧化硫(化學式so2)、二氧化氮(化學式no2),通常雨水的ph值約為,ph值小於的雨水為酸雨,如遇雷雨,雨水中會含有少量臭氧分子(因閃電造成),還有空氣中各種各樣的雜質和浮塵。

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之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公釐,最大也只有公釐。

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公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這些小水滴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倍。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為什麼天空會下雨?雨是怎麼形成的?

雨滴的形成原因

7樓:網友

雨滴的形成原因——水汽在上公升過程中,因周圍氣壓逐漸降低,體積膨脹,溫度降低而逐漸變為細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雲。當雲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氣的阻力和上公升氣流的頂託,且在降落時不被蒸發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雲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斷運動中的合併,使雲滴不斷凝結(或凝華)而增大。

雲滴增大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後降至地面。

水汽由氣態轉化為液態或固態的凝結過程中,或由液態轉化為固態的凝結過程中,起凝結核心作用的顆粒成為凝結核。粒徑(半徑)一般小於。

促使空氣中水汽凝結的凝結核主要有兩種:

1)可溶性核。這是一些可溶性鹽類質點,如源自海洋和土壤的nacl、mgcl2和mg(so4)2。燃煤過程產生的na2so4等都是性質活躍的凝結核。

2)不溶於水但表面能為水所溼潤的凝結核,如caco3,但凝結時所需相對溼度都要超過100%,即要達到飽和條件才能凝結。

冰雹——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公升氣流攜帶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著,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併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公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著良好生長條件。雹核在上公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裡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乙個不透明的冰層。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裡的上公升氣流較弱,當它支託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公升氣流裡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併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乙個透明的冰層。

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公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公升,重複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最後,當上公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了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8樓:冬瓜**匯

雨是怎麼形成的,雨滴形成的過程。

9樓:網友

因為蕭敬騰的原因,雨神不是白叫的。

雨滴是怎樣形成的?

10樓:眼中的孤島

雨的形成過程: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公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裡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雨通常以四種形式出現:

1、鋒面雨(梅雨):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與來自陸地的冷空氣相遇,由於冷空氣重,暖空氣輕,暖溼氣流被迫上公升,遇冷凝結,形成一條很長很寬的降雨帶,這就是鋒面雨。

2、對流雨:夏季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區域性地區暖溼空氣急劇上公升,遇冷凝結,形成降雨, 這就是對流雨,氣象學上叫「雷陣雨」,我們通常叫「爆天」,另外,颱風雨也是屬於對流雨的一種。

3、地形雨: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遇到山脈,被迫上公升,遇冷凝結,形成降雨。

4、颱風雨:熱帶洋麵上的溼熱空氣大規模強烈地旋轉上公升。在上公升過程中,氣溫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結成雲雨,這就是颱風雨。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雲團能在溫度低達-35°f(-39℃)時含有液態水。當冰晶在小水滴周圍形成時,這些小水滴就會失去水分。由於水汽對冰和水的飽和度有細微的差別,使這種條件下的水汽更容易沉澱在冰晶上而不是凝結在水滴上。

當冰晶吸收水蒸氣不斷長大時,失水的空氣通過從小水滴中吸收蒸發的水汽來彌補。幾分鐘後,每個冰晶凍成相當於100萬個小水滴那麼大,而云中的小水滴卻不斷縮小直至消失。

較大的冰晶降落下來並且經常同較慢、較小的冰晶發生碰撞。一連串的反應使原來冰粒的碎片形成新的冰晶。隨著他們在較低處融化並變潮溼,這些冰晶便拼在一起形成雪花。

當加速到每小時20英里(32千公尺)時,雪花便融化形成雨滴。

最大的雨滴下降最快,在乙個被稱作併合的過程中,它併合了其他小水滴(在熱帶地區以及有時在其他地方,即使雲團不含冰晶,這種小水滴的併合也足以產生雨滴)。當直徑大到約1/15英吋(釐公尺)時,空氣阻力會把雨滴從緊縮的球形變成類似寬漢堡包的形狀。最終空氣阻力將大的雨滴扯碎,使之不能變得更大。

從來沒有云團能下淚珠狀的雨滴。

12樓:創作者

我們已經知道,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們增長變大而成的。那麼,小水滴和小冰晶在雲內是怎樣增長變大的呢?

在水雲中,雲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併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雲裡,雲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雲很厚,雲滴濃密,含水量多,這樣,它才能繼續凝結增長;其次,在水雲內還需要存在較強的垂直運動,這樣才能增加多次碰撞併合的機會。

而在比較薄的和比較穩定的水雲中,雲滴沒有足夠的凝結和併合增長的機會,只能引起多雲、陰天,不大會下雨。

在各種不同的雲內,其雲滴大小的分佈是各不相同的,造成雲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圍空氣中水汽的轉移以及雲滴的蒸發。使雲滴增長的因素是凝結過程和碰撞並和過程,在只有凝結作用的情況下,雲滴的大小是均勻的,但由於水汽的補充,使某些雲滴有所增長,再加上並和作用的結果,就使較大的雲滴繼續增長變大成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當有上公升氣流時,就會有乙個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變慢,並且一些小雨滴還可能被帶上去。

只有當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13樓:冬瓜**匯

雨是怎麼形成的,雨滴形成的過程。

14樓:網友

水蒸氣高空中大多會凝華成小冰晶,也有一部分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雲,當這些冰晶、水滴越聚越多,逐漸變大,就會下落,冰晶會在下落時熔化,也成為成雨滴,

雨是怎樣形成的,雨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 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這些小水滴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

流星雨是怎麼形成的,流星雨怎麼形成的

流星雨是流星群燃燒的一種現象 是由於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在各種流星現象中,最美麗 最壯觀的要數流星雨現象。當它出現時,千萬顆流星像一條條閃光的絲帶。流星雨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進發出來,並附落下來的特殊天象。這一點或一小塊天區叫做流星雨的輻射點。輻射點是一種透視效果。形成流星雨的根...

流星雨是怎麼形成的,流星是怎麼形成的?

流星雨是流星群燃燒的一種現象 是由於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流星雨的形成是由於在行星際空間有許多流星體組成的 流星群 當地球與流星群相遇時,就會有大量的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形成壯觀的流星雨。流星群可能是彗星物質擴散到軌道上形成的,就象比拉彗星碎裂後則形成了仙女座流星雨。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這又是一個需要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