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是怎麼樣的?

2025-02-03 06:10:26 字數 1553 閱讀 1986

1樓:長工百萬

月餅的來由不少,一是后羿思念嫦娥而在月圓時擺出月餅,還有說法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後,怕漢族造反,把菜刀收了,乙個村子只有一把,八月十五做月餅餅內藏紙條:八月十五殺達子,當夜起兵造反成功,以後八月十五都做月餅紀念勝利。

月餅的由來(傳說)?

2樓:戶翠柏

餅的由來,那月餅的由來,應該是從明朝就有月餅了,所以說呢,今天是中秋節呀,中秋的由來呢,也是由嫦娥奔月最為廣泛流傳的由來。

月餅的真正來歷 傳說

3樓:鴻鵠聊民生

月餅的起源: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就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吃月餅的含義中秋吃月餅的含義是希望與家人團圓、相聚,因為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

八月十五月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由來的傳說

4樓:生活有點難啊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

中秋節的歷史。

中秋節初步形成於唐,在那時就已經有了祭月賞月風俗,不過在當時慶祝的主流一般都是帝皇、**,又或者文人墨客,總之都是來自政、文兩界的,少有市民階層(政界祭月為主,文而壇以賞月為主)。但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公升的,由少數轉為大眾,只會是時間問題。

到了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得以逐漸擴大,在這時中秋節開始官方化,各種習俗開始趨於完善,成為乙個帶有慶祝性質的節日。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詩詞《水調歌頭》中,蘇軾把中秋節描述的非常的「浪漫」,給人一種對宋中秋景象無比嚮往的感覺,可見宋代人對中秋節的理解已經相當全面深入了。而在明清之時,隨著世俗化的繼續深入,中秋節已然是形成了乙個傳統節日應該具備包容的一切,風俗、習慣都已經是有了較為完美的框架。

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父親節的由來和傳說是什麼?

父親節 father s day 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節日裡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 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中國大陸官方沒...

元宵的由來,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達數萬人,從第一天黃昏始至第二天天黑為止。傳說源於佛教說。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 社會風俗三百題 中 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 有 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說法。...

龍袍的由來是怎麼樣的求解答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 龍數一般為9條 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 九五之尊 清代龍袍還繡 水腳 下襬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 隱喻山河統一。明神宗龍袍 龍袍是古代皇帝參加慶典活動時穿著的禮服。據 蘇州府志 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 公元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