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下天文望遠鏡口徑焦聚引數多少可看到慧星

2025-02-03 07:25:28 字數 4221 閱讀 6018

1樓:網友

看什麼樣的彗星了,如哈雷彗星,佔天空面積大,焦比為f4的牛反就好。105-150,推薦150。

要是比較小離地球遠,就長焦,還可以用來觀察行星,至少110以上才行。

相比之下牛反150更便宜一點。推薦。

2樓:錢勢金公升

50公釐口徑很小了,倍率150遠超過物鏡能力,會使像質劣化。

至於「清楚」,就要看目標是哪乙個細節了。比如木星雲帶,木星大紅斑(50口徑基本沒希望看到大紅斑),土星環,和環與本體的縫隙、環縫(卡縫、恩縫)等等。50口徑有希望看到木星上2~4條雲帶,基本也可以分辨土星環和本體,但環縫基本沒有希望。

至於星系,可以查m表或ngc表,亮度在5~6等以上都能看到。

銀河在望遠鏡的視野中會被分解為無數恆星,這個需要空氣通透度比較好,對望遠鏡要求反而不高。

3樓:雷諾上校

拜託提問專業點。望遠鏡的口徑直接決定**與可以看見的天體數量與細節,而用物鏡焦距除以目鏡焦距就是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高,能看見的細節也就越多,但不能超過以公釐表示口徑數的兩倍。

那樣的話雖然影象更大,但會模糊。彗星一般用業餘天文望遠鏡看不見,但今年11月份有一顆非週期性彗星迴歸,屆時北半球甚至能用肉眼在白天看到它。至於明亮的行星任何口徑的望遠鏡都能看見,關鍵是放大倍數。

火星至少需要100倍。

天文望遠鏡的引數關係

4樓:植娜蘭祁忻

天文望遠鏡的口徑決定,解像度,集光力。

焦距決定,焦比(物鏡焦距除以目鏡焦距等於天文望遠鏡的放大倍數)

折射式直接利用透鏡成像(便於維護),反射式是利用曲率鏡面成像(成本低,沒色偏)折反式可以縮短淨桶長度。

5樓:邴幼刀晶

1.口徑越大解像度越高,集光率越強。

2.焦距受需求決定,物鏡焦距除目鏡焦距就等於放大倍數3.焦距除以口徑就是焦比,好比照相機光圈。

4.焦比小集光裡強(f2大於f10),但色差也越大(只限於折射式,反射式不存在色差,所以一般鏡筒很短)

不存在絕對完美,但口徑越大越好。望遠鏡視需求而定,一般都是用反射式。

折射式的話,焦比小的適合看深空天體,反之適合看近地天體。

6樓:公悠馨貫源

口徑決定解像度和集光力;焦距決定焦比。所以天文望遠鏡口徑是決定因素。因為對於天文觀測來說,解像度和集光力是最最要緊的。

這就是清晰明亮。而放大倍率倒在其次。你想,放大成乙個灰濛濛模模糊糊的影像有什麼用?

也沒什麼完美組合,就是口徑越大越好。

折射式因為是玻璃鏡片,口徑不易做大。不過維護最方便。幾乎不用維護。建議初學者就選這種。

反射式物鏡是反光鏡。口徑容易做大。但維護較為麻煩。有點灰掉到反光鏡上就不容易清除。有時光軸還會動掉。調光軸對新手來說又是件麻煩事。

折反式**較貴。在一般業餘愛好者中用得較少。據說有其好處。但本人從沒看過。不敢瞎說。

一般,天文臺的望遠鏡,焦比(光圈)大概都是多少

7樓:網友

天文臺的望遠鏡一般都有很多種用途,要配接多種終端來完成多種觀測任務。這樣它就需要很多個焦點、很多種焦距和焦比。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主焦點,也就是被觀測物件的光線經過主鏡反射後直接成像的位置,即下圖中f1位置。特點是焦距短,光力強。焦比大約在f/2~f/6之間;

2,卡塞格林焦點或r-c焦點,簡稱卡焦。這是目標光線經過主鏡和副鏡反射後所成的像,在下圖中位置為f2,特點是焦距適中,像面平,像質好。卡焦的焦比一般都在f/10左右;

3,奈斯公尺斯焦點,是在卡焦光軸上放置乙個平面反射鏡,把卡焦光線通過赤經軸軸線引出的焦點,即下圖中的f3。為照顧機械距離,一般會另加延焦鏡。特點是焦點與鏡筒ota沒有直接的機械連線(不需要鏡筒為支撐終端而付出相應的機械強度),可以配接較重的終端儀器。

奈焦的焦比一般為f/15~f/25,見下圖;

4,折軸焦點。它相當於把奈斯公尺斯光路中再增加一組隨動於赤緯軸的平面反射鏡後得到的焦點,由於機械距離進一步加大,它的焦距會進一步延長。折軸焦點的特點是,焦點位置不隨鏡筒轉動而變化,可以部署大型的、固定的終端儀器。

它的焦比一般要達到f/30~f/60,見下圖。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焦距

8樓:能日樓主嗎

第二個問題:長焦距和短焦距望遠鏡在同樣放大倍數的情況下,長焦距的鏡子效果要一點,另外需要給你說明的是對於口徑為80mm的普消鏡子放大倍數如果達到了200倍,那估計成象已經很模糊了,600mm和800mm基本上是乙個樣,都無法有效分辨物體。

第三個問題:長焦距和短焦的區別最重要的是色差問題,同樣口徑的鏡子,焦距越長色差越小,另外一點,短焦的鏡子視野明亮,色差大,長焦鏡子視野稍微暗一些,但色差也小一些,還有一點就是焦距短的,重量會小一些,容易攜帶,對鏡子支撐平臺的需求也可以低一些,投入會少一些。

對於這兩款鏡子的選擇我個人傾向於600mm的,因為望遠鏡是乙個整體,要從成象質量,可攜帶性,**,赤道儀的**來選的。

最後想告訴你:望遠鏡選擇中口徑最重要了,他決定了解像度,倍數這個引數沒有意義。不要讓商家的高倍數忽悠你,一款口徑80mm的鏡子,有效放大率也就是100倍最多了。

請問天文望遠鏡的各項引數的意思,比如放大率等等

9樓:晗紅

1. 口徑:物鏡的有效口徑,在理論上決定望遠鏡的效能。口徑越大,聚光本領越強,解像度越高,可用放大倍數越大。

2. 集光力:聚光本領,望遠鏡接收光量與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開放時,直徑約口徑的望遠鏡,集光力是70/7=100倍。

3. 解像度:望遠鏡分辨影像細節的能力。解像度主要和口徑有關。

4. 放大倍數: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如開拓者60/700天文望遠鏡,使用h10mm目鏡,放大倍數=物鏡焦距700mm/目鏡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數變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放大倍數不是越大越好,最大可用放大倍數一般不大於口徑公釐數的倍,超過最大有效放大倍數後,影像變大清晰度卻不會再增加。

5. 焦比:物鏡焦距長度與口徑的比值,相當於相機鏡頭上的光圈。如果口徑不變,物鏡焦距越長,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的倍率;物鏡焦距越短,焦比越小,不容易得到較高的倍率,但影像更亮,視野更大。

短焦距鏡(小焦比,焦比》=6):適合觀測星雲、尋找彗星; *長焦距鏡(大焦比,焦比<15):適合觀測月亮和行星 *中焦距鏡(中焦比, 6>焦比》=15):

適合觀測雙星、聚星、變星和星團, 更可以兩頭兼顧,很適合初學者。

6. 視場:望遠鏡成像的天空區域在觀測者眼中所張的角度,也稱視場角。放大倍數越大,視場越小。

諮詢天文望遠鏡 (關於焦比、倍數及選購)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客氣地說一句,就你這研究方法,研究個乙個月你都不知道怎麼選。要從這些引數的本質下手才行啊!!!

1、什麼時候用長焦,什麼時候用短焦?

新手簡單地理解為:長焦看系內天體(亮度高,需要大倍數看細節),短焦看深空(視場大,收集到的光線較多)。

2、我需要多大的倍數?

一般來說,望遠鏡能達到的最大倍數為其有效口徑的2倍,更大的倍數就不會再增加細節了。例如:你買個90eq,上到180倍就是極限,你給它弄到300倍,不是不可以,只是這樣做並不能比180倍時多看到些細節。

3、倍數大等於看得遠?

不!!!乙個天體能不能被你看到取決於它在可見光波段夠不夠亮!就好像說我用肉眼就能看到仙女座星系,卻看不到冥王星……

4、倍數越大越清晰?

2裡面已經提到了一點兒了,不是這樣的!!!望遠鏡的解像度取決於它的口徑。口徑越大解像度越好。

然後對於你那樣「汙衊」信達,我會告訴你星特朗早就被信達母公司合併了麼?這倆牌子就一家公司的!而且哪個可憐的商家告訴你信達買的人少的?

ps:別指望能看到一顆大大的冥王星,你就只能看到乙個點。

11樓:帳號已登出

物鏡焦距的倒數乘目鏡的焦距就是倍數。

天文望遠鏡的引數關係

12樓:素櫻那拉紅旭

1.口徑越大解像度越高,集光歷漏率越強。

2.焦距受需求決定,物鏡焦距兆和除目鏡焦距就等於放大倍數。

3.焦距除以口徑就是焦比,好比照相機光圈。

4.焦比小集光裡強(f2大於f10),但色差也越大(只限於折射式,反射式不存在色差,所以一般鏡筒很短)

不存在絕對完美,但口徑越大越好。望遠鏡視需求而定,一般都是用反射式。

折射式的話,族爛盯焦比小的適合看深空天體,反之適合看近地天體。

天文望遠鏡對天文發展的影響,關於天文望遠鏡的功能

哈勃望遠鏡能在250億光年之遙,發現新的行星 星雲或星體,對科學屆有非常大的影響。使觀測更精確,古代天文學進入現代天文學階段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功能 何為好處?觀天文只是一門愛好或興趣,有人下象棋能有什麼好處?別人又不給你錢,你可以說下的好就可能成為職業象棋大師!學習天文也是如此,比如說太陽系你又發現...

天文望遠鏡選購

初學者首推星特朗80eq,網購 能壓到1000以內,還配有赤道儀。這款望遠鏡的解析度約為1.5 可以看到月球上直徑5 以上的環形山 其它諸如金星的盈虧 火星的極冠 木星的雲帶 土星的光環 不過提示一下,最近幾年土星環觀測效果不好 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沒有問題。理論上也可看到所有的110個梅西耶深空天體...

天文望遠鏡適合看風景嗎,天文望遠鏡可以當普通望遠鏡看風景嗎??????

可以的,儘管不適合,但是如果非要這麼做,當然可以。不適合的原因,要說的簡單那麼就一句話 天文望遠鏡是為看天文設計的,而不是看地面景物,沒人開著船在地上跑,也沒人開著車在海上行,什麼東西,什麼用途。如果要說的複雜,那麼首先,天文是看天上的東西的,天上的東西有個特點,都是一丁點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