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有什麼不同?

2025-02-05 17:40:14 字數 1730 閱讀 8874

1樓:狼行成雙

三公九卿是為君主集權但行政上具有一定自主性,而三省六部制是行政分權《相互制衡》實質上也體現了君主集權。 秦漢以後三公九卿有了具體的職務,可以算是機構了。那時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分別掌管不同事務,到了隋朝,為了加強**集權,那麼就不能讓丞相掌握太大的權力,就把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設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中書、門下二省的長官都是丞相頭銜,尚書省又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職務,分管六個不同方面的事務,各部長官也是丞相頭銜,因此從前屬於丞相一人的權力被分成8部分,大大加強**權力,這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的特點是什麼?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的特點是什麼。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

2、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權重。

4、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三公九卿制的特點是什麼的全部內容了。

三公九卿制是什麼朝代創立的

3樓:幸運的冷盤

秦朝。秦始皇李斯建議所制。

三公九卿是什麼制度

4樓:大王普法

三公九卿制指什麼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行政機關實行的一種制度。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

三公九卿制指什麼 三公九卿的**官制為秦王政接受李斯建議所制,以皇帝為。

三公九卿的具體內容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九個職務,「三公九卿」用來統稱封建社會中的****高階**。

三公」制的正式形成,是在東漢時期。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

三公九卿是什麼意思?

歷史三公九卿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高階官職,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公下面設定九卿。

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

漢朝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興。

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高階官職,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公下面設定九卿。

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

漢朝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興。

三公九卿制的內容

三公九卿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高階官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更好地統治國家,開始設立三公。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太尉主持軍事。

漢承秦制,也設三公。

三公九卿制是什麼官職制度?

5樓:小螞蟻爬爬賽

漢代官職,**為三公九卿制度,排序為: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同時執金吾,大長秋,鏈埋將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與九卿相同。

九卿 郡縣長官 三公(秦朝官職從大到小依次排列)

秦朝官職簡表 部門主要官職部類。主要官職 品級 秩 說明。三公 丞相相邦 相國 金印紫綬 秦惠王十年 公元前328年 以張儀為相。秦武王二年 公元前309年 初置左右丞相。呂不韋初任丞相,後尊為相國。丞相執掌為 丞天子 助理萬機 太尉 金印紫綬 掌武事 御史大夫 銀印青綬 掌副丞相 九卿。奉常 中二...

位列三公之中的三公指的什麼,位列三公中的「三公」分別是指什麼職位?都掌管什麼事情?三公和三司(司徒 司空 司馬)有什麼區別?

丞相 處理國家政事 御史大夫 執掌群臣奏章,兼管監察事務 太尉 管理國家軍事 沒關係,你去吧!黃啟仁道。這個發現讓勁既興奮又激動。假如這真是一支職業隊或者半職業隊的話,還是不認識。豔麗女子搖搖頭道。位列三公中的 三公 分別是指什麼職位?都掌管什麼事情?三公和三司 司徒 司空 司馬 有什麼區別?三公 ...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顯赫的最尊顯的官職,分別是

三公為古官名,其說法各異。尚書 周官 立太師 太傅 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春秋公羊傳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 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一相處乎內。兩相印證,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稱呼,輔佐天子。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