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弭蕭餘倫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據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2樓:合桖瑤
這個寫的很好,很有情感。
讀《唐宋八大家》有感800字
3樓:雪雅馨箜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唐宋八大家散文選》還是較為吸引人,這不,剛剛翻完就現寫,趁著興致未盡--對於乙個沒有責任感的男人來說,興致或許屬於決定性因素。韓愈的文章是好,但外人的評語似乎更好,缺乏一種灑脫自然;歐陽修和曾鞏的文風我很厭惡,絲毫沒有興趣,不知道「八大家」是不是也像當代的超女一樣,以投票方式決定?對於自然景觀的描述,柳宗元可謂一絕,讓人想起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王安石和蘇洵的散文均條理清晰,鋪陳有序,長者風度恍於眼前;蘇轍兼有柳宗元的生動和王(安石)蘇(洵)的條理,溫穩舒明,值得細細欣賞;蘇軾,蘇軾, 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該怎麼稱呼呢?就叫xx罷,一直是我最喜歡的xx,奔放灑脫而又浪漫豪情,想象力出眾,很喜歡他那一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我的某些遊戲id就用「有情風捲萬里潮」,算是一種景仰吧。
名師講堂《唐宋八大家》觀後感 寫其中一人
4樓:一鳴
看看人家韓愈,從小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不僅會讀書,而且懂得讀什麼,怎麼讀,而且讀了還能記得住!我們的家長、同學也許禁不住要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不成韓愈真是個天才?說起來還真沒什麼好羨慕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父母的早亡對韓愈性格的形成影響巨大。現在雖然有他兄長、嫂嫂撫養他,但是兄長之愛、嫂嫂之愛豈能與父母的疼愛呵護相比?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比較獨立、比較早熟,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比較敏感,這樣的孩子學習比較自覺,懂得讀書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第二,韓愈十二歲的時候,他的家庭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他們家的頂樑柱、兄長韓會不幸亡故。亡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鬥爭。當初提拔韓會的宰相元載由於勾結宦官,結黨營私,被皇帝殺了全家。
被朝廷認定的元載的同黨都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其中韓會由於恃才傲物、名高才重被貶得最遠,貶到遙遠的廣東韶州做刺史。韓愈與嫂嫂也隨同長途跋涉,來到韶州,不過一兩年時間,韓會就因憂憤勞累過度而死。先是父母早亡,兄嫂撫養,現在兄長不過四十多歲就早早離去,韓愈的成長之路真是佈滿了荊棘!
兄長的去世使得韓愈一家人失去了依靠,不得不回到河南孟州老家。但是當時的中原地區軍閥混戰,根本沒有謀生的基礎。怎麼辦呢?
好在韓愈的父親早年在江南做官,在安徽宣州有乙份莊園田產,於是全家遷往安徽宣州。在這整個過程中,包括將韓會靈柩歸葬河南孟州,從廣東韶州攜家帶口趕回河南孟州,又從河南孟州攜家帶口趕往安徽宣州,到了宣州以後對韓愈以及其他家人子弟照料看護與教育,所有這一切都不得不落在了韓愈嫂嫂鄭氏的肩上。特別是對韓愈的成長與教育。
唐宋八大家文選讀後感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後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
韓愈——以尊儒反佛為主的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馬說》等,有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雜說》《獲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永州八記》。其中包括《小石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等。 宋朝:
歐陽修——《醉翁亭記》,《鳴蟬賦》《秋聲賦》《與高司諫書》《朋黨論》《伶官傳序》 蘇洵【xún】——六國論》《衡論》《辨姦論》《管仲論》《權書》等 蘇軾——《水調歌頭》,《浣溪沙》,《江城子》《蝶戀花》等;散文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平王論》《留侯論》《石鐘山記》等。 蘇轍——,欒城集》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 曾鞏【gǒng 】—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傷仲永》《答司馬諫議書》 韓愈倡導了「古文運動」,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王安石、曾鞏(曾拜歐陽修為師)。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為了讓大家更好記住他們有個順口溜:韓(韓愈)柳(柳宗元)加歐陽(歐陽修),三蘇(蘇軾、蘇洵、蘇轍)並曾(曾鞏)王(王安石)。
或者:歐陽修忘記(王安石)了曾經(曾鞏)在南韓(韓愈)的一棵柳樹下(柳宗元)吃三蘇餅乾(蘇軾、蘇洵、蘇轍)。 或一韓一柳一歐陽,三蘇曾鞏帶一王或者三蘇(蘇軾、蘇洵、蘇轍)王(王安石)曾(曾鞏)歐陽修。
再或者,韓柳三蘇修(歐陽修)石(王安石)拱(曾鞏)。對的 柳宗元永州八記中《小石潭記》最著名。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有哪些?
唐 韓愈,柳宗元。宋 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曾拜歐陽修為師 望採納!謝謝!這是對唐 宋八位著名古文作家的合稱。包括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王安石 蘇洵 蘇軾 蘇轍 曾鞏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韓愈 柳宗元,宋代歐陽修 曾鞏 王安石 蘇洵 蘇軾 蘇轍。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稱 ...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
明初朱右選韓 柳等人文為 八先生文集 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 文編 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 唐宋八大家文鈔 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 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 唐宋八大家文鈔 164卷,有明萬曆刻...
唐宋八大家的具體,唐宋八大家的具體資料?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韓愈 768 824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南陽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 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 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 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