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是農耕時代的主要遺址中,位於黃河流域的是
1樓:歷史秘辛愛好者
大汶口遺址、半坡遺址。
原始農耕時代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所取的的主要成就
2樓:星恩文化
黃河流域半坡文化,成就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原始農業有了發展,開始有原始畜牧業,主要飼養豬、狗等。會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並使用陶器,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
以經營原始農業為主,使用的石器為比較精緻的磨製石器。
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成就使用磨製石器。
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原始農業時期中國的黃河流域種植什麼?
3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種植粟和水稻。
造成二者分佈區域不同主要原因是氣候環境。因為在原始社會。
生產力十分的低下,所以農業的種植情況就由當時當地的自然條件所決定。
在原始的自然條件下,採用簡陋的石器、棍棒等生產工具,從事簡單農事活動的農業。使用石器工具從事簡單活動的農慶正神業。系由採集、狩獵逐步清鬧過渡而來的一種近似自然狀態的農業,屬世界農業發展的最初階段。
其特徵是使用簡陋的石制工具,採用粗放的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實行以簡單協作為主的集體勞動。
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遺址
4樓:剛陽文化
1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2陝西西安半坡遺址、
3大汶口遺址。
河姆渡原始居民創造了長江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李孫行業,雖使用磨製石器凱肆,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種;
半坡原始居民創造了黃河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粟種植為主的旱地農業,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特別是廣泛用於農業生產中;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會晚期的典型。當時,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哪譁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產生了階級。
最能體現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文化成就遺址的是
5樓:網友
黃河一直都被中國人奉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發現大量的古文化遺址,黃河流域分佈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龍山文化)。
半坡文化。已進入新石器時代(1萬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當時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區別於舊石器時代(250萬年至1萬年)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由打製石器轉向磨製石器;
二、 由採集、狩獵轉向種植、畜牧;
三、 陶器的出現;
仰韶文化。仰韶村處於河南省澠池縣,從該地的古遺址上發現了許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鏃、石紡輪等,骨器有骨針,陶器有缽、鼎和粗陶、彩陶。
仰韶文化遺址有大量石斧、骨鋤的發現,表明當時農業的發達。另外還在墓室中發現一陶罐裡盛放了粟,說明粟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
龍山文化。龍山文化的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1928年被發現。
他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鐮等,另外還要蚌鐮和挖土用的雙齒木耒。他們飼養豬、狗、牛、羊、雞、馬等。
龍山文化也稱黑陶文化,黑陶製品質地精細,造型優美,用陶輪加工並在窯中高溫(1000℃)燒造。這種高溫技術的掌握,為青銅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龍山文化主要分陝西、河南和山東三大型別。
無論是彩陶文化,還是黑陶文化,都應該是發源於中國本土,與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沒發現有什麼繼承關係。
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還出現了青銅器,它表明龍山文化開始向青銅文化(夏商文化)過渡。這一時期的精緻陶器也與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陽市乙個名叫後岡的地方,發現乙個古文化遺址,成「三疊層」形式。它的上層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層是黑陶文化即龍山文化,下層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認為這裡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
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
6樓:匿名使用者
1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2陝西西安半坡遺址、
3大汶口遺址。
河姆渡原始居民創造了長江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雖使用磨製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種;
半坡原始居民創造了黃河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粟種植為主的旱地農業,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特別是廣泛用於農業生產中;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會晚期的典型。當時,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產生了階級。
7樓:匿名使用者
半坡原始居民創造了黃河流域農耕經濟。
我國的黃河流域的原始農耕居民代表是什麼
8樓:網友
選ba、河姆渡,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在長江流域b、半坡遺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c、大汶口文化,年代約為西元前4040—前2240年。位於長江附近。
d、紅山文化是距今。
五、六千年間乙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
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簡單一點就是男耕女織 或男人打獵耕種農作物女人在家織衣物 男人圍獵動物,女人採集植物果實。問題 分析材料,說明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1.磨製石器 種植水稻 挖掘水井 飼養家畜 製造陶器 還會製造一些玉器和樂器 婦女主要從事耕作 紡織,男子主要從事捕魚打獵以及製造工具 製陶等繁重的手工...
我國的三大平原是什麼,我國的三大平原是哪三個?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又分為鬆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它被譽為黑土地,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 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華北平原 也稱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
我國最大的平原是什麼,中國最大的平原是什麼?
我國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 又稱松遼平原。位於祖國東北部,介於大興安嶺 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抵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最寬達400千米,總面積35萬平方千米左右,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它主要是由遼河 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