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該如何正確看待問題兒童?

2025-02-18 10:45:18 字數 6571 閱讀 6597

1樓:職場小馬哥

即使現在很多兒童因為家長的溺愛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仍然要對他們保持寬容的心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我小時候也是乙個非常活潑的孩子,一天到晚老是做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我們作為成年人,還是要儘量寬容他們,但是不代表一定要慣著他們。

01、我們小時候,也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因為我小時候住在農村,那時候老去鄰居家偷葡萄吃,但是鄰居即使抓住了我也對我很友善,他教育了我,告訴我以後想吃葡萄的話可以來跟他說,而且還送了我一串葡萄讓我帶回去。我覺得這個鄰居對年幼的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有一顆包容心,讓我沒覺得羞愧而死。

02、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被社會認可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乙個過程,並不是說我們一生下來就知道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道理,而是我們在生活中慢慢瞭解到的。雖然兒童可能在成長中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和選擇,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不值得被原諒。如果不是很壞的行為,我們還是要給予他們關愛和友善的態度,而不是對他們進行一味的苛責。

03、沒有天生的熊孩子,更多的是熊家長我仍然相信沒有人是天生的熊孩子,大多數是因為家裡就這麼乙個孩子家長溺愛出來的。所以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建議就直接給他們家長理論好了,如果說不通的話就算了,畢竟這個社會上能給他們教訓的人多了去了,沒有必要因為這些小事影響自己的心態。他們早晚會因為自己做的事情得到反噬。

2樓:雙魚愛仕達

首先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對待孩子的稱呼一定要尊重,千萬不要隨便起乙個外號,而且一定要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3樓:蕾蕾

讓孩子在乙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內長大,告訴孩子不要去做違法犯罪的事,做事情的時候應該想到結局。

4樓:愛唱的英侃

我認為這些兒童的問題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家長的教育沒有教育好,所以才會讓孩子越來越過分。

5樓:職場導師小璇璇

想要正確看待問題兒童,就要了解兒童背後成長環境,我覺得想要改變乙個兒童,首先要改變兒童成長環境才行,給他們更多理解和包容。

6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我覺得所有的問題兒童都是因為父母或者長輩的溺愛所導致的,所以才會讓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

熊孩子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你怎麼看?

7樓:行樂樂樂行

這個說法是對的,這是因為熊孩子這三個字也具有特別強的侮辱性,而且也會傷害到很多小孩子的正常生長。

8樓:卷卷

道德綁架!只談熊孩子保護,怎麼不談如何阻止熊孩子給他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9樓:王祿

這句話對他們的評價確實是有點極端了,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影響,應該理智的去看待他們。

10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有些孩子就是因為自己有法律保護,所以才會為所欲為,而且做一些非常惡劣的事情,我覺得熊孩子就是對他們的乙個稱呼,跟保護理念是沒有衝突的。

熊孩子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我們對於未成年人是否存在過度保護?

11樓:情感神仙諮詢師

一、對於未成年人就要過度保護,因為過度了,未成年人才有了朝朝暮暮要去**。

孩子在家是如何成長的,每一對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保護孩子的秘笈就是成全孩子的學業有成。

一心向著學業有成就是過度保護了,畢竟少年世界沒有了自然世界的野蠻生長,只有溫室裡的安全生長,但也是可去的有利環境。

每乙個青春路上的孩子都有時光歲月的言行舉止,被一系列忙閒雅俗安排的穩穩當當也是一種過度保護了,然而這是有效的熱愛生活人生。

過度保護都是交往方式的彼此滿意成就彼此姿態。

二、不滿意的過度保護都成了叛逆世界的向左向右,滿意的過度保護都成了情感認知的春夏秋冬,過度保護都是家庭世界的焦點。

關心孩子有數不勝數的方式,孩子最喜歡的兩全其美一定最有父母明白的家庭發展趨勢,於是保護孩子就是順著ta生長同齡人思維世界。

瞭解孩子有數以萬計的秘訣,孩子最愛慕的方式一直都是父母也喜歡的方向感,於是保護孩子就是讀著ta生活人生交往酸甜苦辣。

過度保護都是心思慎密,確定一種安全感世界的改變,將要實現的目的作為受歡迎的理解。

三、家長都是許了孩子長大的守護人,也是變成一路上嘮嘮叨叨的陪伴者,被孩子改變的保護都是非常過度了,被孩子扼殺的保護都是過分了。

一路成績非常漂亮,一路成長非常優秀,一路性格非常獨立,一路變化非常放心,保護世界的過度眼光都是默然歡喜的冤家對峙對值。

孩子越來越外向活潑開朗,孩子越來越話多懂得交往,孩子越來越有小大人擔當,孩子越來越有未來趨勢,保護路上的過度焦點也是默契世界的與時俱進。

孩子與大人都會響應保護世界的心靈密碼,也會達成遮蔽一些彼此認同的過度保護。

12樓:生活助理阿離

是的,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的父母都對未成年人過度保護了。造成了這些熊孩子的心理變得特別的不好,甚至是有頂撞父母的行為,還有不尊重父母和家人的行為。

13樓:北山一師

我覺得未成年人這個過度保護就是很不好,我就是這個樣子對於孩子過度的保護總是怕孩子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孩子肯定就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14樓:情感達人左右

對於說熊孩子的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的保護理念,我認為我們對於未成年人並不存在過度保護。畢竟未成年人屬於弱勢群體,應該予以很強大的保護。

熊孩子這個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你如何看待「熊孩子」這個稱謂?

15樓:己分

其實我個人認為熊孩子這個稱呼並不算是貶義,反而裡面還含有著寵溺的成分。在大家在面對那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時,可能都會說上一句熊孩子。所謂的熊孩子,也就是說這個孩子他太過淘氣和調皮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討厭這個孩子。

因為我們知道,雖然說孩子的有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讓人覺得厭煩,但是他們本身是並沒有惡意的,可以通過對他們的教導來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和方式。<>

所以說我們在給他們這個稱謂的時候,裡面並不僅僅是討厭的成分,還有寵溺的情緒。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其實他們做出了錯誤的事情,我們也不能像批判大人一樣如此激烈的去批判他們。因為大人他本身是有著主觀的思維邏輯去引導的,但是孩子沒有他可能僅僅是做了一件自己覺得並不是很壞的事情,甚至也無法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惡劣後果,所以說這個稱謂給到他們的話,我認為是沒有不合理的成分在的。

多數不喜歡這個稱謂的人會覺得這個稱謂就是對孩子的惡意,裡面有著極強烈的批判色彩,或者說有一些家長在聽到自己的孩子被說是熊孩子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憤怒,但實際上在面對小朋友的時候我們天然是有一種保護的心態的,也會更加的寬容一些。很多小朋友做出的錯誤的事情,我們都會告訴自己他們本身並沒有惡意。<>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疏解自己心中不滿的情緒,但是在看到這類孩子的時候,我們可能心中也免不了有一些抱怨,所以說熊孩子這個稱謂實際上只是乙個簡單的符號而已。在這個符號裡面,它其實並不包含著任何負面的或者是不好的惡劣的情緒。

16樓:阿紫說星座

我覺得形容的很好。因為熊孩子本身就是用來形容那些沒教養,不懂禮貌的孩子。

17樓:草果香香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所以說一句話,乙個詞他不止乙個意思,熊孩子一般指不聽話比較麻煩搗蛋的小孩子,但是在家長看來小孩子比較淘氣調皮也可以稱之為熊孩子,這就是暱稱了。

18樓:木木小田心

熊孩子其實就是因為父母教育問題讓他們無法產生共情最後會逐漸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要從小教育好小孩,賞罰分明,不能過於溺愛。

19樓:毛桃

熊孩子這個稱呼指的是那種特別頑皮,不聽管教,我行我素,並且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的孩子,可以說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家長的一味溺愛,才會成就熊孩子。

20樓:情感諮詢阿博老師

在我看來,所謂的「熊孩子」是指那些在公眾場合撒潑的孩子,絲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21樓:老龐家小

其實我覺得熊孩子這個稱謂挺合適的,這個稱謂裡面既有討厭又有包容,特別恰當。

22樓:一笑而過談遊戲

我覺得這個稱謂非常好,因為很多孩子非常淘氣,就應該給這麼乙個外號。

23樓:柒晚灣

我個人覺得這個沒有什麼的。就是乙個稱呼而已,所以談不上有什麼的感想。

「熊孩子」稱謂被指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你對熊孩子這個稱呼有何看法?

24樓:躺看娛樂百態

在我看來熊孩子這個稱呼是指一些比較頑皮喜歡搗蛋的孩子,不過也有些家長也喜歡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熊孩子。

也許在被人眼中熊孩子是對一些不聽話的孩子的總稱,但是在有些家長的眼裡熊孩子就是乙個帶有寵愛的一種稱呼

我覺得熊孩子這個稱呼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主要是出於每個人對這個孩子的看法來決定

當時的環境也有決定這個稱呼的一些含義,所以我覺得不能統一而論。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稱呼一些比較頑皮的孩子為熊孩子,其實孩子天生就很好動而且比較頑皮。

比如在公眾場合做了一些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就可以稱之為是熊孩子。

正常範圍內的搗蛋我覺得其實也不能稱為是熊孩子,我自己從來沒有喊過我的孩子為熊孩子。

在我概念裡熊孩子這個稱呼就是乙個貶義詞,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每個人對於熊孩子這個稱呼都會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統一而論。

我覺得正常範圍內的犯錯就是屬於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比較好奇而且會很好動。

這個天性是沒有辦法去改變,也沒有必要去扼殺,但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所以我覺得其實大家也不要隨意用熊孩子這個稱呼去形容自己的孩子,也許你的稱呼包含了很多的愛意。

但是在被人看來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否認,所以我不是很贊同家長用熊孩子這個稱呼,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理解熊孩子這個稱呼呢?

25樓:秋風體育

我覺得熊孩子用在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沒啥大問題,他們就是熊孩子。

26樓:小可樂媽媽妞兒

我覺得熊孩子是對特別調皮搗蛋的,不聽話,而且活潑好動的小朋友的稱呼,是大人對小朋友又氣又急,還不能動手打的時候的一種無奈。

27樓:小煜張張

我感覺熊孩子就是那些被父母寵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那種孩子,他們時長做一些讓人感覺沒家教的事情讓人們很崩潰。

28樓:創作者

我覺得熊孩子是乙個非常親切的稱呼,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的孩子比作熊孩子,是希望能夠永遠活潑快樂調皮,健康生活。

29樓:後生談情感

我覺得熊孩子真的不是乙個乖孩子,因為熊孩子只會不斷的闖禍,而且她的家長也不好。

熊孩子稱謂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理念,這種說法算是上綱上線嗎?

30樓:怪物淵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算是上綱上線,因為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確實是與家長的關係更大,孩子身上的問題反映出的其實也是家長的問題,畢竟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是家長的言傳身教養成了他們如今的性格。沒有一生下來就是壞孩子的孩子,也沒有一生下來就非常善良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家長的教育都是極其重要的。

有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做出各種各樣過分的行為,而這種過分的行為也不止針對自己的家人,還針對那些在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有的孩子會隨意去打其他大人的巴掌,會隨意去罵其他大人,將東西扔到其他大人身上,這樣的行為無疑是非常令人反感的,這也是那些人給這些孩子冠上這個稱謂的原因。

不過,我覺得如果觸犯了法律的話,那就不僅僅是熊孩子三個字可以稱呼的了。畢竟一般的孩子都只會搗一些小亂,惹來一些人的反感,並不會隨意去觸犯法律。真的到達了這種地步的話,只能說因為身邊的環境,這些孩子的本性已經變壞了。

要想糾正過來,只能依靠法律的懲罰。得讓這些孩子明白,社會上的人並不都是他的父母,不會慣著他的行為,法律也不會容忍他過度的行為。做了觸犯法律的事情,就一定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一般孩子搗亂的行為我們是可以容忍的,但這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不過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糾結熊孩子這個稱謂是否違背了保護理念,因為就算不讓人們叫這個稱謂,也會有更多的稱謂來形容這些孩子,甚至可能會比熊孩子這個稱謂更加過分。我覺得不管年齡的大小,做了觸犯法律的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

一般來說,家教好的父母都會教出比較懂禮貌的孩子,而那些不懂禮貌的孩子往往是不懂禮貌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教養出來的。

如果他們的孩子做了什麼為觸犯法律的事情,那麼可以說是這個孩子的家長一手導致的。他們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這種性格,在自己的孩子受到懲罰之後一定會非常難受,但我覺得更難受的是那些受害者的家屬。因為他們平白無故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事情的原因有可能只是一件小事。

未成年人應該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未成年人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

一是校園防欺凌,遇到一定要沉著應對,事後報告老師。二是家庭防家暴,及時向 部門公安求助。三是伸張個人權利,比如受教育權 健康權 被扶養權。必要時法院起訴。四是學點法律,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未成年的權益是監護人的責任,因為未成年人他其實自己並不知道保護自己,所以他的家戶人就尤為重要,大部分監護人是...

未成年人享受法律的特殊保護主要有哪些

刑法 刑訴 犯罪時不滿18週歲不得判死刑,再重的罪行也應該從輕減專 輕處罰。不滿14週歲屬完全不受處罰,14 16只有犯8類特定犯罪,才予以處罰。不得公開審理。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不算累犯 符合法定情形的,應該宣告...

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不能夠判決死刑符合我國刑法的什麼原則

不是原則,我國 刑法 四十九條 死刑適用物件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週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所以刑法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法院判決應該遵循。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會判死刑嗎 你好,不一定的,給你舉個例子,不滿十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