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讓步

2025-02-18 11:40:18 字數 1221 閱讀 6170

有些家長總讓孩子「謙讓」,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妥?

1樓:venus趙公子

有些家長總讓孩子「謙讓」,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妥?

1.孩子往往會變得自卑、敏感。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對別人謙卑。

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導致自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卑微。這種錯誤的認知很容易導致孩子變得自卑和敏感。當孩子長期遭受父母或他人的不公平待遇時,內心會變得越來越敏感。

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孩子還是會主動把機會讓給別人,但內心的不甘會越積越深,最終面臨大爆發。

2.孩子不容易滿足於現狀。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對別人謙虛,凡事優先考慮別人的想法。

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雖然學會了謙遜,可以因此受到別人的稱讚,但內心還是無法得到滿足。對於孩子來說,謙讓並不是他們行為的初衷,而是在父母的唆使下做出的行為。所以,當孩子一次次卑微的時候,內心的失落感會更強,失去的越多,就越不滿足於現狀。

如果孩子總是很卑微,那麼必然會產生自卑心理,以為自己不會有更好的東西,哪怕機會就在眼前,也會給別人。

3.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逢迎型人格,家長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到原則性的謙虛。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有原則的謙遜。

父母不能因為怕孩子變成逢迎型人格,就拒絕用謙卑的態度教育孩子。相反,他們應該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同時以謙卑的態度教育他們,而不是別人想要什麼。他們再喜歡,也會「忍著痛」給別人。

只有懂得保護自己的底線,孩子才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變得退縮和軟弱。尊重孩子的選擇。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別人的眼光和我們自己的面子。

只有真正尊重他們,他們才會真正學會如何和朋友相處,在有分歧的時候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樓:隨遇而安

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讓自己的孩子變得非常敏感,自卑,父母總是讓孩子去謙讓別人,但是從來都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內心感受,長久以往的話,孩子可能會變得特別的害怕和朋友們接觸,可能性格比較內向。

3樓:星了

我認為謙讓這個禮貌是非常的好的,比如說在古代口容那裡的故事就是乙個很好的謙讓的美德,但是也應該讓孩子學會爭奪,不容易受到他人的欺凌,而且也不容易吃虧,謙讓並不是軟弱,謙讓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也應該是分場合的。

4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既要溫柔,又要有自己的脾氣,否則很容易被別人欺負,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你的底線。

什麼叫原則性問題不能讓步,非原則性問題可以讓步?

原則就是底線,原則性問題就是底線問題,所以說底線不能讓步,其他非原則即非底線問題都可以協商,這無論從國家 團體還是個人角度來說都是一樣的,不能沒有底線,國家主權問題 領土完整等等都是底線,團隊和個人比如聲譽 是否觸及違法犯罪等,這都是底線,涉及到的都是原則性問題,完全不能讓步。因為大是大非的事情,這...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怎麼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呢?

這些母親都有乙個共同點。也就是說,與孩子溝通基本取決於 咆哮 但效果不會太差。其實 吼 孩子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尤其是教育孩子,咆哮 孩子會產生反效果。現在很多家長先對孩子說,先說好,不聽的話繼續說,不聽的話 咆哮 事實上,如果換一種方式,父母不會那麼累。例如,孩子今天放學後不想做作業,只想玩平板電腦...

挫折教育,真的能讓孩子變得堅強又勇敢嗎?

很多家長們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想通過一些方法來讓孩子們有乙個比較好的成長環境。或者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是乙個正確的做法,才能夠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行為有乙個正確的判斷。而且一些家長們他們也可能會覺得像一些挫折教育,是比較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的。是否是乙個正確的做法很多人都會覺得,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