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
1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電子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是電子管數字機、電晶體數字機、積體電路數字機、大規模積體電路機。
1、電子管數字機。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儲存器採用了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儲存器、磁鼓、磁芯;外儲存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組合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電晶體數字機。
硬體方的作業系統、高階語言及其編譯程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積體電路數字機。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儲存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
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轎陸廳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4、大規模積體電路機。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閉隱。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嚮物件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電子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計算機在執行時,先從記憶體中取出第一條指令,通過控制器的解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儲存器中取出資料進行悉罩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等加工,然後再按位址把結果送到記憶體中去。接下來,再取出第二條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揮下完成規定操作。依此進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式與資料一樣存取,按程式編排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動地完成指令規定的操作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於1945年提出來的,故稱為馮諾依曼原理,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儲存程式、程式控制。<>
在電子計算機裡,CE是什麼鍵,計算機上的CE是什麼鍵?
ce是 clear entry 的簡寫,意思是清除條目,功能是將螢幕清零,之前的運算結果清零。此功能的設計上,一般是通過清除算數暫存器內的寄存值來清除計算值的。計算機上的 ce 是什麼鍵?ce 鍵是清除鍵,可清除顯示的數字,但對前面的運算和輸入沒有影響。一 c 鍵與 ce 鍵的區別 c鍵的英文字母是...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計算機系統輔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或產品設計,以實現最佳設計效果的一種技術。cad技術已應用於飛機設計 船舶設計 建築設計 機械設計 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等。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可縮短設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 物力和財力。計算機輔助製造是利用計算機系...
計算思維是不是現代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出現的新概念
計算思維是每個人的基本技能,不僅僅屬於電腦科學家。在閱讀 寫作和算術 英文簡稱3r 之外,我們應當將計算思維加到每個孩子的解析能力之中。正如印刷出版促進了3r的傳播,計算和計算機也以類似的正反饋促進了計算思維的傳播。計算思維涉及運用電腦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 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的行為。計算思維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