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乙個判斷中,主詞是分析不出來的謂詞,是不可能成立的。舉乙個例子,木製的鐵。這個可以變成這個判斷,鐵是木製的。
鐵」是主詞,「是木製的」是謂詞,你分析鐵,是得不出是木製的。因為鐵是乙個概念,是通過感性雜多得出來的乙個經驗概念,是指稱這類事物的概念,你完全不能從鐵中分析出木製的出來。同理「只有兩個角的三角形」你可以作出變換「三角型是隻有兩個角的『;我就不替你分析了。
自己分析。再有,世界不是由先驗邏輯規定的,康德沒有說過這句話。康德只是說,要保證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必須要由先驗邏輯對經驗事實作出規定,也就是他所謂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理性論的觀點的話,你的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因為,在康德之前,所有哲學家,都是通過分析判斷來得到事實的。剛才我跟你說的也只是分析判斷,沒有涉及到綜合判斷。
學康德先搞好形式邏輯,還有基本概念,不能一蹴而就。
2樓:匿名使用者
呃,如果乙個句子是分析判斷,那麼從主詞可以分析出謂詞。
但綜合判斷,謂詞不應是主詞包含的內容。
主詞包含或不包含謂詞的意義,是區分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的判斷條件。
這是補充。康德的不說。說艾耶爾的。
按語言分析的看法,語言和實在沒有確定性的關係。(為什麼說語言呢?因為邏輯這個工具處理的是語義。是語言,不是現實,你要談邏輯上的不可能的東西與現實的東西,那就是在談語言與實在)
所以說什麼「邏輯上不可能的東西在現實中也不可能。」,這個觀點對於語言分析是個偽命題,因為後者被擱置了。無法討論「非語言的某種可能的東西」,更無法把這個可能的東西與語言比對或者做邏輯聯絡的證明。
按艾耶爾的看法,在對「人進行判斷行為這個現象」的觀察來看,人進行判斷是首先服從邏輯規則的。他會在語言上,把不合邏輯的現象最終在語言上表達為符合邏輯的表述。(除非他沒自覺有矛盾)
邏輯與存在。事物必須是先符合邏輯才能存在嗎?什麼樣的事物不能存在?
3樓:匿名使用者
苦才是世間的真相。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一切有為諸法悉皆無常,高上知磨必墜落,美貌搭晌鬥成醜陋。有為諸法豈未見!?
朝為紅顏笑,夕作骷謹亮髏悲。
為什麼總是夢到跟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處物件,現實中根本不可能
現實中不可能的事 夢中就有這種可能,比如,女兒嫁給親 爸爸,兒子娶了親 媽媽,哥哥和親妹 妹結婚等,無奇不有。你跟你現在的物件關係如何 為什麼我老是夢見自己處物件,我現實沒有物件,並且我夢到的都是這一個男的,不過夢裡真的很幸福。你好 只是夢而已,南柯一夢。夢是假的,不必當真。我認為只是睡覺時,無意中...
2a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可能等於a的平方是對的嗎
a等於2的情況下等於a的平方,望採納 不對如a 2 2a 4 a2 4 錯的,a為2時就相等 a的平方和2a是不可能相等,是正確的還是錯 錯誤。比如2的平方等於4。同樣2 2 4 錯誤,a2可以等於2a 如果a平方等於2a a不等於0 那麼a一定等於2對不對?詳細步驟如下 a 2 2a,即a 2 2...
又不可能一直在我那裡住是什麼意思?
時光就這樣昏開在眼底,讓我們遇見了,遇見,是緣分的開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這樣的開始,也無法預料結局,只守著最後乙個句點,讓無奈遊離。生命的路上,總是有賞不完的風景。喜歡看的花,不一定永遠喜歡。曾經迷戀的故事,或許有一天也會忘記。這世上在不經意中演繹著錯過的,除了風景,還有緣分。歲月有時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