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鸚鵡魚為什麼不吐絲?

2025-03-27 08:15:37 字數 3952 閱讀 6592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歐洲地中海生活著一種魚,它色彩豔麗,脊背是紫紅色的,體側是玫瑰紅色,胸部和腹部的鰭是淡黃色的,背鰭是灰黃色的,尾部鑲白色的邊,就像鸚鵡那樣漂亮,所以人們叫它鸚鵡魚。

羅馬和古希臘人特別器重這種魚,把它當作珍品,這倒不是因為鸚鵡魚長得漂亮,而是它們的團結互助的精神。據研究這種魚的學者發現,如果鸚鵡魚一旦不幸碰上了針鉤,在千鈞一髮之際,它的夥伴會很快趕來幫忙,咬斷釣魚線,從危險中救出同夥。如果有的被魚筐圍住了,別的夥伴就會用牙齒咬住它的尾巴,拼命從筐縫中把它拉出來。

所以,一般的漁民很難捕獲到這種魚。

雖然鸚鵡魚能夠互相幫助,一般的危險奈何不了它們,可是,這並不等於鸚鵡魚永遠沒有危險。因為鸚鵡魚很怕死,常常在沒有危險的時候也憂慮忡忡,它們想,白天遇到危險了,有同伴來救御備助,如果晚上同伴們都睡著了,誰來救自己呢?於是,鸚鵡魚們想出了一種辦法。

它們每天傍晚都會給自己織一件睡衣穿,這樣便鎮拿毀確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們織睡衣的方法像蠶吐絲作繭似的,從嘴裡吐出白色的絲,利用它的腹鰭和敏吵尾鰭的幫助,經過一兩個小時就能從頭到尾織成乙個囫圇的殼,這就是它們的睡衣。每天晚上,它們睡在自己編織的睡衣裡,確實能夠防禦敵人的侵害,並能安安靜靜地睡一晚。可是它們的睡衣織得太堅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從裡面鑽出來。

到了晚上,鸚鵡魚再織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時候,鸚鵡魚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裡,早晨想出來的時候,因為沒有足夠的力氣鑽破睡衣,這就麻煩了,時間一長它必死無疑。因為,鸚鵡魚從不救助困在睡衣裡的同伴,它們會認為同伴還在睡覺,不便打擾。

所以,對於鸚鵡魚來說,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外界的傷害,而是因為作繭自縛的自殘。人類也擁有像鸚鵡魚相似的一件睡衣,我們從來不缺乏互相幫助的精神,但卻逃不脫作繭自縛的危險。

2樓:匿名使用者

鸚鵡魚好像沒有野生的吧凱鏈,是紫紅火口和紅魔鬼魚雜交出來的,野外是沒有的~吐絲我倒是沒聽說孝孫虧過~~我養了半年多了,也沒見巧神過吐絲???又不是蜘蛛。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買嘎系鸚鵡,而晤系鸚鵡魚。

嘻嘻``

4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傻佬~鸚鵡魚,若果距為能實現伱所說鎝,將距送俾我喇~嘻嘻~!>

為什麼鸚鵡魚老是裝死

5樓:巧公尺樂

得病了,建議先換水,新水中撒適量海鹽和黃粉。有外傷用碘酊,眼睛抹紅黴素軟膏。加溫28度。先不要喂。

生活習性。鸚鸚鵡魚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每當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著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瀉湖中。

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橘型悶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後吞入腹中。有營養的物質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體外。

鸚鵡魚的咽喉齒不象牙齒一樣尖利,而是演變為條石狀,咽喉齒的上頜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處相吻合。上、下頜上各生長著一行又一行的細密尖銳的小牙齒。小牙齒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許多邊緣銳利的板。

每當一大群鸚鵡魚遊過,一條條珊瑚枝條的頂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

鸚鵡魚會圓彎織自己的睡衣,他們織睡衣的方式像蠶吐絲做繭似的,從嘴裡吐出白色的絲,利用它租輪的腹鰭和尾鰭的幫助,經過一兩個小時織成乙個囫圇的殼,這就是其睡衣。有時它的睡衣織得太硬,早上睡醒後嘴巴咬不開,便會憋死在裡面。

6樓:匿名使用者

水溫太低,日常管理水溫應27~29度恆溫。

7樓:匿名使用者

缺氧,水溫低,環境不好老好嚇著。

為什麼我家鸚鵡魚不是三瓣嘴呢?

8樓:網友

那就是不純的鸚鵡魚,鸚鵡魚其實非常難過才變成這樣,經過人工改良才有了現在的樣子,如果不是這樣說明那鸚鵡魚沒有發育好。

鸚鵡魚有特別不好看的為什麼也叫鸚鵡啊?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也是鸚鵡雜交出來的品種,這種品種就不能生育了,

我家的鸚鵡魚,幾乎不怎麼長,這是怎麼回事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喂得少了,或是魚飼料的問題。問問附近花鳥魚市市場賣魚的人,好像鸚鵡魚是食肉的,可以吃些小蟲子什麼的,長得快。

我的鸚鵡魚為什麼突然死了呀??

11樓:庫懷山冼躍

買點慶大藥水和白毛推得一種液體,熱帶魚就愛夏天就愛出買毛。趕快不然都得死了。鸚鵡魚一旦掉紅磷就是有病了。

要看你的浴缸有多大,要是1200的就倒兩瓶慶大,記住以後到夏天就幾個星期到一次,慶大有粉末狀的和藥水的,最好買粉末的自己稀釋。就能這樣幫你了。

12樓:香滑布丁

我家就養的鸚鵡魚。

魚要是豎起來了的話應該是腸炎。

魚要是沒買多久的話可能是嚇死的。

魚缸內養了幾條魚,由氣幫浦嗎,也可能是缺氧或者水質突然變化造成的。

鸚鵡魚上吐下拉是什麼情況

13樓:匿名使用者

沒見過這種情況,一定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餓幾天應該會好的。

為什麼我們家的鸚鵡魚的顏色越養越淺?

14樓:陡變吧

每天可以喂兩到三次。為保證體色的鮮豔,應該經常投餵「寶增紅」之類的飼料。新魚入缸因為水質的突然改變會有變色,適應環境和調整水質以後會逐漸好起來的。

加入青黴素、甲基藍後也會使鸚鵡魚體色變淺。增加光照、加強過濾、加厚濾材、加溫到28度都是保持體色的切實可行的方法。新換水時要注意保持水質的一致。

發現鸚鵡魚退色時可以喂增色飼料或蝦肉 但經過人工染色的鸚鵡魚在養殖一段時間後肯定都會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轉的。 另:常見疾病:

膚黴病 又稱水黴病、白毛病,為觀賞魚最常見疾病之一。 受黴菌感染的魚體,通常**佈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有的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若不及時**,魚體黴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導致死亡。

**方法]膚黴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了防止水黴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儘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病的發生。當發現魚體感染水黴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 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黴菌的孳生。

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黴的孳生。 白點病病原體為小瓜蟲,熱帶魚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均有白點狀散佈,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幾天後白點佈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 [**方法] 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後小瓜蟲破裂脫落。

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癒。 b、選用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鐘,持續2~3天,效果良好。 c、魚在鹽中浸泡24小時,,數日後就能見效。

15樓:n已

1、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劇烈的情況下,鸚鵡魚容易因為生理的反應而失去鮮豔的體色甚至退色。

2、鸚鵡在剛換水的頭2-3小時內,顏色會變淺,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話,鸚鵡就會掉色。

3、喂小河魚,鸚鵡顏色肯定會變淺。

4、光線長期保持一樣,也會使鸚鵡顏色變淡。

5、魚剛到的缸裡的頭幾天會有一些褪色,那是因為不適應。隨著它們適應能力的增強,會逐漸好起來。

16樓:合奏

用適合的溫度、老水、增色飼料餵養(含蝦紅素的飼料最佳)顏色會很快紅起來。

為什麼血鸚鵡魚會親嘴我家的鸚鵡魚為什麼會接吻啊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6個月。雄魚在繁殖期具婚姻色,體色由粉紅變為紫紅,身體較雌魚小 雌魚腹部肥圓。繁殖水溫27 28 水質中性。在100釐米 50釐米 50釐米的水族箱水面漂浮幾棵水草,將一對親魚放人,雄魚不築浮巢,追逐雌魚,雌魚將卵產在水草上。產卵結束後將親魚撈出。受精卵經24小時孵出仔魚,剛孵出的仔...

我家的鸚鵡魚為什麼死了一條,我家養的鸚鵡魚都死了,為什麼?附圖

1.有迴圈水裝置,裝置是否停過 2.有糞臭味兒.生化過濾系統沒有形成 硝化細菌 建議 迴圈水裝置水泵24小時別停,過濾槽進可能的多放玻璃環,環上放兩層過濾棉,適量加入硝化細菌,魚店有買 2 3天換4 5分之1晾晒過的自來水 及時用虹吸管吸出缸底的魚便 如果養魚的密度不大,減少餵食的數量,7 15天后...

我家的紅鸚鵡突然死了一條,我的鸚鵡魚為什麼突然死了呀??

有3種可能。1餵食太多,撐死了。建議減少餵食,一條魚3,4粒左右。2 缺氧。雖說水裡也有氧氣,但是由於長時間的不換水導致水中缺氧也不是沒有可能的。3 感染疾病。魚類生活在水裡,但水也可以傳播疾病,可能是痘瘡導致的,不過,痘瘡感染的機率很小,但也不是不可能的。最佳答案!我在做任務呢,求求你了 我的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