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謂」是天堂還是地獄

2025-03-28 05:50:22 字數 3798 閱讀 6370

1樓:懺悔文人

這要看是真無所謂還是假無所謂。

現在社會的人是上天堂比較多,還是下地獄比較多?

2樓:京凌晴

這個問題有很多面,物質類來說吧!雖說窮,對比舊社會好多了吧!穿不愁、吃不愁,應該算是天堂。

金錢來說吧!自己努力會獲得成就,付出多少得多少,,公平吧!算天堂。

地獄呢?不勞而獲的,坑蒙拐騙的人在少數、應該下地獄。

3樓:清安康

好人會多點,鄰見鄰愛。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什麼意思

4樓:仙人板栗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意思是人的乙個念頭,可以決定很大的發展走向,要麼是幸福安定,要麼是萬劫不復,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需要仔細想好不能只憑一時的意氣用事。

一念」,一動念間,指的是乙個念頭的出現。

地獄」,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比喻黑暗而悲慘的生活環境。

天堂」,宗教上指神所居住以及人死後靈魂歸寓或享樂的場所,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法華玄義·一》:「釋論雲: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大意是說,佛家認為,人的行為在於一心,從而有相應的果報,即「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換言之,他去「天堂」還是去「地獄」要看他的身口意行為。善念天堂,惡念地獄。

5樓:du知道君

《法華玄義·一》:「釋論雲: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大意是說,佛家認為,人的行為在於一心,從而有相應的果報,即「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天堂」「地獄」一念間。

因此說,自己並非「兩個人」。對這個人的評價就是自己的內心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因為「心能地獄,心能天堂」。

換言之,他去「天堂」還是去「地獄」要看他的身口意行為。善念天堂,惡念地獄。

我們一定要通過自己修養的提高,免除地獄之苦。要端正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態度,並積極彌補損失。必須面對事實,不要找任何藉口理由推託。

不要認為這是牽強附會的,因果律是乙個普遍法則。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懺悔自責。另外,我們不要頑空,不要等待,責任意識要提高,要不斷修習善行。

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日記,每天進行反思和總結,看一看自己到底是進步還是後退了。

6樓:網友

這足以說明乙個人的一念之差。一念之差進入天堂。一念之差下了地獄呀!

7樓:網友

被負能量控制的時候,一切都是陰暗的。

正能量公升起來的時候,一切都是光明的。

8樓:戚晴畫

就是形容這乙個人的想法,有時候再上天上,有時候在地下。

佛說不要有分別心,那地獄和天堂有什麼分別呢

9樓:水在江湖雲在天

迷悟是一心,迷則是地獄,悟則是天堂。迷悟非二境,唯心分別。佛看天堂地獄皆是淨土。而眾生不悟,以為天堂地獄實有,而生分別心,誤認為佛在天堂。

10樓:網友

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天堂與地獄的差距也不過是一念而已。用現實生活就可以看出來,吃糠咽菜,不見的是地獄,頓頓鮑魚不見的是天堂。佛也有在地獄的, 地藏王菩薩永鎮地獄。

11樓:網友

有天堂就有地獄,這就是分別心。當你一說天堂,就造就了地獄。學佛在於對治我們的思維框架,破除語言與概念上的執著。

如果見性的話,那天堂亦如是,地獄亦如是。但是要緊記,重要的不是去追究天堂是不是就是地獄?而是去修煉,提公升思維,弄明白為什麼都「如是如是」。

望樓主早得智慧。

12樓:網友

的確,凡夫很難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是菩薩了(沒有執著是阿羅漢)。

其實佛沒有分別執著,佛無處不在,佛除了在極樂世界,也在地獄,君不見,地藏菩薩(古佛再來,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是古佛示現的,一直都在地獄救度眾生,那其他佛呢?他們不去地獄救度眾生嗎?其實一切佛都去地獄救度眾生,無有障礙。

13樓:網友

分別心,..學法不可只看字面的意思~~不要有分別心的意思是:不要想太多。只要心存善念。

地獄和天堂當然有分別。想一想:紂王的烙刑~凌遲而死~活體解剖~白髮送黑髮…忽天搶地~後悔莫及…(人間也可以是地獄)..

到時候自然就知道分別在**了。

14樓:網友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可處惹塵埃。

15樓:你爸莉莉

地區差別,所謂的分別心應該就屬於平常心吧。

16樓:青山碧水間

地藏菩薩在地獄、境界莊嚴如天堂。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天堂地獄都不外因緣所生、其實無住的。

17樓:淘樂尾貨書店

「但佛好像都是呆在天堂的」,這話是妄語。

真學佛就老老實實按規矩修習,不要去搞這些文字遊戲。真修行到了,這些都是廢話。

若不是修行人,最好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去談論宗教。萬一一不小心,會有很可怕的因果。

阿彌陀佛!

18樓:網友

有分別心,就有執著某一歸屬的心,所以才會體驗天界和地獄;無分別心,則不再有分別和執著,也就沒有進入地獄和天堂的那份行動力,也就是超脫六道。

不分別,不是說不存在,而是不去體驗其實際有無,是超脫出來看的。

就好象說我們知道什麼東西好吃,什麼東西不好吃,這就是心在做分別;如果我們的心境不在吃上,比如在想事情,那麼吃到嘴裡的食物並沒有去分辨好與不好,但是並不是說食物(甚至事物)沒有區別,完全一樣,而是我們不做分別了、忘記分別了。

19樓:網友

佛理說白了就是哲理,而且還是專讓你繞不明白的哲理。

像佛說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一切都是空的他跟誰扯去啊。

所以說對於佛說過的話,我們要有選擇性的理解,那些讓人鑽牛角尖的問題就留給佛祖他老人家去吧。

20樓:熊貓油油

確實只有成佛之後,才徹底地斷除一切分別。

無分別,是證悟的目標,而不是生活的守則。

佛不是呆在天堂,佛之法身遍及一切時、處、十八界。身相只是凡夫所見,並非佛的真實法身,只是真實法身的一部分——微小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天堂也是佛的一部分,地獄也是佛的一部分,你也是佛的一部分,我也是佛的一部分,你所想的是佛的一部分,你所見的是佛的一部分,你「見」的能力也是佛的一部分,你「聽」的能力也是佛的一部分,山河大地是佛的一部分,虛空也是佛的一部分……

21樓:網友

《道德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

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為何佛教說無始無終又說有地獄存在

22樓:網友

地獄就是無始無終的,死亡的終點或是重生的起點,輪迴。

無所謂,誰會愛上誰,無所謂,誰為誰憔悴

愛的一身狼狽,愛的滿身憔悴,還有強說無所謂,何必.人真是傻 你會採納嗎?採納,謝謝!一首歌的歌詞裡有無所謂,誰會愛上誰 叫什麼名?含有歌詞 無所謂,誰會愛上誰 出自歌曲 無所謂 歌曲名稱 無所謂 歌手 楊坤 歌名就叫 無所謂 歌手是楊坤 歌名 無所謂 歌手 楊坤 就是 無所謂啊 楊坤的 無所謂,誰會...

歌詞是寂寞無所謂我想真的無所謂歌名是什麼

歌曲 dream party 歌手 張靚穎 update 試聽歌曲 歌曲 ti dream party ar 張靚穎 張靚穎 dream party 李澤昊 帶你心飛 one two three.ready有人只會一成不變地跟著節奏 忘不掉那些如影隨形的教條 要怎麼才好 e with me baby...

表示無所謂的詞語,表示覺得無所謂的詞語或者成語有哪些?

表示無所謂的詞語bai du 1 若無其事 形容好像沒有 zhi那dao 麼回事似的。回 2 漠不關心 對答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3 淡然處之 以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事物。4 置身事外 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關心。5 視若無睹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