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實際履行有兩重意思:—是指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一是指債權人向法院提起實際履行之訴,由執行機關運用國家的強制力,使債務人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大陸法和英美法在實際履行問題上有不同的規定和要求:
1. 大陸法。德國法認為,實際履行是對不履行合同的一種主要的救濟方法。凡是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實際履行。
但法院只有在債務人履行合同尚屬可能時,才會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如屬於履行不可能的情況,就不能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但是,從理論上說,如果履行合同尚屬可能,而債權人又有此請求,則德國法院仍須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法國法也承認,如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債權人有權提起實際履行之訴。
2. 英美法。英美普通法認為,如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其合同義務,對方的唯一權利是提起違約之訴,要求損害賠償。因此,普通法是沒有實際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這種救濟辦法的。
悶虛陵但是,英美的衡平法院(court of equity)在處理某些案件時,如果原告能證明僅僅採用損害賠償的辦法還不足以滿足他的要求,則可以考慮判令實際履行。但即使如此,在英美衡平法中,實際履行也只是作為一種例外的救濟方法,而且法院對於是否判令實際履行有自有裁量權,根據英美法院的審判實踐,在下列情況下法院將不予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
1)凡金錢損害賠償已可以作為充分的救濟方法者,即不得請求實際履行;
2)凡屬提供個人勞務的合同,法院將拒絕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
3)凡法院不能監督其履行的合同,如建築合同等,法院也不會作出實際履行的判決;
4)對當事人一方為未成年人螞戚的合同,法院不判決強制執行;譽頌。
簡述各國法律關於法的溯及力的原則主要有哪些?
2樓:青檸姑娘
謹巖各國刑法關於溯及力的規定,概括起來有五個原則:一是從舊原則,即一概適用行為時的法律;二是從新原則,即一概適用裁判時的法律;三是從輕原則,即一概適用對行為人有利的法律;四是從新兼從輕原則,即原則上適用裁判時的新法,但舊法對行為人有利時適用舊法;五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原則上適用行為時的舊法,但新法對行為人有利時適用新法。
我國刑法第12條關於溯及力的規定採取虛晌物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原則:(1)行為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行為時的法律,即不追究刑事責任,刑法沒有溯及力。(2)行為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刑法,即不追究刑事責任,刑法具有溯及力。
3)行為時的法律與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差液按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行為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即刑法沒有溯及力(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刑法的處刑比行為時的法律處刑輕,則應適用刑法,即刑法具有溯及力。(4)刑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做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從刑法理論上看,從舊兼從輕原則比較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因為「從舊」表明了對行為時不受處罰的行為,不能適用裁判時的法律給予處罰;即使行為時應受處罰的行為,原則上也應按行為時的法律處罰。這正體現了定罪判刑以行為時有法律的明文規定為限的思想。
另一方面,罪刑法定原則包含著保障行為人的自由的觀念,因此,當適用新法有利於行為人時,應例外地適用新法。
以上內容來自張明楷著《刑法學》)
確定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檔案是 法律問題
3樓:高巨集雁
法律依據:聯合國憲章》 第二條 為求實現第一條所述各宗旨起見,本組織及其會員國應遵行下早臘列原則:
一、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二、各會員國應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憲章所擔負之義務陪睜握,以保證全體會員國由加入本組織而發生之權益。
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
四、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五、各會員國對於聯合國依本憲章規定而採取之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對於任何國家正在採取防止或執行行動時,各會員國對該國不得給予協助。
六、本組織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範蘆慶圍內,應保證非聯合國會員國遵行上述原則。
七、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並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行辦法之適用。
國際慣例在我國具有法的效力
4樓:恆一法務
國際慣例是國際習慣和國際通例的總稱,世界通行的做法,在效力上是任意性的準強制性的混合,是在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規範。國際慣例可以分國際外交慣例和國際商業(**)慣例。國際慣例國際習慣和國際通例的總稱,世界通行的做法,在效力上是任意性的準強制性的混合,是在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規範。
國際慣例可以分國際外交慣例和國際商業(**)慣例。
對於「同際慣例」(internationalusage)一詞的含義,存各種正式法律檔案中的運用以及學者的論著中至今爭今尚不統一,國內學者經常將與「國際習慣(internationa1custom)混淆使用。針對國際習慣,《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第l款第2項對其做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即國際習慣應是指「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津者。」然而,對於國際慣例卻從沒達成任何統一的定義,引起了學者的激烈討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國際慣例與國際習慣相互平行,互不交叉各有所指。英國學者j·g·斯塔克認為「慣例是習慣的發韌階段,慣例之終乃習慣之始。慣例是尚未達到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國際習慣行為。
慣例可以是相互矛盾的,而習慣則應是統一和自身一致的。」《布萊克法學辭典》在其習慣與慣例條目中補充說:「慣例辨義是一種重複的行為,它不同於習慣,後者是產生於此種重複行為的法律或一般規則,可以有尚未形成習慣的慣例,但如無慣例伴行,就不能形成習慣。
第。二、國際慣例包含了國際習慣。王鐵崖教授首先將國際慣例區分為廣義與狹義上的,狹義的慣例專指習慣,廣義的國際慣例則包括了國際習慣以及沒有獲得法律確唸的通例。韓德培教授贊同這樣的區分,並進一步指出「國際私法慣例指的就是這種廣義上的慣例」。
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只要某種行為在國際社會形成一種明顯和繼續的慣行即構成同際慣例,至於是否得到法律確念在所不問。第。
三、國際慣例等同於國際習慣。如李雙元教授認為所謂國際慣例,是指「作為通例(generalpractice)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因此,構成國際慣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長期普遍的實踐而形成為通例;二是必須經國家或當事人接受為法律。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特徵之一是各國公認這意味著
5樓:尼瑪卓瑪
法律分析:國際遊唯法基本原則的特徵之一是各國公認,這意味一國不能創造國際。
法律依據:《聯合國憲章》 第一吵磨鎮條 聯合國之宗旨為:
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併為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二、發展國際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公升粗。
三、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
在我國,所有法律制定都必須以()為依據
6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在我國,所有法律制定都必須以()為依據。
親親,您好,在我國,所有法律制定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呢~相關資料: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叢孝相牴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一切滲瞎稿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神森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關於法律規則和法律條文說法正確的是( )a任何一條完整意義上的法律規則都是
7樓:昕姐聊法
法律條文是表現法律規則的形式;法律規則是法律鍵賣條文所要表現的內容。法明亮乎律規則和法律條文的關係一般是對應的。但是我們在法律條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規則的情況是不同的,具體而言,大激悉致有以下幾類突出的情形:
乙個完整的法律規則由數個法律條文來表述。 法律規則的內容分別由不同規範性法律檔案的法律條文來表述。 乙個條文表述不同法律規則或其要素。
法律條文僅規定法律規則的某個要素或若干要素。法律規則是指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範。
關於中外法律制度的發展演變,下列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選擇d,是1787年8月26日通過了《人權宣言》,而《獨立宣言》是1776年7月4日通過的。
中國法律有哪些,中國法律有哪些種類
中國的法律主要分為憲法和憲法 民商法 行政法 經濟法 社會法 刑法 訴訟和非訴訟法。我國法律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民商事法律 行政法 經濟法 社會法 刑法 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這幾大類,所有的法律都是基於這幾種繼續 字面上可以看到主要講什麼,著重指出,社會法律主要是說如保險法 消費者權益保 等,這可能是...
我國的法律形式包括,我國法律有哪些形式?
憲法 法律 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 第一,制定法。來由不同的享有立法源 權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程式制定的各種規範性檔案。第二,判例法。判例法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處理類似案件時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的判例。第三,習慣法。習慣法是由習慣發展而來的一種法的淵源,第四,法理。法理主要是指法學...
有哪些材料可以作為法律證據,我國法律關於證據種類的分類有哪些
凡是可以證明事實真實性的依據,都可以作為證據。關於證據的具體類別,訴訟法律中有相應的規定,其中,民事訴訟案件的 民訴法 規定的證據如下 一 當事人的陳述 二 書證 三 物證 四 視聽資料 五 電子資料 六 證人證言 七 鑑定意見 八 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法律上規定的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