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水下滑翔機可以應用於北極科考了嗎?

2025-04-02 00:45:22 字數 3378 閱讀 530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7月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首褲芹滑翔機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應用於中國北極科考。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概念水下機械人,它能夠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並對水體資訊進行收集,其能源利用效率高、噪音低,具有能開展大範圍、長時純孫間連續海洋環境觀測的優勢者畢。

此次考察隊使用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 考察隊隊員林麗娜表示,布放水下滑翔機主要用於測量海洋的溫度、鹽度和深度。它的執行軌跡類似乙個大型「v」字,在下降到海面以下1000公尺後會上公升,可以觀測到從表層到千公尺深度的海洋剖面,並將相關觀測資料傳輸回國內。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魏澤勳表示,白令海是太平洋和北冰洋海水交換的必由之路。此次在白令海公海區域布放水下滑翔機,將對研究北冰洋動力環境和水文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新華網。

國產水下滑翔機是什麼樣子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據悉,「向陽紅18」搭載31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財權的「海燕-4000」級水下滑翔機和「海燕-10000」公尺級水下滑翔機等裝置奔赴馬裡亞納海溝,此次共完成了18個剖面的下潛觀測,其中超過4000公尺深度的觀測剖面3個,最大工作深度達到8213公尺,重新整理了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並獲得大量的寶貴深海觀測資料,順利通過海上測試。

據專案負責人王延輝介紹,在經過一系列的海上規範化的測試之後,該次執行任務的水下滑翔機的效能得到充分的驗證。科考人員到達目的地點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之後,在六天時間內,達到了最大下潛深度8213公尺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將水下滑翔機的下潛深度由目前的6000公尺的水平一舉突破到8000公尺的水平。

據介紹,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的水下機械人,通過利用淨浮力和姿態角調整獲得推進力,能源消耗極小,只在調整淨浮力和姿態角時消耗少量能源,並且具有效率高、續航力大(可達上千公里)的特點。儘管其速度較慢,但也具備維護成本低、可重複利用、並可大量投放等特點,十分適合長時間、大範圍的海洋探索需求。

我國雖然在水下滑翔機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比較快,早在去年3月,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就已經達到了最大下潛6329公尺的成績。

向陽紅18」搭載31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財權的「海燕-4000」級水下滑翔機和「海燕-10000」公尺級水下滑翔機等裝置奔赴馬裡亞納海溝,此次共完成了18個剖面的下潛觀測,其中超過4000公尺深度的觀測剖面3個,最大工作深度達到8213公尺,重新整理了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並獲得大量的寶貴深海觀測資料,順利通過海上測試。

專案負責人 王延輝:海洋深海滑翔機,經過了一系列的規範化的海上測試,效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那麼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歷時6天時間,最大潛深達到了8213公尺,將水下滑翔機的潛深從當前的6000公尺提公升到了8000公尺這樣乙個量級。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 吳立新:應該說這是我們國家在深海觀測這個方面走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近萬公尺的水下滑翔機的研製成功,會帶動輻射我們國家整個在深海無人裝備的發展,所以這是乙個引領性的。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了嗎?

3樓:學習方法與心理疏導

是的。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

新華社「雪龍」號7月28日電(記者 申鋮)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應用於中國北極科考。

北京時間28日5時23分,考察隊隊員們將「海翼」號水下滑翔機緩緩送入海中。在成功入海後,「海翼」號開始對所在海域執行剖面觀測。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概念水下機械人,它能夠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並對水體資訊進行收集,其能源利用效率高、噪音低,具有能開展大範圍、長時間連續海洋環境觀測的優勢。此次考察隊使用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

中國試驗水下滑翔機,水下滑翔機有何用途?

4樓:帳號已登出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近日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公尺,重新整理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水下滑翔機有何用途?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並收集水體資訊的新型水下機械人,具有低功耗高靜音的特點,可對特定海域進行高精度大範圍的水體觀測,能有效提高海洋環境的空間和時間測量密度,是現有水下觀測手段的有效補充。

水下滑翔機滑翔時由於無動力推進噪音極低,這個重要的特點使得其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可以由潛艇遠端投放,以完成特定的目的,並且不易被發現。

由於單純使用浮力驅動方式,水下滑翔機在水下只能做鋸齒形和螺旋迴轉軌跡航行,其航跡控制和定位精度低,航速慢,在風浪較大的海面可能會出現隨波逐流的情況。

水聲裝置的運用受到海洋和水文環境影響較大,因此想讓各種水聲裝置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能,就需要對戰區海洋和水文環境有著深入的瞭解,採用傳統的辦法,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採用水下滑翔機來進行觀測那麼效果則要好的多,成本也要低的多,擁有更多的效費比,另外這些資料在海洋氣象預報、環境監測、資源探測等方面也非常寶貴。

不需要傳統的螺旋槳推進器,能源消耗極小,利用較小的體積就可以可以實現超遠的航程和續航時間,因此在海洋探測方面有著較大的應用價值。

如何看待中國試驗水下滑翔機?

5樓:帳號已登出

由中科院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在挑戰者深淵上完成了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6329公尺,重新整理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6000公尺的世界紀錄。本航次「海翼」號收集了大量高解像度的深淵海域水體資訊,為海洋科學家研究此片海域的水文特性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如何看待中國試驗水下滑翔機?

水下滑翔機是利用浮力和迎角讓獲得推進動力,不需要傳統的螺旋槳推進器,能源消卜態耗極小,利用較小的體積就可以可以實現超遠的航程和續航時間,在海洋探測方面有著較大的應用價值。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突破水下滑翔機總體設計、水動力設計、導航探測系統、能源低耗等方面的技術,重點提高滑翔機系統的綜合效能、可靠性和穩定性,解決滑翔機遠端監控、海上應用及觀測資料處理等問題。

海翼」號7000公尺水下滑翔機是中國首臺下潛深度超過六千公尺的水下滑翔機,創造了中國水畝弊搭下滑翔機的最大下潛深度記錄,打破了水下滑翔機下潛迅拿深度世界記錄 。

同時「海翼」系列滑翔機也是中國深海滑翔機海上作業航程最遠、作業時間最長的新紀錄的創造者,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動海洋觀測能力的國家。

水下滑翔機對構建新一代智慧型移動海洋觀測網、提供海洋環境資訊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深海環境監測、資源勘查等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