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比表面積?請專業人士給與!

2025-04-03 11:30:25 字數 3866 閱讀 1609

1樓:三葉草

表面積。係指一立體圖形所有面的面積。明白來講,就是用紙做成那個立體圖形,伏告所需要的紙的面積。

表面積的公式。

正方體。算出一面之面積後乘以六(因為正方體每缺羨明面之面積皆相同),即為其表面積。派遊。

長方體。想象乙個長方體,長方體有六個面,而它的六個面中有兩個兩個是對稱的,所以我們先求出三個面(就是長乘寬、寬乘高、長乘高)的面積後,再將其相加乘以二即可。

柱體。底面積×2+側面積。

template:圓錐體小作品 底+扇形。 底=半徑2×π 扇形=半徑 × 半徑 × 角度 ÷ 360

表面積的歷史。

阿基公尺得曾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

比表面積是什麼意思?

2樓:拋下思念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比表面積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將物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之。<>

1、將物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稱為物體的「比表面積」。

2、這個資料對奈米材料的性質有重要影響。

3、一般球形顆粒的表面積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其體積與直徑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積與直徑成反比。

4、隨著顆粒直徑的變小,比表面積將會顯著增大,說明表面原子的大小所佔的百分比將會顯著增加。

5、例如,直徑大於微公尺的顆粒,表面效應可忽略不計,而當尺寸小於微公尺時,其表面原子的百分比急劇增長。

6、甚至1克的超微顆粒,表面積的總和可高達100平方公尺,這時的表面效應將不容忽略。

7、超微顆粒的表面與大顆粒物體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

8、若用高倍率電子顯微鏡對金屬超微顆粒進行電視攝像和即時觀察,就會發現這些顆粒沒有固定的形態,隨著時間的變化會自動形成各種形狀(如立方八面體、十面體、二十面體)。

9、這種狀態既不同於一般固體,又不同於液體,這是一種準固態。

10、在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彷彿進入了「沸騰」狀態。

11、尺寸大於10奈米後就看不到這種顆粒結構的不穩定性,故大於10奈米的微顆粒具有穩定的結構狀態。

12、對超微顆粒而言,尺寸變小,其比表面積必然顯著增加,從而產生出種種奇異的效能。

比表面積大**明什麼

3樓:一襲可愛風

問題一:比表面積和粒徑有什麼區別? 比表面積是顆粒所有能夠接觸空氣的表面積之和,是外部表面積和內部孔的表面積之和,單位是m2/g;粒徑指顆粒的大小,單位一般用長度單位或目數表示。

比表面積在多孔物質上尤為重要,因為同樣粒徑大小的顆粒可能因為孔結構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比表面積。

測比表面積用比表面積分析儀,比如f-sorb2400;測粒度用粒度儀。

現在有的粒度儀最後也會顯示一空顫個比表面積數,但這種估算方法存在很大誤差,因為它是將物質看成是表面光滑的顆粒計算得到的,而實際中所有粉末在電鏡下都是不光滑甚至是奇形怪狀的。

問題二:為什麼比表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 首先我們要知道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中在別的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內因:

反應物的性質;外因:溫度、催化劑、濃沒態度),單位質量鬥察敗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越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反應物之間接觸的越完全,從而導致化學反應越充分。同時當比表面積小時,反應之後的產物有可能附著在反應物表面從而阻礙了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阻礙了反應的進行。

問題三:比表面積和目數的大小 從比表面積,可以換算成「平均粒度」。

公式:平均粒度 = 比表面積/體積比表面積 = 形狀因數/(重量比表面積*比重)。

形狀因數與顆粒形狀以及比表面積、平均粒度的單位有關。

目是單位用詞,指的是1平方英吋上有多少孔就叫多少目,1目也就是1平方英吋1個孔,那麼1目的直徑就是1英吋,也就是25400微公尺。

晟珠顏料 問題四:為什麼比表面積面大,吸附能力就大 因為表面積面大,雙方做鄰居的就多,互相各種形式的接觸就多,即接觸多了,致使產生的吸附能力就大,所以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就大。

面積,體積,比表面積有什麼關係?

4樓:民生無小事

聯絡:都是空間的某一組成部分。

區別:1、意義不同。

面積:物體佔據的空間是二維空間時,所佔空間的大小。

表面積: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表面積是三維物體的二維表面上的模擬物。

體積:物體佔據的空間是三維空間時,所佔空間的大小。

2、計量單位不同。

面積和表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平方公尺(m²),平方分公尺(dm²),平方釐公尺(cm²);

而常用的體積單位是立方公尺、立方分公尺、立方厘公尺、立方公釐。

3、計算公式不同。

面積:以長方形為例,面積=長×寬。

表面積:以長方體為例,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體積:以長方體為例,體積=長×寬×高。

5樓:潤之粒度儀和比表面儀

比表面積=面積/體積。

另一種定義: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單位是㎡/g.通常指的是固體材料的比表面積,例如粉末,纖維,顆粒,片狀,塊狀等材料。

通常材料的比表面積採用比表面積及孔隙度分析儀。

比和表面積有什麼區別?

6樓:民生無小事

1、表示意義不同。

表面積是指乙個物體外部表面的面積。例如: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是指長方體上下、前後、左右3組面的面積和。

體積是指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例如:乙個盒子裡有一塊積木,這塊積木所佔這個盒子的大小,就叫做這塊積木的體積。

2、計算方法不同。

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可用「(長×寬+長×高+寬×高)×2」的公式;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可用「稜長×稜長×6」的公式。

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可用「長×寬×高」的公式;計算正方體的體積可用「稜長×稜長×稜長」的公式。

3、度量單位不同。

計算物體表面積,用的是面積單位。如計算出一塊積木的表面積是6平方分公尺。

計算物體體積,用的是體積單位。如計算出一塊積木的體積是1立方分公尺。

比表面積是什麼?

7樓:潤之粒度儀和比表面儀

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悄則森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單位是m²/g.通常啟畝指的是固盯氏體材料的比表面積,例如粉末,纖維,顆粒,片狀,塊狀等材料。

8樓:端慧月於奇

奈米是長度單位,原稱毫微公尺,就是10^-9公尺(10億分之一公尺),即10^-6公釐(100萬分之一公釐)。奈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奈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奈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奈米效應就是指奈米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原本導電的銅到某一奈米級界限就不導電,原來絕緣的二氧化矽、晶體等,在某一奈米級界限時開始導電。

這是由於奈米材料具有顆粒尺寸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佔比例大等特點,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巨集觀量子隧道效應。

對於固體粉末或纖維,當其有一維尺寸小於100nm,即達到奈米尺寸,即可稱為所謂奈米材料,對於理想球狀顆粒,當比表面積大於60m2/g時,其直徑將小於100nm,即達到奈米尺寸。奈米比表面積研究和相關資料包告中,只有採用bet方法檢測出來的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因為國內外制定出來的比表面積測定標準都是以bet測試方法為基礎的。(

19587-2004)-氣體吸附bet原理測氏好定固態物質比表面積的方法。比表面積測定分析有專用的比表面積測試儀,國內比較成熟的是動態氮吸附法,現有國產儀器中大多數還只能進行直接對比法的,北京金埃譜科技公司的f-sorb

2400新型比表面積分析儀是真正能夠實現bet法檢測功能的儀器(兼備直接對比法),更重要的北京金埃譜科技公司的f-sorb

2400比表面積分析儀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完全自動化智慧型化的比表面積檢測裝置,其測試結果與國際一致性很高,穩定性也很好,同伍正時減少人為誤差,提高測殲橘鉛試結果精確性。

水泥比表面積在混凝土裡起什麼作用

在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由表及裡繼續硬化,這一過程就叫碳化.水泥比表面bai 積對其水化效能影響較 du大。水泥越細,比表zhi 面積越dao大 比表面版積越大,水化反應就越快權,強度發展就更快,硬化後強度也更高 但水泥越細,磨細的成本就更高。一般只在要求較高的工程中才使用超細 比表面積大 水泥進行注漿...

為什麼比表面積大有很強吸附能力,為什麼比表面積面大,吸附能力就大

比表面積大相對的接觸面積就大了啊。打個比方兩軍交陣一字擺開的接觸面積肯定大於方陣的 因為表面積面大,雙方做鄰居的就多,互相各種形式的接觸就多,即接觸多了,致使產生的吸附能力就大,所以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就大。為什麼比表面積面大,吸附能力就大 因為表面積面大,雙方做鄰居的就多,互相各種形式的接觸就多,即...

什麼是資訊孤島 資訊煙囪 資訊壁壘請專業人士多多指教,不勝感激

資訊孤島 是指相互之間在功能上不關聯互助 資訊不共享互換以及資訊與業務流程和應用相互脫節的計算機應用系統。資訊煙囪 英語 information silo 又稱為資訊孤島 英語 information island 孤島式資訊系統或者煙囪式資訊系統,指的是一種不能與其他相關資訊系統之間進行互操作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