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七錄"齋
1樓:
原文。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註釋。1.鈔:通」抄「,抄寫。
2.嗜:愛好,喜歡。
3.已:畢,完。(止、罷了) 始已:文中指才停止。
4.是:這樣。
5..管:筆管。(筆桿)
6.皸(jūn):**因受凍而開裂。
7.沃湯:用熱水浸。湯,古代指熱水。
8.齋:書房。
9.索:索取。(討取、要)
10.立就:馬上完成。
11.名高一時:名聲在當時最響。
12.即:立刻。
13.名:命名。
14.俄頃:時間詞,一會兒。
15.毫:毛筆。
16.始:正遲才。 17.文:同"紋",思路 18.如是:像這樣。
19.《張溥與七錄齋》又名:張溥七錄。
20.幼:小時候。
譯文。明朝人張溥,當時文采高超。他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一定要用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讀一遍,立刻將紙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拿毛筆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繭子。冬天手的**都凍裂了,每天用熱水浸泡許多次。後來他把書房命名悄明為「七錄齋」。
張溥作詩,寫文章,思路敏捷,有人向他要詩文,他不用寫草稿,當著客人的面,揮筆寫作,馬上就寫成了,因此,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高。
張溥介紹。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初字乾度,後字天如,號西銘。
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與同鄉張採齊名,合稱「婁東二張」。
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鬥爭的繼續。張溥在文學方面,推崇前後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又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巨集豐,編述三千餘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啟清告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
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
2樓:網友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正雀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舉螞早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
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物型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起草,當著客人面寫作,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張博為什麼把他的書房稱之為「七錄齋?
3樓:手機使用者
張溥是我國明朝末年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五人墓碑記》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就出於他的筆下。張溥讀書有乙個習慣:每讀一篇文章,總是先抄錄下來,背誦一遍,然後燒掉。
隨後重抄一遍,再背誦,再燒。如此反覆7次,把這篇文章背熟。因而他的書房名為「七錄齋」,他的文集名為《七錄齋集》。
4樓:雨意天亦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
張博"七錄"齋,為什麼叫"七錄"齋
5樓:師從冬
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
張溥為什麼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七錄書齋」?
6樓:蘇軒童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遍後燒掉,然後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覆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7樓:網友
張溥,年幼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數遍後燒掉,然後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復七八次,因此他自己的書房取名為「七錄書齋」
8樓:友樂悅
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數遍後燒掉。
9樓:再找起
張堯暢 張昊天 張文青 張瑋倫 張軒宇 張昌拓 張文康 張俊聞 張鴻震 張韻翰 張浩恆 張江天 張弘信 張浩鴻 張楠澤 張弘天 張博海 張浩琦 張志逸 張昊祺 張博潤 張榮天 張仁豪 張昌江 張旭宇 張明新 張弘琪 張文松 張柏翔 張文輝。
10樓:僪鑲之
因為這樣可以體現文博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求古文《張溥與「七錄齋」》的譯文
11樓: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
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譯文: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
冬天**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12樓:網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
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張溥與七錄齋的註釋
13樓:北慕山
1.嗜:特別喜歡。
2.已:畢,完。(止、罷了) 始已:文中指才停止。
3.是:這樣。
4..管:毛筆管。(筆桿)
5.皸(jūn):**因受凍而開裂。
6.沃湯:用熱水浸。沃,潤澤。湯,古代指熱水。
7.齋:書房。
8.索:索取。(討取、要)
9.立就:馬上完成。
10.名高一時:名聲在當時最響。
11.即:立刻。
12.名:命名。
13.俄頃:時間詞,一會兒。
14.毫:毛筆。
15.始:才。
16.文:同紋,思路。
17.幼:小時候。
18.張溥:明朝著明文學家。
張博為什麼將他的書齋命名為七錄
14樓:祀月若雪
明代著名文學家張博,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遍後燒掉,然後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覆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15樓:薄雲鴻雁哉
明代文學家張博,自幼苦讀詩書,為牢記於心,每篇文章必抄讀燒,反覆七遍,幾十年寒窗苦讀,名書齋為「七錄書齋」,終成一代文人大師。
張溥為什麼把他的書齋命名為七錄齋?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16樓:球球
原句: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
解釋: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一遍,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次才停止。
七錄齋》是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介紹我國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幼時讀書勤於手抄的故事。張溥抄書並非為了留下來慢慢看,而是抄完讀一遍就燒掉,再抄再讀再燒掉,如此反覆達六七次之多。關於抄寫,古人多有論述,如「看一遍不如讀一遍,讀一遍不如抄一遍」,再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
和看、讀相比,抄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效的。
10首七言古詩,愛國七言詩10首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出現於六朝時期,成熟於唐代,盛唐時期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被稱為 七絕聖手 李白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10首七言古詩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處 唐代,杜牧 清明 釋義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遠處開滿杏花的山村。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處 唐代,王昌齡...
今年成都七中的外地生錄取分數線,今年七中錄取的分數線是多少分?
不是按分來分配的.他們是按名次分配.前100名方可進入7中了.祝你進入哈.今年七中錄取的分數線是多少分?阜陽市第七中學是一所現代化寄宿制公辦高中。阜陽市第七中學,總投資約3.6億,規劃總用地約272畝,總建築面積為136830.62平方米。阜陽市第七中學,建設規模為90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4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