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秋·潯陽即景古詩賞析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作者簡介]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北宋詞人周邦彥的後代。工樂府,善音律。
終身不仕。著有音韻學名著《中原音韻》,為我國古代有名的音韻學家。《尋鬼簿續篇》對他的散曲創作評價很高,德清三詞,不惟江南,實天下之獨步也。
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31首,套數3套。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寫作背景]這首小令以《潯陽即景》為題,潯陽位於江西九江。作者登上潯陽樓頭,萬里長江,盡收眼底,即興作此小令,發出深情的詠贊。
[註解]
長江萬里白雲練:練,白色綢帶。此句化用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餘霞散成綺,澂江靜如練。
澱:可作染料的藍汁。
新月初學扇:新月像扇子那樣呈半圓形。
[譯文]長江萬里有如一條白色緞帶輔向遠方,淮南的遠山點點蒼茫青翠;江上的片片船帆急行如離弦之箭,山上的'瀑布從數千尺高空落下來快如閃電。晚雲迷漫凝成晶瑩的露珠,新月半圓猶如扇面,塞外的歸鴻排成一字在高天上渺如一線。
塞鴻秋·潯陽即景譯文 | 註釋 | 賞析
2樓:漢匠文化
塞鴻秋·潯陽即景 [元代]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秋天 譯文及註釋譯文萬里長江猶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緞伸向遠方,淮河兩岸青翠的遠山連綿起伏。幾片白帆,箭一般地駛過了江面;山上的清泉從高聳陡峭的懸崖上飛奔而下,彷彿迅捷的閃電。晚雲迷漫凝成晶瑩的露珠,新月半圓猶如扇面。
從塞外歸來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開,宛如一條細細的銀線。
註釋潯陽:今江西九江市。即景:
寫眼前景物。練:白絹。
淮山:泛指長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澱:
同「靛」,即靛青,一種青蘭色染料。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開始像團扇那樣圓了起來。塞鴻:
邊地的鴻雁。新月初學扇:言新出的月亮,圓得象團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賞析 此曲寫潯陽江邊清秋晚景。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合則構成潯陽江山的立體壯觀,好似一部名勝風景影片。其間遠近高低,動靜明暗,聲光色態,無不鹹備。
全曲詞采俊茂,音節流暢;設喻貼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想象豐富,筆力雄放,氣象萬千而又和諧統一,壯麗雄奇而又韻味無窮。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舉頭遠望,目所能及之處,有秋江萬里,澄澈耀眼,靜如白練,綿延屈曲,伸向遠方;有秋山「數點」,蔥鬱蒼翠,青如藍靛,給人一種秋天特有的蒼茫、寂靜、高遠的感受。作品從大處、遠處起筆,為全篇設定了乙個巨集闊、高遠的背景基調。
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