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中的起承轉合,詩詞的起承轉合

2025-04-14 06:10:20 字數 1673 閱讀 6597

詩詞的起承轉合

1樓:梧桐樹邊羽

律詩的起承轉合,實際上是一種普遍文法。

元代範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起承轉合」是大部分事件的正常時間線,所以也就是大部分文章的正常寫作手法。

而律詩,只是把它作為成文法則表明罷了。

首聯起興,頷聯承續,這兩聯一般是從時間、地點、環境、事由寫起,首聯大概交代,頷聯進行深化或者拓寬描寫。

關鍵是頸聯的轉換,怎麼轉?往**轉?急轉還是慢轉?

跨度多大?這個就需要詩人在整首詩的構思上進行把控,一旦轉開,或豁然開朗,或柳暗花明,但是又不能脫離全詩的意境,因為我們還需要在尾聯合回首聯。

尾聯不但要合回首聯,同時要延續頸聯的思緒發展。

起承轉合實際上是考驗創作者的整體構思能力,而頸聯的轉換是為了避免整首律詩進入流水賬似的描寫,也是為了真正突出詩的意圖,對詩的境界做出昇華。

到近現代,有些詩人在創作的時候會使用各種時空打亂的寫作手法來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但是在讀者心中,無非是最後把所有頭緒按「起承轉合」理順,才恍然大悟。

起承轉合」是生而為人、人創造藝術的侷限性,也是普通大眾最好接受的邏輯性。所有文學作品,都有其內在的脈絡,就算表現得不明顯,無非是作者增加閱讀趣味性或者故意增加閱讀難度罷了。<>

詩歌的起承轉合

2樓:驚喜妙妙屋

<>所謂起、承、轉、合之說,以律詩言,一二句是起聯,亦曰首聯;三四句是承聯,亦曰次聯或頷聯;五六句為轉聯,亦稱頸聯或三聯;七八句為結聯或稱末聯。以絕詩論,則首句為起句,次句為承句,三句為轉,四句為結。其法各有不同,現分述如後:

1、起: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題起,或對景興起,燃餘鍵或比起,總之要突兀崢嶸,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或如閒雲出岫輕逸自在。

2、承:而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並緊接起句之立意,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皮巧列證,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

3、** 律詩之轉折在第三聯,又稱頸聯。

4、合(結):結句又稱斷句或落句。在絕詩為第四句,於律詩則為第四聯。結句毀鋒之意,即是將前面三句或三聯,作一總結以為收束也。

詩歌的起承轉合

3樓:呦呦璐蓂

詩歌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歷代詩扮指文作者在創作時總結出來的詩文結構方式之一,是詩文作者創作經驗的體現,最早由元代範梓提出來的,那麼,什麼叫起承轉合?所謂「起」,即開頭。「承」在「起」後,是承接上一層而,包括順接、反接和以類連比,甚至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轉」是接「承」而來,在內容上推進一層,轉出他意。「合」就是詩文的結尾,即收合結尾,使詩歌的結構完整,往往是針對上面描述的內容作「集中」(合)的表現,或議論,或抒情,或寓情於景等。總之,詩文中的「起承轉蘆悶合」,也就是如何開頭,如何發展,如何承轉和如何收尾的結構問題。

我國古律詩常運用起、承轉、合。律詩「首聯」也叫「起聯」「頷聯」承筆銜接。承筆是承接開頭、或寫景、或抒情、語廳譁配氣和緩,與上聯自然銜接,不可松泛。

起筆一聯只概括大概,承筆應點明題意,以開啟下文轉筆一聯。

我國元人楊戩《詩法家數》說:「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

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頸聯」起筆呼應,上承「頷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

描寫百合花的詩句有哪些關於百合花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百合的詩句有 1 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2 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堪笑龜堂老,歡然不記貧。3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4 堂前種山丹,錯落瑪瑙盤。5 吾廬適新成,西有數畦地。乘秋種山丹,得雨生可喜。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宿根已得土,絕品皆可寄...

讚美百合花句子,讚美百合花的經典詩句

關於百合花的唯美句子 1 百合花不但秀麗無比,而且十分高貴,使許多的文人為它吟頌 讚美。百合花含苞怒放時能釋放出強烈的揮發性物質,能淨化空氣,防止大氣汙染,還能振奮人們的精神,使人有心情舒暢的感覺。2 百合花的根像大蒜瓣一樣。它長著一根很長的莖,莖上有許多嫩綠的葉子,它們成螺旋狀分佈。莖的最頂端掛著...

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

a 野火燃燒的過程中發生了燃料的燃燒,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於化學變化,故a錯誤 b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是指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於化學變化,故b錯誤 c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形成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